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热点是什么意思需要付费吗,老人养老金账户被网游充值6万多元!多个“一老一小”消费陷阱曝光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07 15:02:15

导读:personal 热点是什么意思?我必须付钱吗?老人养老金的账户被网游充值了6万多元!多个曝光“一老一小”消费陷阱十月三十一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

personal 热点是什么意思?我必须付钱吗?老人养老金的账户被网游充值了6万多元!多个曝光“一老一小”消费陷阱

十月三十一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

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并梳理了全国消协的受理情况。

关于老年人和未成年人

消费者投诉和咨询案例

形成“一老一小”的消费领域

投诉特别报告

老年人的五大消费投诉热点

一个

健康消费

第一,冒充医学专家卖保健品。

二是夸大保健服务效果诱导老年人大额充值。

第三,打着“高科技”旗号兜售“低质”产品,害了老年人。

情况

2022年2月,上海的朱先生和他的妻子在社区里看到了一个免费诊所。对方声称公司为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并提供免费一日游。讲座中,他们推销了一款名为“松露纯粉”的保健品,号称包治百病。每套定价10万元,当天购买价格为4.5万元。夫妻俩服用了几个月后,不仅感觉无效,还经常头晕。

上海市金山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受理投诉后发现,所谓的“松露纯粉”是一种三无产品。法律解释后,商家给消费者全额退款。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消协提醒

老年消费者切记不要轻易相信各种保健品、科技产品、保健服务的宣传效果。切记,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身体状况有条件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在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前,应与家人和孩子沟通,必要时向医生咨询。

2

休闲消费

一是打着“低价游”、“免费游”的幌子向老年人推销商品,或者变相“强迫”消费。

二是杨康旅行社夸大宣传承诺,以低价、星级服务、随时入住为卖点。

三是不具备旅游资质的公司组织旅游,向老年人销售产品,声称保值增值,负责高价回购,实际上拒绝履行承诺。

情况

2022年7月,多名老年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三年前,他们被一家健康咨询公司以旅游的名义用大巴车送到北京的一家酒厂。酒厂的销售经理向老人推荐购买该厂的“原浆酒”。一罐标价9999元,声称酒在公司酒窖存放三年后可以升值。届时,该公司将负责从消费者手中回购并拍卖返利,利润超过20%。

于是消费者购买了上述白酒,交由公司保管三年。三年期满后,消费者要求公司回购上述白酒的请求被驳回。公司负责人拒绝承认当年的承诺,只要求消费者拿回购买的白酒。否则每月收取100元的保管费,不作为滞留产品处理。

消协提醒

老年人在选择旅游服务时不要盲目追求“低价”。他们要查看旅行社是否有相关资质,详细了解旅游行程,仔细阅读协议内容,签订书面合同。这些费用应该支付给提供旅游服务的公司,而不是个人。在支付费用时,尽量选择电子支付方式,并要求旅行社出具正规票据。

在旅游过程中,对销售各类收藏品、珠宝玉石、投资项目、理财产品、房产等涉及金额巨大的产品,要保持高度警惕。任何大额支出都要先和家人孩子沟通,不要为了保护自己的养老钱而草率决定。

理财消费

一种是将保险产品作为银行存款。

二是销售保险产品未尽到充分告知义务或进行误导性宣传。

情况

2022年7月,徐先生向湖北省丹江口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2020年10月29日,徐先生的母亲到某银行丹江口汉江营业所存钱。存款时,工作人员推荐了某保险公司的理财险。老人以为是普通的定期存款。投诉前一天需要钱的时候,他拿出存款单,发现是一张保单。当他去取钱时,被告知违约。最初的存款是4万元。如果提前取钱,只能取340老人说,当时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告诉他不能随时取钱,要求全额退还本金,希望消委会能提供帮助。

消协提醒

老年人在理财时,要树立风险意识,注意甄别银行存款和保险产品。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三思而后行”,充分了解理财产品的性质、收益率、风险等级等信息,警惕任何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信息。

