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官网,澳大利亚外交官:我们应该理解中国值是什么?来源:环球时报澳大利亚10月15日《珍珠与刺激》网站文章原问题:中国,我怎么怕你了?让我来吧。一种根深蒂固的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官网,澳大利亚外交官:我们应该理解中国值是什么?
来源:环球时报
澳大利亚10月15日《珍珠与刺激》网站文章
原问题:中国,我怎么怕你了?让我来吧。
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正在使(澳大利亚)试图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任何可能行动变得复杂。
正如保罗·基廷最近所说的,贸易路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或全球政治变化的影响。“这让我们害怕。”我们不知道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在保卫这片大陆和帮助盟友作战之间摇摆不定。遥远的战争没有保护澳大利亚的土地,反而增加了我们的脆弱性。难怪我们觉得不安全。
著名经济学家海因茨·阿恩特(Heinz Arndt)说:“大多数澳大利亚人对亚洲人仍有模糊的恐惧和疑虑。澳大利亚是亚洲人权的捍卫者,但它很少错过冒犯我们亚洲邻国的机会。”
50年前,惠特拉姆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根本转变。他在给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的指示中写道:“我们寻求与中国建立基于友谊、合作和互信的关系,类似于我们已经建立或正在寻求与其他大国建立的关系。”惠特拉姆的愿景被马尔科姆·弗雷泽继承,他成立了澳中理事会,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出谋划策。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建议。
1973年,我在当时的海外贸易部负责处理有关中国的公函。收到大量关于建交后可能的贸易机会的意见和建议。据说中国人很会用筷子,教他们用织针和澳大利亚毛线织毛衣很容易。可见当时的(澳大利亚)对与中国的关系是幼稚而狂热的。后来,当中国从一个市场变成一个重要的地区甚至全球大国时,澳大利亚的公众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西方人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中国变富后会更像我们。但北京领导人决定中国不会变得像西方一样,强调中国是不同的、独特的。这让我们震惊。我们害怕与众不同,所以害怕中国。要了解文化对争执双方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给予双方平等的地位。在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努力理解中国的价值观,包括强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我们不必放弃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但我们可以扔掉一些“恐惧”。(作者梅·卓琳是澳大利亚中国大使馆前文化参赞,乔衡译)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