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合并报表的编译方法是什么,合并报表说说平静的乌镇:老马,问个问题。连续准备合并报表时,为什么要抵销前期抵销的内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用刘欢的《从头再来》来解释不断的整理
合并报表的编译方法是什么,合并报表
立夏寒梅:这个太精辟了,从头再来……漫长的夏天韩梅:太棒了。让我们从头再来…
联署人:马老师吃透了会计。
马靖昊:刘欢吃光了合并报表并且唱出来了!告诉我,是不是每年准备合并的时候都要从头再来报表?因为它没有账户,只有抵销分录,所以你每年都得从头再来。
至于合并报表和偏移方法的具体步骤,大家可以找本教材看。我一般不会详述课本上的内容。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商誉”】假定A公司出资10亿元100%控股B公司,当购买B公司股权的时候,经评估,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价值是1亿元,但是A公司愿意花10亿元来购买B公司的全部股权。因此,在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减少了10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10亿元。并购后,A公司成了母公司,除了编制自己的报表之外,还需要编制合并报表。所谓编制合并报表,简单地说,就是把母子公司报表加起来,当然对于内部交易要抵销处理。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应着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属于集团内部交易,需要抵消。这样,长期股权投资减少10亿元,所有者权益减少1亿元,报表就编不平了,加上9亿元,作为“商誉”,它就平了。这就是所谓的“商誉”!它代表了并购时母公司支付的价款超过了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那一部分,是母公司在并购日那个时点愿意给出的溢价金额。这个溢价金额就摆在“商誉”科目里面,恍然一看,多好的一份资产啊,实际上陷阱也在那里,一旦被收购方预期并没有带来的收益,甚至带来巨额亏损,结局悲催,马上就要做减值核销,以前说好的故事成了童话故事,利润没了,财报自然很难看了。【举例说明“商誉”是什么】假设A公司出资10亿元对B公司100%控股,在购买B公司股票时,评估为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1亿元,但A公司愿意花10亿元购买B公司全部股票,因此,在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减少10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增加10亿元。合并后,A公司成为母公司,除了编制自己的报表,还需要编制合并的报表。所谓并表报表简单来说就是把母公司报表加起来。当然内部交易要抵消。编制报表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对应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属于集团内部交易,需要抵销。这样,长期股权投资减少10亿元,所有者权益减少1亿元。报表会不平。加上9亿元作为“商誉”就扯平了。这叫“善意”!它代表了并购时母公司支付的价款超过被并购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是母公司在并购日该时点愿意给予的溢价。这个溢价金额放在“商誉”科目。乍一看,多好的资产啊。其实陷阱就在那里。一旦被收购方不指望带来收益,甚至带来巨额亏损,结局是可悲的,需要立即核销减值。之前讲的故事变成童话,利润没了,财报自然难看。
【母公司通过少数股东权益进行利润操纵】假设母公司持子公司70%的股权,本来母公司盈利2亿元,子公司也盈利2亿元。合并利润表当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应该是3.4亿元(2+2×70%)。这时候母公司与子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做了笔买卖,让母公司赚了2亿元,子公司亏了2亿元,这样母公司的盈利变成了4亿元,子公司盈利为0元,合并报表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就成了4亿元,白白多出了6000万元(4-3.4)。另外,母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可以通过转移费用的方式进行调节,想要多些归母的利润,则让母公司少承担些费用,把费用大量集中到子公司,让其盈利很少甚至大额亏损。这样,母公司因为承担费用少了,利润自然就高。把利润留给上市公司,能做高股价,反过来补贴子公司的亏损或者低盈利。因为公司经营亏损一块钱就是一块钱,而上市公司的股价一块钱盈利能套出几十块钱来,在疯狂时一块钱盈利甚至能套出几百块钱来。【母公司通过少数股东权益操纵利润】假设母公司持有子公司70%的股权,母公司原本盈利2亿元,子公司也盈利2亿元。合并利润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应为3.4亿元(2+2×70%)。这时母公司和子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达成交易,母公司赚了2亿,子公司亏了2亿,这样母公司利润变成了4亿,子公司利润为0元。合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报表变成了4亿,白白多了6000万(4-3.4)。此外,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可以通过转移费用来调整。如果想要更多的利润返还给母公司,就让母公司承担更少的费用,将大量的费用集中在子公司,使其利润很少甚至大幅亏损。这样由于母公司承担的费用少,利润自然会高。把利润留给上市公司,可以抬高股价,进而补贴子公司的亏损或低利润。因为公司经营亏损一块钱,而上市公司股价一块钱可以赚几十块钱,疯狂的时候一块钱甚至几百块钱。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