养老助老消费

一是“预订养老床位”诈骗老人。

二是轮椅、助听器、老年人防摔产品等康复辅助器具投诉较多。

情况

上海70多岁的萧劳先生向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称,某养老院的一则广告宣称,该养老院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定期体检,医院配有医务室和医护人员。工作人员还向肖先生做了各种关于养老设施和配备医疗服务的承诺,肖先生预付了5万元购买了一年的养老服务。

然而,待了2个月后,他发现自己被骗了。他不仅没有医务室和医护人员,就连三甲医院承诺的医生也没有体检在望。他向养老院退款被拒。最终,经消保委调解,养老院将未入住的剩余费用退还给消费者。

消协提醒

建议相关部门从加强监管、引导和扶持两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老年用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

日常生活消费

一是利用短视频广告、网页广告、微信朋友圈广告等网络手段,以“低价高质”为名宣传销售“三无产品”。

二是部分商家在直播间低价销售“玉石”套路老年消费者,以“定制产品不予退换”为由拒绝售后。

三是诱导微信转账等“私下交易”设置消费陷阱。

情况

2022年9月21日,边先生向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称其在某婚恋网站注册了账号,一段时间没有登录。后者自称网站工作人员,多次电话联系,诱导边先生充值2000元(个人微信转账支付),并宣传充值后可享受终身找伴侣服务。但微信转账后,对方态度逆转,服务期从终身缩短到几个月。

消协提醒

老年人选择网购时,要提高防骗意识,注意甄别信息,尽量选择正规的大型电商网站购买商品。付款时注意防止销售人员通过添加个人微信号诱导消费者在平台外支付价款,并保留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

未成年人消费者投诉热点

一个

非法向未成年人销售商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

第一,向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是违法的。

第二,非法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情况

2022年6月,15岁的薛某某和14岁的石某某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某纹身工作室,要求提供纹身服务。工作室工作人员在不核实年龄的情况下提供纹身服务。6月15日,薛某某、石某某父母向常德市鼎城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

经查,该工作室未核实薛某某、石某某的年龄、身份证信息,也未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标注“未成年人不得纹身服务”,直接提供纹身服务。工作室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调解,双方最终签订调解协议,纹身工作室赔偿薛某某、石某某医疗费及后续治疗费用18500元。

消协提醒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彩票或者支付彩票奖金。《电子烟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产品。《未成年人纹身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纹身。

2

诱导未成年人消费

一是部分商家推出“珍藏版”、“纪念版”、“稀有版”等“饥饿营销”方式,诱导未成年人高价购买卡片等低价值盲盒商品。

二是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偶像化。

三是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并打赏。

情况

徐先生向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投诉。2022年1月17日,他发现十岁的儿子用父母的手机交网络作业时,在某音乐直播平台充值了16270元,打赏了某主播。打赏后,平台将很多类似主播的私信推送到孩子的账号上,发一些引诱、诱导的话。徐先生向音乐直播平台客服反映,平台没有积极处理。但徐先生保留了很多明知是小孩的主播发出的引诱信息和聊天记录。客服平台坚称是父母照顾不周,拒绝退款。

消协提醒

家长和学校在发现孩子冲动购买盲盒、痴迷偶像化、沉迷“饭圈文化”或参与直播、打赏时,应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偶像观,避免滋生赌博心态或陷入偶像化骗局。

网络游戏

一是未成年网游充值退款难。

二是部分网络游戏内容低俗,对玩家身份实际审核不严格。

情况

2022年8月,罗先生向深圳市南山区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今年暑假,他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奶奶家。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叔叔的社交账号登录网络游戏,用奶奶的养老金账号给游戏充值。7月22日至8月5日累计充值65814元。经南山区消委会调解,网游公司给予退款。

消协提醒

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相关纠纷,一方面需要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管理好未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和手机支付密码。

另一方面,相关网络游戏运营者要增强自律意识,加强游戏内容自查,杜绝暴力、色情、低俗等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容;严格落实《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特别是要加强对注册账号、登录游戏和付费的识别和甄别,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记者/任振宇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总结:以上内容对个人热点意味着什么?老人养老金的账户被网游充值了6万多元!多个详细介绍“一老一少”消费陷阱的曝光。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理解personal 热点是什么意思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