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很难递延所得税很难?我给你最通俗最全面的解释(四-最后部分)彭怀文昨天的话题。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很多人已经基本搞清楚了递延所得税的一
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很难
递延所得税很难?我给你最通俗最全面的解释(四-最后部分)
彭怀文
昨天的话题。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很多人已经基本搞清楚了递延所得税的一些关系。有人已经很不耐烦的对我说:彭老师,别说那么多了,实际一点,告诉我实践中应该怎么算& # 34;所得税费用& # 34;还有& # 34;递延所得税& # 34;好的。但是你不能抄袭一本书。我也可以翻书。我想看的是有点不一样的东西,或者换个角度。
说实话,别人这样问我,我真的觉得有点害怕。
好吧,我尽量用老彭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来讲,但是有些专业术语一定要和书本一致。
X.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对所得税费用科目的理解
我们前面说过,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 34;所得税费用& # 34;还要求执行& # 34;权责发生制原则& # 34;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永久的差别,& # 34;所得税费用& # 34;应与会计确认的收入和支出相一致的会计期间。
如何理解上面这段话?
很简单,你不要放& # 34;所得税费用& # 34;把这个主题看作一个简单的& # 34;费用& # 34;科目,但一& # 34;收入& # 34;与& # 34;支出& # 34;科目组合更容易理解。
会计确认收入或收益(包括直接记入权益类科目的收益)是指现在或将来要交税,交税是一项支出,应该计入& # 34;所得税费用& # 34;借方。到时候,& # 34;所得税费用& # 34;它是一个标准的支出科目。
当支出或损失在会计上被确认时,意味着现在或未来的税收将被抵消,少缴税是变相的& # 34;收益& # 34;,这部分支出应该包括在& # 34;所得税费用& # 34;贷方。到时候,& # 34;所得税费用& # 34;它是一个标准的收入科目。
然后,借方和贷方合并,这就是我们需要计算的& # 34;所得税费用& # 34;最后的结果。因此,在极端情况下,& # 34;所得税费用& # 34;账户可能有贷方余额(利润结转前),不要大惊小怪。
是不是有点跟& # 34;今年利润& # 34;主题有些相似。
请注意,我在上面一段有一个大前提:假设不存在永久差异!
为什么我要用那么多废话先解释怎么理解& # 34;所得税费用& # 34;科目呢?
-因为接下来的确认与测量密切相关。理解了上面的话,下面的内容就更容易理解了。
还是服侍老彭& # 34;好菜& # 34;-理解这一点的流程图:图12
(二)确认所得税费用
根据书中给出的公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看到这个公式,我们很多人都感兴趣& # 34;本期所得税& # 34;计算肯定没问题,但难点在于& # 34;递延所得税& # 34;以上。
"本期所得税& # 34;在当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然后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来,不多说了,重点是& # 34;递延所得税& # 34;。
这里& # 34;递延所得税& # 34;是的& # 34;递延所得税资产& # 34;还有& # 34;递延所得税负债& # 34;合并的结果可能是一个或者两个都是。
为了写这部分,我专门看了CPA教材和案例。一般教材都是这么告诉你的,通常会给出一个表格,列出各种会计科目和区别:下图13。
这张表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用吗?
-有用,但前提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都没有期初余额。
就是这种手表,你最多只能用一次!
因为递延所得税有一个确认和核销的过程,如果期初余额已经存在,就无法分辨是确认还是核销,因为借方包含在& # 34;负债& # 34;借方帐户& # 34;资产& # 34;可能对会计分录和资产负债表没有影响。
同时还有一个科目,明细科目之间的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教材上的这个表是混淆的。
所以课本上提供的表格不能用于实际工作。
但是思路还是可以借鉴的,所以老彭也设计了一个“递延所得税账本”(图14)。不过作为会计人员的基本功,我就不多解释了。
对于递延所得税,应详细登记台账,包括初始确认和后续核销(计量)。否则你很难能准确的做递延所得税会计分录,除非你公司业务很简单。
其实这有点像编制现金流量表。如果在做会计分录的时候没有正确指定每一个分录的现金流量的类别,那么事后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有点估计和计算的味道。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老彭设计的账本模型,你也可以自己设计。
但原则是要详细登记备查。
"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改革& # 34;之后税务局下放了很多权限给企业,不再要求审批和备案,而是要求& # 34;保留它以备将来参考& # 34;,导致企业可能& # 34;第二账户& # 34;。为了降低税务风险,很多涉税问题要通过台账登记备查,比如跨年度纳税调整(暂时性差异)。如果不登记备查,企业要么亏本多缴税,要么少缴税,导致税收风险。
多缴税还是少缴税是错的。原来老彭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企业所得税实务与税务风险管理》,专门讲这些。原计划是3月前上市,现在只能延期出版。
好了,我们接着说递延所得税。老彭认为,第一步是对税收差异进行分类,区分是发生在当年还是上年并延续至今。因为以前年度已经发生并延续至今的差异本应在以前年度确认,递延所得税在会计处理上有所不同。
下面分别说明:
图16图17递延所得税对应的账户都可以想象成& # 34;所得税费用& # 34;。
因此,对于注册& # 34;递延所得税总账& # 34;我们可以在Excel中登记明细,然后用Excel函数公式或VBA统计差异的变化,最后根据总的情况进行会计分录。
图18
有了这个统计结果,我们就可以安心的录入,从而得出一个顺利的结论& # 34;所得税费用& # 34;金额和借贷方向。
让我们看看流程图:
XI。税率变动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我们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预估未来税率的。然而,我们有可能解释这个& # 34;半仙女& # 34;跟不上实际变化。
本来我们期望在下一年度,企业能够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享受更低的税率,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实现。或者,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直接导致税率的变化等。
因为税率的变化,我们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都要发生变化,所以需要按照新的税率重新计算,进而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事不宜迟,让我们看看流程图:
十二。递延所得税资产& # 34;减值& # 34;
对于& # 34;递延所得税资产& # 34;,也需要像其他资产一样,对其& # 34;减值测试& # 34;复核,以后发现有不能抵扣的情况时,要核销其账面价值。发现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抵扣金额的可能性,抵扣金额可以反推。
然而,& # 34;递延所得税资产& # 34;减值测试不包括在& # 34;资产减值损失& # 34;而是直接计入当期& # 34;所得税费用& # 34;。
我们来看老彭的流程图解释:
暂且结束递延所得税这个话题吧。感谢这几天的陪伴,特别是几位朋友好心给我指出一些错误,让我深刻的记住,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至于递延所得税合并涉及到什么,以后再分享吧。反正原理基本是一样的。
总结:以上内容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递延所得税很难。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大家了解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