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什么是不可抗力,不可抗力什么意思,合同双方当事人缔结合同、履行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约获得合同利益,实现合同目的。但在履约过程中,不能排除一些出于当事人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对合同利益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双方严格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尽力避免或减少合同相对方可能遭受的
什么是不可抗力,最近不少朋友在找不可抗力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法律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什么是不可抗力:
合同双方当事人缔结合同、履行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约获得合同利益,实现合同目的。但在履约过程中,不能排除一些出于当事人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对合同利益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双方严格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尽力避免或减少合同相对方可能遭受的损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不可抗力免责,其适用的前提是在不可抗力发生时,当事人已在能力范围内采取了合理措施,依然不能免除或者减少不可抗力影响,在此情况下,根据不可抗力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八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2、不可抗力是什么意思: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的来源既有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也包括社会现象,如军事行动。作为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强制力,具有客观上的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主观上的不可预见性以及社会危害性。
世界各国均将不可抗力作为免责的条件,中国民法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在不可抗力的适用上,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不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
2、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如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大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立了免责条款。
3、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
4、不可抗力的免责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有以下列外: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不可抗力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什么是不可抗力,不可抗力什么意思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