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最新版,传染病管理制度(1-3)——管理工作制度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23 16:40:25

导读: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最新版,传染病管理系统(1-3)-管理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1.卫生部门是本单位传染病疫

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最新版,传染病管理系统(1-3)-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1.卫生部门是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主管部门,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2.督导可能收治传染病人的门诊和急诊,准备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簿和传染病卡;在住院部准备住院登记本、传染病传染病登记本和传染病卡。

;检验科和医学影像科备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公共卫生科备全院的传染病登记本和传染病院内自查登记本。

3.传染病卡收发管理:对符合报告条件的患者,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单电子版。

或纸质版送到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对于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儿妥善保存三年。

4.传染病挂号:领取传染病挂号卡后,核对是否有错漏,与门诊或住院传染病挂号簿核对,并在公共卫生部门的传染病挂号簿上做好记录。

5.传染病报告:按照网络直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网络直报工作,包括传染病甲类及甲类管理的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罕见病、新发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在时限内报告传染病外。节假日给总值班员打电话,按照流程向当地疾控中心汇报。

6.传染病修订:每月月底前检查,跟踪上报病例卡的诊断变化和转归。在疑似病例被更改为确诊或排除、未分型被更改为已分型、死亡等情况下。,原报告单要修改上报。

7.传染病报告等级自查:根据自查奖惩制度要求,每月组织全院传染病报告登记自查,做好自查记录,及时上报院领导,按规定实施奖惩。

8.传染病培训:按照传染病管理培训制度的要求,做好培训工作,做好培训通知、现场照片、签到、讲义、培训效果评估等记录。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系统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疫情报告质量,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0

第一条报告责任人。

我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履行职责的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第二条报告疾病

㈠法定传染病

1.A类传染病(2种):鼠疫和霍乱。

2.B类传染病(27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新冠肺炎、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结核病、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C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手足口病。

㈡其他传染病

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B类、c类管理的其他暴发、疫情或原因不明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第3条报告要求

(1) 传染病填写报告单

1、医务人员应完整、准确、规范。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无逻辑错误,打印后填报人签名。

2.报告患者诊断变化、患者死亡或卡片填写错误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修订卡)。

,进行订正报告。

3.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对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局部传染病地区和其他暴发、流行或不明原因传染病地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病例的分类和分型

1.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其中,作为病原携带者需要报告的疾病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其他疾病传染病。

2.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和结核病需要分类和报告:

(1)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定型炭疽;

(2)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和未分类六类。

(3)梅毒可分为五类:一期、二期、三期、胎传和隐性。

(4)疟疾可分为三类: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定型疟;

(5)结核病可分为利福平耐药、病原阳性、病原阴性和无病原结果四类。

(3) 传染病专项调查和监测信息报告

国家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的传染病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四)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收集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如有错漏、逻辑错误等。应立即向报告人核实、补充或更正报告卡,并将核实无误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

第四条报告方式和时限

(1)医院疫情报告人: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发现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

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出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其中

责任部门应在1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等)向卫生部门报告。).

,同时通过我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发送至公共卫生科,并报告本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公共卫生科接到科室报告后立即向医院分管领导报告,并于1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2)对于其他B类和c类

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医院

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进行在线报告。

,其中

责任部门应在12小时内上报内网系统。

,公共卫生科接到科室报告后,尽快进行网络直报。医院网络出现故障时,填写纸质传染病报告卡报送至公共卫生科。

第五条监督

(1)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

,临床科室主任具体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导管理。

(二)卫生部门疫情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对疫情报告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每月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至少每季度统计分析全院疫情,并向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报告。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及时向相关领导报告。

(3) 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定期导出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及相关资料,并制作成电子文档双备份。

(四)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应分类归档保存。

(五)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每月更换一次。

(六)对疫情信息保密,不得泄露。

(七)对卫生部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整改,及时总结、分析和反馈,并将检查结果与科室综合目标挂钩,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任何人不得隐瞒、漏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因漏报或迟报造成传染病疫情扩散、暴发、疫情严重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处理。

传染病报告单发放流程及填写规范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最新版、传染病管理系统(1-3)-管理工作制度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疫情报告系统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