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国家民委:近十年来,民族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年均增长7.7%。中共中央宣传部将于2022年8月17日(星期三)上午10: 00举行主题为“中国十年”的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国家民委:近十年来,民族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年均增长7.7%。
中共中央宣传部将于2022年8月17日(星期三)上午10: 00举行主题为“中国十年”的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中央统战部有关负责人将介绍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举措,并答记者问。来自中国的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封面新闻记者:
民族地区曾经是中国扶贫的难点和重点。能否介绍一下扶贫小康给民族地区带来的历史性变化?推进各民族现代化的下一步是什么?谢谢你。国家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赵勇:感谢大家对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的关心。就像你刚才说的,脱贫奔小康确实给民族地区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各族人民脱贫奔小康,工作更稳定,收入更满意,医疗卫生条件更好,生活环境更好。这十年,民族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年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2%。通过脱贫奔小康,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实现了无数人的梦想,成就了无数人的幸福。目前,民族地区的人均寿命大大提高,西藏的人均寿命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4岁。二是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有些人“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他们上小康”,变成了“用双脚丈量致富路,用双手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以前有人“守一亩三分地”,现在“勇闯天下,走遍天下”。观念的变化带来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水被用来冲厕所和上网,农业大部分已经机械化。可以说,现在各族人民更加自信,更加有干劲了。三是民族地区内生动力大大增强。在脱贫奔小康的过程中,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十年间8个民族省区增加了1.58万公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建成了一大批园区,开发了一大批产业项目,发展后劲越来越强。我去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调研,了解到这个县在浙江省是比较落后的。他们在丽水旁边建立了一个“飞地”公园。去年,这个“飞地”园区创造的收入占全县税收的36%,这个飞地园区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已达到全县的近一半,从而走上了一条“借船出海”的新路。以前南疆很多地区都是戈壁滩,现在现代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发达,瓜果飘香到了大江南北。在喀什古城,我也看到一些人靠着有维吾尔特色的建筑过着幸福的生活,吃着旅游餐。第四,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去年我去了西藏山南市普马江塘乡,那里海拔是中国最高的。当地人告诉我,以前这个地方交通很闭塞,老百姓生活很艰苦,住的房子都是土坯房。这一次,我看到了崭新的居民楼和整齐的马路。老百姓家里家具齐全整洁,都过着幸福的生活。一个老百姓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饮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党”。我觉得这幅对联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脱贫致富极大地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五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现在各族人民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支持。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现在很多城市56个民族齐全,由多个民族成员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新疆110万干部和160多万少数民族家庭结对认亲,书写了新时代中华大家庭的感人故事。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一定要过上好日子。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地区站上新的发展舞台,落实新的发展理念,融入新的发展格局。重点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屏障“三个关键”,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差别化区域自持政策,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在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支持县中,有114个在民族自治地方。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尤其需要赋予一切改革发展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如何实施?在项目选择上,既要看能带来多少经济增长,又要看能促进多少就业改善民生,是否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感;在项目论证中,要把是否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作为可行性的重要标准;在项目推进中,要尽量吸纳当地各族群众就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项目效果的评价中,不仅要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要看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是否已经牢固树立。总之,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各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去脱贫奔小康的硬骨头在民族地区,现在现代化的硬骨头也在民族地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啃下这块硬骨头。谢谢你。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国家民委:民族地区近十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能帮助你了解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