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司被强制加班对抗劳动法?该打什么电话举报?最高法院:公司安排加班?近年来,部分行业加班现象严重。“996”“007”的火爆让员工应接不暇。高强度加班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其实
公司被强制加班对抗劳动法?该打什么电话举报?最高法院:公司安排加班?
近年来,部分行业加班现象严重。“996”“007”的火爆让员工应接不暇。高强度加班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其实“996”和“007”都是违法的。作为一名“工人”,本以为多劳多得,没想到的是老板和公司的“白嫖”。公司没跟你商量,你就加了工作任务。虽然你不愿意这样做,但是你有权利拒绝吗?过来看一看。
1.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协商强制加班,劳动者拒绝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以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一)什么是强制加班?“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所以,公司需要和员工协商安排加班。也就是说,只有员工愿意,才能安排加班。如果员工不同意,公司无权强制员工加班。
至于共识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也可以是行为表达的。比如公司发出了《加班安排通知》,员工收到后按照通知要求加班,这就意味着员工通过实际行为表达了与公司达成了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在接到加班通知后表示不同意加班的,不能强制员工加班。如果员工未按通知要求加班,公司不能以员工不服从工作安排构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否则面临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2)典型案例
《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联合发布第二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的通知》案例(五)——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协商增加工作任务,劳动者有权拒绝。
基本事实
张2018年9月入职某报社公司,担任快递员,每天工作6小时,每周工作6天,月薪3500元。2020年6月,同一地区另一名快递员离职,某报社公司在未与张商量的情况下,安排其承担第三季度快递员的工作任务。张认为,要增加一倍的工作量,其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需要延长4小时,因此拒绝上述安排。某报公司根据员工奖惩制度,以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解除与张的劳动合同。张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简称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某报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4000元。
仲裁庭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合同是界定雇主和雇员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协议,尤其是工时等劳动定额标准的内容,不得有任何变更。
某报公司明显增加张的工作任务超过合理限度,应视为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违反了“协商一致& # 34;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律条款,已经构成了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因此,张有权依法拒绝上述安排。某报社公司因张不服从工作安排而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仲裁委依法判决某报社公司对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支付赔偿金。
2.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加班是违法的,劳动者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什么是加班?
加班是指公司安排员工加班的总小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小时数。
劳动部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批复:“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对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包括正常工作日加班、休息日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即工作日、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的加班时间合计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在国家立法部门作出立法解释之前,应当按照这一精神执行。”
所以,加班时数的计算与是否支付了加班费、是否安排了加班假无关。一旦公司安排员工加班的总小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最大小时数,就是加班。
(2)加班有哪些情况?
加班是指劳动者在特定时期内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加班时间的加班。加班的具体情况有哪些?它随着不同的工作时间制度而变化。
(1)标准工时制度下的加班。
在标准工时制度下,公司员工每天加班不能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员工加班不能超过三小时,员工一个月加班不能超过36小时。如果公司安排员工每天加班3小时以上,每月加班36小时以上,属于加班。
(2)综合工时制度的加班。
综合计算工时制度,公司职工加班时间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每季度不得超过108小时,每半年不得超过216小时,每年不得超过432小时。
如果公司安排员工加班每月超过36小时,每季度超过108小时,每半年超过216小时,每年超过432小时,则为加班。
(3)典型案例
《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联合发布第二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的通知》案例(一)——用人单位不能因劳动者拒绝违法加班而解除劳动合同。
基本事实
张2020年6月入职某快递公司。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月薪8000元。工作时间按照快递员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快递员公司的规章制度规定工作时间为早9点至晚9点,每周工作6天。两个月后,张某以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为由拒绝加班,某快递员公司以张某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张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简称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某快递员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8000元。奖励结果仲裁委员会认为,某快递员公司规章制度中“工作时间为早9点至晚9点,每周工作6天”的内容,严重违反了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法律规定,应当认定无效;张拒绝违法加班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认定其在试用期内不具备录用条件。
因此,仲裁委依法判决快递员公司对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予以赔偿。仲裁委将案件情况通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责令快递员公司改正违法违规行为,给予警告。
三。雇主强迫加班和加班的法律后果如果企业违法安排员工加班,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一是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在标准工时制度下,用人单位在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按照日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日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综合计算工时制度下,用人单位在周期内为劳动者安排的实际加班时间超过法定加班时间的,按照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300%。
在不定时工作制下,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不存在工作日或休息日支付加班工资的问题。但是,用人单位安排不定时工作制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三百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是劳动行政部门开展劳动监察。
如果企业非法安排员工加班,员工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将进行劳动监察。行政部门有权要求企业限期改正违法加班行为,并有权根据违法加班人数处以行政罚款。
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信息将纳入企业信用信息,不利于企业社会形象的维护。同时对企业贷款申请、政府补贴等事项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企业应该注意控制和安排员工的加班时间。
第三,向被强制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严重损害职工权益的,职工有权申请强制解除劳动合同,职工有权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
至于什么是“严重损害”职工利益,目前没有明文规定,司法机关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需要合理衡量和把握。
第四,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违法安排职工加班,造成职工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用人单位因其主观过错,应当按照其过错对职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比如,职工加班、流产、患重大疾病或猝死,职工或职工家属有权要求企业对超出工伤保险基金赔偿范围的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四。律师建议
1.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加班,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与劳动者充分协商,不得以胁迫或者变相胁迫的方式强迫职工加班。
2.用人单位不能在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中违法规定工作时间,即使该约定没有法律效力。
3.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拒绝加班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否则,不仅要承担违法后果,而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其健康发展。
4.如果公司确实需要安排员工加班,可以将加班作为绩效考核、升职加薪的考察条件,鼓励员工自愿加班,达到与员工双赢的效果。现实中,很多企业采取员工自愿加班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加班的违法风险,但为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还是需要考虑以人为本。在国家层面,也需要通过立法、行政监督等措施妥善管理类似情况。
密切注意
“京韵法苑”
,每天发布劳动法知识,共同学习成长。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公司强制加班是否违反劳动法及打什么电话举报,以及最高法院: 公司安排加班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了解公司强制加班是否违反劳动法对你有帮助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