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邮政编码,宿州市埇桥区:“皖北粮仓”是这样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我家大豆亩产650多斤,让谁也不敢想我们能打这么多。感谢党的惠农好政策,感谢农技推广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邮政编码,宿州市埇桥区:“皖北粮仓”是这样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今年我家大豆亩产650多斤,让谁也不敢想我们能打这么多。感谢党的惠农好政策,感谢农技推广中心专家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埇桥区杨庄镇农民刘圣伟对粮食丰收赞不绝口。这只是埇桥区粮食丰收的一个缩影。
午后季小麦面积237万亩,小麦单产540.8公斤,总产量127.6万吨,比去年增长4.3%。其中,永镇、壕沟、庙安、西二铺4个一体化优质专用小麦推广镇和10个万亩优质小麦示范片单产均达到600公斤以上。普尔镇格林村雷秀春家庭农场,繁育良种1300亩,亩产超过700斤。“今年夏播玉米160万亩,大豆76万亩,埇桥区还负责国家推广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4万亩。通过良种、良法、科学管理,全部获得丰收。”埇桥区大豆协会秘书长刘东方说。
近年来,埇桥区把高产创建作为粮食生产的突破口。通过政策动员、示范和订单农业,采取了变试验田产出为大田产出、变专家技术为农民技能、变高产创建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自觉行动。
试验田产量变成了田间产量。
“埇桥区粮食高产创建经历了‘小面积攻关、核心区示范、大面积推广、不断扩大成果’四个阶段。小面积增产只是试验田的产量,大面积增产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目标产量。农技人员最想做的就是把试验田的产量变成田间产量。我们对小麦、大豆、玉米等高产品种的培育和农业科技的推广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忠良说。为了在田间“复制”试验田的产量,埇桥区以推广良种良法为第一抓手,突破高产创建瓶颈。
埇桥区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农民欢迎”的原则,优化品种布局,选择烟农5158、万麦52为小麦品种,选择隆平206、郑丹958为玉米品种,选择晋豆99为大豆品种,为高产创建提供了品种支撑。
在良种良法配套上,埇桥区率先创新技术模式。小麦的核心技术是“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机播精量播种、前移氮肥、科学灌溉、统一调控、一喷三防、适时机收”,玉米和大豆是“免耕早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适时浇水、防病、适时晚收”。然后根据高产创建技术,组织专家制定了《埇桥区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规程》和《埇桥区玉米大豆高产创建技术规程》,细化和量化了小麦、大豆、玉米从整地、施肥、播种、科学管理到收获的管理目标、技术标准和操作要领,使农民在生产管理中有章可循。两项措施的实施,使埇桥小麦、大豆、玉米平均产量再创新高,成功实现了田间复制试验产量。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今年在夹沟镇周波村周生水家庭农场小麦喷施叶面营养液、大豆喷施叶面营养液,以及杨庄镇刘圣伟家庭农场推广了上海圣农博绿色防控技术。收获期间,经省、市、区组成的专家组现场测产,小麦、大豆分别比对照田(地)增产15.1%、19.15%、19.15%。
专家成为农民的技能。
每个家庭都知道如何将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施高产技术是高产创建成功的关键。几万亩地,涉及几千个农民。在推广过程中,保证技术不走样。我们的做法是通过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防病防虫、统一一喷三防、统一适时机收、统一秸秆直还的‘七统一’服务,把关键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成利军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埇桥区已形成以国家技术推广专业服务队为龙头,区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骨干,村级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七统一”服务格局。通过提供技术服务,专家的技能变成了农民的技能。
在服务形式上,埇桥区首先组建了专业服务队提供统一服务,即技术推广队+专业服务队+统一服务模式,加强了区、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了家庭承包制下农技推广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开展统一服务,即: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统一服务等。推进科技兴农,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保障联户,指导农民做好本职工作,给农民看。今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农业技术619次,开展田间指导服务10万人次,线上线下技术咨询5.7万人次,印制发放普通纸、彩页、科技小册子12.6万份,做好线上线下指导、培训、咨询服务。
此外,每万亩示范区培育30至5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再辐射10至20个农户,让农民以身作则,做好“导航”。许多服务举措使普通农民能够掌握和实施专家级的高产创建技能。
创造高产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激发农民积极性是高产创建的前提,乡镇党委政府是高产创建的关键。只有充分调动乡党委政府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高产创建才能顺利持续进行。”埇桥区壕沟镇党委书记付世英和石椿镇镇长陈贵有着共同的感受。
认真落实惠农特殊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区农业支持保护补助252万亩,每亩补助80.13元,落实补助金额2亿元,惠及30.6万户;落实粮食补贴4529万元等暖心行动及时到位,把党的好政策真正送到老百姓心里。
这些年,埇桥区实行了粮食直补、综合补贴、一喷三防、良种补贴等全包政策。同时,在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目安排上向示范区倾斜。这些措施调动了示范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高产创建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党的政策得人心,农业基础不可动摇。每年整合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增加旱涝保收的高产田面积。今年将建设14万亩高标准农田。埇桥区通过实施中低产田、高标准粮田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早浇水、早排涝。在土壤肥力方面,示范区小麦、大豆、玉米全额还田。深耕,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达1.5%以上,为持续高产奠定了肥力基础。埇桥区万亩以上高产示范区通过近几年的建设,贯彻了“成田、成林、渠通、路通、早浇水、排涝、培肥、防灾”的原则。高产的创造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亩产粮食增加100公斤左右。
汴河街道杨圩村农民刘光武高兴地说:“高产创建标准高了,农民们乐得开怀大笑,科学种田机械化了,自然灾害也不怕了,亩产粮食1000多粒,田间地头传来欢歌。”(张成武)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埇桥区安徽省宿州市邮政编码的详细介绍,宿州市埇桥区:“皖北粮仓”是这样。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了解你安徽省。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