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西南边疆唯一的根据地来源:人民日报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先后举行了数十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广西军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西南边疆唯一的根据地
来源:人民日报
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先后举行了数十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广西军阀的反动统治,特别是、张、、、领导的百色、龙州起义,开创了桂西左江、红水河流域。
人民英雄韦拔群
邓小平曾经说过:“桂中是一个比较普及的地区,有韦拔群同志这样杰出的、有威望的农民领袖。兰、凤山是同志长期工作的地区,很好革命根据地”
1994年2月,韦拔群出生在东兰的一个壮族家庭。1914年游历武汉、上海、广州等地。1916年率领100多人到贵州参加护国战争。1919年,他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次年,离开贵州军,投奔孙中山,参加“广西同志会改革”。1921年9月,回到东兰的韦拔群成立了“改造东兰同志会”。之后,我们着手组建市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他写道:“今天是糟糕的一天,但我相信当迷雾散去时,天会放晴。想到好的前景,精神饱满,吞菜。”
1925年初,韦拔群参加了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深入学习了马列主义和农民运动策略。回国后不久,他在东兰武专区北地岩创办了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摇篮。他先后举办了三次农业研讨会,为右江地区的县培训了500多名骨干。这些“种子”回到一线后,迅速成为燎原之火。1930年秋,红七军主力远征后,韦拔群在右江地区坚持游击斗争。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给自己的三个儿子起名为魏革命,魏坚持到底,表现了他坚定不移的革命决心。1932年10月,韦拔群被叛徒杀害。国民党在东兰、百色、南宁、柳州、桂林等地露出头来,恐吓支持革命的人民。韦拔群一家24口人中,有17人遇难。
毛泽东曾多次深有感触地说:“韦拔群是广农院最优秀的学生!”“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以前搞过农业运动,从韦拔群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
百色龙州起义震动南疆
1929年7月,邓小平被派往广西,开展对主政广西的余佐柏、李明瑞的统战工作,并作为中共中央代表领导广西党的工作。8月底,他化装成商人从上海出发。9月初,我听取了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聂的汇报,然后经越南到达南宁。他的化名是邓斌,是广西省政府的秘书。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共产党员余作裕向李明瑞建议组建教导总队。此后,100多名共产党员进入教学队工作和学习,两个月内发展了300多名共产党员。随后,为推动桂警大队的改造,同意张担任桂警四大队大队长,并从教导总队抽调100多名共产党员干部,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9月27日,余佐柏、李明瑞通电反蒋,邓小平等借口没有训练好,于是离开了第四、第五旅和教导总队。俞作柏、不战而败后,决定立即准备兵变,把我党控制的三支部队从南宁拉出来,调左右江。当时,邓小平正确地分析了近十年来左右江地区有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基础,指出这给红7军的建立和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革命军和左右江农军的结合是起义胜利的关键。在、张率兵进入右江后,豪绅与反动的第三警察大队发生了内讧。4营1营和农民自卫队围攻3营,俘虏敌人千余人,交出枪支700余支,为起义扫清了道路。
1929年11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成立了中共广东省委广西前敌委员会,其书记邓小平统一领导左右江地区的斗争。月底,军队改造和建立苏区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广西前委决定在广州起义两周年之际,在百色举行起义,建立红7军,将广西前委改为红7军前委。
据李天佑回忆,起义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兴奋地彻夜未眠,坐着一动不动地等待着庄严的时刻。”据莫文骅回忆,12月初,参谋长安排他秘密制作了一面绣有黄镰刀、锤头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司令部字样的红旗。12月11日上午,这面旗帜升起,红七军正式成立。军长张、和政委分三个纵队。与此同时,苏维埃政府成立,雷任主席。红军官兵领到了一套崭新的灰色军装,军帽上有一颗醒目的红色五星。12日,马平镇举行了数万人的庆祝大会。各族军民高昂着头庆祝胜利。人群唱道,“右江苏联成立了,马平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十月桂花来,小平云上右江。”
红军第七军在右江地区划分了游击队,不久左江地区15个县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1930年2月1日,根据中央邓小平关于龙州起义的指示和前委关于成立红8军的部署,桂系警备第5旅宣布起义,成立红8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今天上午,龙州县广场举行了万人集会,随后举行了群众游行。左江地区各县纷纷成立革命委员会,有效地协调了右江的革命斗争,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一个整体。与邓小平、韦拔群等。,利用两广军阀混战之机,在根据地进行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经济、军事和党政建设。随着右江苏维埃政府的通令,颁布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和《联合耕种条例》,提出了右江土地革命运动的一整套政策和具体原则,特别注意保护山区瑶族和汉族的利益。苏区各族人民勤劳向上,革命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各族人民为了向邓小平和红7军致敬,唱起了“找龙脉埋祖坟,埋了百年还穷。自从来到何,我就不信什么鬼神了。现在邓斌搞合作化,他是穷人的金龙。”
