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所得税如何理解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文章“集合”理解为“递延递延”和“递延”“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两个会计科目,分别放在资产列和负债列。但与传
所得税如何理解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文章“集合”理解为“递延递延”和“递延”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两个会计科目,分别放在资产列和负债列。但与传统的资产和负债不同,但其核算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资产”和“负债”相似,所以有这两个会计科目,用于核算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这两个科目本身没有意义,只是人为设置的,命名是为了方便业务类别的划分。
I 递延所得税资产
比如公司收入1000万,成本800万,坏账损失100万,那么利润总额就是1000-800-100=100,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 100x25% = 25万。这是会计的税。
根据税法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可以在实际发生时税前列支,否则只能计提不能税前列支。所以报税时,计算的利润=1000-800=2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00 x25 % = 500,000。这是税法计算的所得税的金额。
由此可见,这两个数字是有差别的,相差25万。这25万是坏账准备造成的,是税法和会计准则的不一致。这是税法。你要交50万。会计上算的不是只有25万吗?现在,你要再交25万。我得给股东合理解释多出来的25万元。为什么要多交25万?交了25万多以后对我们公司有什么影响?你不能无缘无故就忘了。
分析一下,税法规定的坏账损失,不是说我不能一直扣,而是我不能扣,直到实际发生。所以,如果我以后有25万的坏账损失,税务局说我现在可以用你多出来的25万扣税,所以今年可以少交25万的税。多出来的25万体现在未来某一天的扣税上。如果根本没有坏账,说明税务局是明智的,知道你为了逃税多做坏账,所以这多出来的25万元是你应该交的税,不冤枉你就不还,这样以后就不会被扣。
所以这多付的25万有点特殊,类似资产的性质。毕竟以后可能会扣税,所以人为设置了一个名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科目。如果以后没有坏账,就核销这个科目。
实际会计月处理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50
如果将来真的发生坏账
借:所得税费X+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X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如,公司收入1000万元,成本800万元,折旧费用50万元,那么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 1000-800-50 = 150万元,“所得税费用”=150X25%=37.5。这是一个会计计算。
税法上,如果税法规定公司本年要计提的折旧为100万,那么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 1000-800-100 = 100万,“应交税费-应交税费所得税”= 100 x25 % = 25万。
是的,这两个数字相差125,000。也就是说税务局今年只收了25万的税,而我的核算数字是37.5万。这时候税务局说这12.5万我们不要了。我们今年不要,你明年交。你看,这12.5万虽然还在我们的账户上,但已经不属于我们了,迟早要交给税务局。看起来像债务,不是吗?所以人为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个账户来记录这个事情,让股东看这个账户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会计计提所得税为:
借:所得税费37.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5
递延所得税负债12.5
以后计提会计折旧冲减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
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折旧*25%
贷款: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你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科目吗?
点击分享财税实践,了解更多财税干货!
总结:以上内容是如何理解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K1/]所得税”和“//K2/]”在文章“集合”中理解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