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含税金额计算公式13%,税务局明确!自2022年以来未开票收入,顾名思义,就是不开发票的收入。在实际销售中,有些销售额金额很少,而且是卖给自然人的,很多不开发票(比如买包盐)。未开
不含税金额计算公式13%,税务局明确!自2022年以来
未开票收入,顾名思义,就是不开发票的收入。在实际销售中,有些销售额金额很少,而且是卖给自然人的,很多不开发票(比如买包盐)。
未开票收入如何申报?增值税怎么申报?晚点补票怎么申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吧!
01
什么是未开票收入?我必须申报吗?有些纳税人认为申报增值税只是申报开票收入,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先来看看吧。什么是未开票收入?
实践中,企业(一般纳税人,下同)向客户(特别是个人)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和无形资产。收到付款后,客户不会索要发票。按照规定,增值税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应在增值税申报表“未开票收入”中填报。
未开具发票的收入可以不申报吗?
不会吧!
根据有关规定,增值税申报收入包括已开票收入、未开票收入、纳税评估收入、审计和补充收入等。所以只申报开票收入既不合规也不合法!
02
开票申报操作的集合一、申报注意事项
根据税法规定,收入应按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申报增值税。达到纳税义务时,即使没有发票也要申报纳税。对于未开票收入的申报,成都国税税务局在第五条中新增了增值税纳税申报比对温馨提示,一般纳税人在申报未开票收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未纳税义务期间:增值税申报只需在“未开票收入”一栏填写正销售额,但需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收款记录等,以备日后核查。2.如果以后对未开票收入进行开票,在开票期间,申报的增值税会被记为“未开票收入”负数,系统会启动异常比对处理程序,需要到大厅进行审批,并提交前期取得的未开票收入的会计凭证和当期开具的发票作为凭证申请正常申报,解锁税控设备。其次,我们将向您展示如何填写案例!在粉丝的留言中,我发现有人认为申报增值税只是申报开票收入,但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先来看看申报单吧!
(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例)
案例1:
A一般纳税人A从事餐饮业。因为大部分客人都是散客,所以饭后他一般不会要发票。6月份取得的60万元不含税销售收入中,有40万元尚未开具发票。那么,企业A申报增值税时,这40万元应该如何处理呢?
增值税暂行条例
规定销售服务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在收到销售款或取得销售款凭证的当天。A企业应在收取餐费的当天承担纳税义务。虽然客户没有索要发票,但这部分收入属于A企业的正常营业收入,故应申报未开票收入40万元。
申报单要这样填!
案例二:
a纳税人B将自产食品作为节日福利发放给公司员工,未开具发票。成本为50万元,不含税的对外销售额为100万元。那么,企业B应该如何申报呢?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b企业的行为:将自产商品用于集体福利,符合被视为销售商品的情形。即使不开发票,也要申报100万元的未开票收入。
申报单要这样填!
案例三:
a纳税人C是房地产租赁公司。2021年与某客户签订租赁合同,总金额金额不含税280万元。合同中,他约定提前付款,年底集中开发票。2021年1月,C公司收到第一笔预付款140万元,7月收到第二笔预付款140万元。C公司应如何申报这两笔未开票预付款?
如果纳税人预先提供租赁服务,
纳税义务发生在收到预付款的当天。如果C公司在1月和7月收到两笔款项,则应计算此时的应纳税额,并在收到款项的次月分别申报这两笔款项。如果没有发票,就会申报未开票收入。
申报单要这样填!
案例4:
纳税人D在接受税务局检查时,补上一年度未申报的不含税销售收入20万元。面对这笔税务稽查调整收入,D企业是否应该申报?
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
d .企业除申报开票收入外,还应申报检验、查补、纳税评估等收入。,并缴纳相应的增值税,从而规避风险,持续健康发展。
申报单要这样填!
03
从现在开始,未开票收入就这样处理!税务局来找你不要怕!对于未开票收入的核算如何处理,我们先来看看相关规定:
一个,法案条款:企业的营业收入要依法按时开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应向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63条:纳税人逃税,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五条纳税人未缴纳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阻碍税务机关追缴未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未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处未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无论有无票,收入都不入账,而是按权责发生制,对每一笔业务进行入账的,当存在没开票的收入时,录入方法如下:
总结:以上内容13%不含税金额计算公式,税务局一清二楚!详细介绍从2022年开始,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免税金额计算公式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