壮族的传说中说“灯红酒绿,贵人来”。广为流传的壮族山歌《昨夜灯火阑珊》唱道,“昨夜灯火阑珊,红军来我家,母亲带墨米酒,父亲献古丁茶。”群众用自制的墨汁米酒和自制的苦丁茶欢迎红军,生动地表现了壮族人民对红军的尊敬和爱戴。
左右江根据地影响深远。
1930年3月,红8军大部分前往左江各县工作,其余在遭到广西军阀突袭后伤亡惨重,被迫撤退。军长余作裕生前曾写下“十年功名应自慰,一腔热血应泪满眶”的豪迈诗句。半年后,红8军1纵队转战七千里,与红7军会师,编入红7军。
1930年9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派代表邓八旗向右江转达李以中共中央名义写给红七军前委的一封信,要求红七军进攻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配合全国武装起义。11月,红7军从河池县北上,历时9个多月,行程7000余里,战斗百余次。1931年7月,与中央红军会师,实现了与“朱茂红军”会师的愿望。从此,红七军成为中央红军的一部分,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转战南北。韦拔群奉命留下来,组成第21师,坚持在东兰的斗争。广西军阀对右江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疯狂的“围剿”。韦拔群被汉奸杀死后,右江革命根据地暂时失传。
虽然革命根据地失传了,但它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苏维埃政权的种子传播到了少数民族聚居的祖国南方,有效地协调和配合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正如1930年3月2日中央给红七军前委的信中所指出的:“他虽然出现在偏僻的广西……但在全国政治中也是有重大意义的。他也是发展游击战争以摧毁统治阶级和推动革命高潮的主要动力之一,特别是在他的发展前景中具有严重的作用和意义,他的发展很快就能影响全国。”当时中共中央高度评价百色起义为“全国最有组织、最有觉悟的兵变”,对“扩大全国兵变”意义重大。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他们的革命风暴遍及20多个县,形成了广西革命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广西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震撼了半个西南的反动统治,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经验。
左派右江革命根据地竖起了反帝斗争的光辉旗帜。1930年2月1日《中国红军第八军当前实施纲领》提出“扩大反帝运动:利用群众革命力量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没收一切帝国主义资本在中国的企业;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2月12日,《龙州工农兵报》发表《中国红军第八军政治部致全国人民共和国关于法帝国主义驻龙州领事馆的无理照会》,郑重提出“中国人民解放运动在中国不受任何帝国主义干涉”等四项严正声明。2月19日,红八军、左江革命委员会在龙州县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大会发电报反对帝国主义无理干涉中国内政。会后举行示威游行,但不收缴外国人的非法财产和藏在领事馆、天主教堂的地主、士绅的财产,并把一些破坏左江革命的法国领事、武官、传教士驱逐出境。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在题为《赤龙之邦》的社论中指出,“在几天的政权中,他做了国民党军阀政府几十年来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不,是真的不愿意做的事”,“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反帝政纲,将在中国革命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5万平方公里人口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壮族约占85%,汉族占10%,瑶族占4%,苗族、仡佬族、毛南族、彝族约占1%。这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的一大片根据地,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革命根据地。为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造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经验,促进了民族革命形势的发展。
邓小平曾说,“25岁时,他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并建立了红7军。从那以后,我就一直从事军事事业。”他把党中央的指示和广西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借鉴井冈山的经验,突破“城市中心论”框架,把革命主力从南宁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左右江地区,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辉篇章。
据不完全统计,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共产党员和近万名军人,其中许多人成长为开国将军,如张、魏国庆、李天佑、中将、、等,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Left 右江革命根据地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锻造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政治工作研究所石波波)
(来源:人民日报)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西南地区唯一根据地边疆建立时间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你能了解左右江/[/]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