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cpi是什么意思?宏观经济学,一月中国多少钱cpi[渠道网络]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记者王)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比上月回落0.2
cpi是什么意思?宏观经济学,一月中国多少钱cpi
[渠道网络]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记者王)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2018年2月以来最低。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是拖累CPI涨幅的重要原因。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3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食品中,鲜果、鲜菜、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9%、3.8%和1.2%,羊肉、牛肉、鸡肉价格分别上涨12.7%、7.9%和5.8%。以上六个因素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1.7%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约为1.2个百分点,新价格上涨约为0.5个百分点。
从更能反映近期物价变动的环比数据来看,1月份,中国的CPI环比上涨0.5%,受节日因素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的下降0.2%变为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董亚秀分析,受天气寒冷和春节临近影响,鲜菜、鲜果及水产品、羊肉、牛肉、鸡蛋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以上六项因素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部分地区生猪禁运解除,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董亚秀透露,在非食品项目中,寒假和春节旅游高峰期间出行需求增加,机票、旅行社费用和长途汽车票价格分别上涨15.9%、6.4%和2.8%,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春节前城市农民工集中返乡,部分服务价格涨幅较大。家政服务、理发、汽车维修保养价格分别上涨5.8%、5.4%和2.5%。
cpi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CPI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2-3%的CPI在可接受范围内。当然还要看其他数据。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政府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数据之一。
CPI是衡量市场上一般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价格总水平的上升意味着通货膨胀,而价格总水平的下降意味着通货紧缩。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经济中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指数。如果物价指数涨幅过大,说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央行会出台货币紧缩政策和相关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这个指数的上升往往会对经济产生影响。物价指数是可以代表一个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数。比如物价指数半年上涨25%,意味着成本上升,货币价值下降。半年前,100元只能买到75元的商品或消费。
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cpi是什么意思宏观经济学,一月多少中国。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cpi是什么意思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