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倾销和反倾销是什么意思?贸易 真相:为什么反倾销不是真的有效可以说反倾销是中国对外的一大痛贸易。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挑战。例如,许多中国商品,如
倾销和反倾销是什么意思?贸易 真相:为什么反倾销不是真的有效
可以说反倾销是中国对外的一大痛贸易。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挑战。例如,许多中国商品,如服装、玩具、鞋帽、箱包和各种家用电器,在出口到欧美的过程中多次遭到反倾销调查。
当然,这几年我们也会用反倾销来问别人。例如,中国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
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但是罗德里克的观点特别开明。他认为反倾销没用,原因恰恰是从效率角度出发。看到这个很有意思。这就好像A国在对B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看似打压了B国,其实并不起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
具体来说,有三个问题可以讨论:一、为什么反倾销成为贸易制裁的高发区?第二,谁有权裁决反倾销?第三,为什么大多数反倾销行为最终都是损人不利己?
为什么反倾销成了贸易制裁的高发区?
不难理解反倾销的含义。在国际贸易中,针对贸易合作伙伴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倾销商品,我们可以采取征收强制关税或限制商品进口等制裁措施,即严厉打击跳楼的含泪销售或价格战。
有人会问,既然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价格放开。进口国为什么要严格审查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定价?更有甚者,世界贸易组织还专门制定了《反倾销协议》,所有成员国都签署并同意世贸组织有权根据成员国的申诉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决定制裁。
从表面上看,反倾销涉及商品的成本和定价。对于进口国的消费者来说,低价商品是好事,但如果进口国有同类产业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倾销进口商品,那就是天大的坏事,会导致这些产业无力反击。
比如80年代日系车进入欧美市场,价格优势明显,设计美观,省油。欧美汽车巨头大多被打败,不得不通过反倾销调查进行反击,最终促使丰田等公司在欧美设厂,在当地设计生产高价豪车。欧美同行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在内心深处,反倾销争端还涉及到一个经济体是完全市场经济、混合经济还是计划经济。
也就是说,你的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是通过市场竞争降低的,还是因为你获得了一些政策补贴而形成的不公平的恶意竞争?
所以反倾销的核心是贸易的公平性。
所以,如果一个经济体没有普遍认可的“市场经济地位”,其出口商品价格较低,贸易合作伙伴不会认为你的成本控制得当,反而会怀疑你采取了一些不公平的手段故意压低价格。
对于这种不公平的涉嫌低价倾销,进口国可能会采取惩罚性措施。
如果一个经济体已经被普遍认定具有“市场经济地位”,那么至少其出口商品的价格可以摆脱政府补贴的嫌疑,从而避免被贸易伙伴调查或制裁倾销。
但这只是一般的区别。在全球贸易中,也经常出现两个市场经济国家互相指责对方倾销的争端。
因此,一个经济体是否具有普遍认可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认定倾销和反倾销的关键。最终还是要看你的出口商品在进口国有没有对应的对应。
谁有权决定反倾销?
那么,当出现纠纷时,谁有权确定某种商品是否存在倾销,如何进行反倾销制裁?是由进口国自己决定,还是由国际贸易机构决定?
这是关于世贸组织的前身,1948年开始实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是反倾销保护的国际规则,也是各国反倾销立法的指导性法律文件。
此后,世界各国都制定了自己的具体法规来发起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制裁。1995年,WTO取代GATT,反倾销协议成为新的国际规则。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直到2001年才正式加入世界组织贸易。因此,中国自己的反倾销条例直到2002年才开始实施。在此之前,全世界只有中国的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或制裁,而中国无法对世界各国的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或制裁。
因此,从严格的法律法规来看,任何经济体进行反倾销调查或制裁都不是那么随意的,必须遵循国际规则。
还应该有国内的法律法规,受影响企业的申请,然后是透明的比价和市场调研。对于对反倾销裁决不满的出口企业,也可以向世贸组织投诉。但是这些看似复杂严格的程序实际作用是什么呢?
为什么大多数反倾销最后都是损人不利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贸易和分工的不断发展,很多贸易伙伴的产业互补性很强,基本上不会出现这些领域的倾销和反倾销纠纷。
但麻烦的是,有些产业,不管一个经济体发达不发达,往往都是保留的,会有很多倾销和反倾销的纠纷。
比如农业,美国、法国、加拿大、巴西、中国都是农业大国。大家为了避免进口农产品的低价冲击,不仅给自己的农业各种补贴,还以反倾销的名义进行各种调查或者制裁。所以这个领域的贸易争端最多,经常去WTO裁决。结果,反倾销越多,他们的农业补贴就越多。
罗德里克注意到,世界上相当高的反倾销问题贸易,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他的书的第10章列举了一组数据。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先后决定了成员国可以实施的3000多项反倾销税,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印度、美国和欧盟。
同期,暂时提高从量税的贸易保障机制仅使用了155次,而且大部分用户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他怀疑反倾销成了贸易救济工具,这是不公平的。
在罗德里克看来,因为反倾销措施,当一个经济强大的行业面临国际竞争时,并不一定会通过创新或效率的提高而变得更强大,而是会选择发起反倾销调查,依靠削弱外国竞争对手来继续盈利。
因此,包括罗德里克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一直反对世界组织贸易的反倾销规则。通过计算和论证,他们认为只要出口企业垄断市场的可能性低,低于成本定价就不会对进口经济体构成威胁。
意思是与其努力发起反倾销调查,不如仔细看看某个企业的市场垄断能力到底有多强,因为企业自愿选择的低价并不可怕,没有人会做低于成本价的生意。
真正可怕的是一个企业在特定行业的垄断。经验表明,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最终会采取高价策略来寻求超额垄断利润。
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更加重视、采取更加坚决的治理措施,其实就是反垄断调查。一旦发现企业涉嫌利用垄断优势牟取暴利,政府会毫不留情地对垄断企业进行罚款甚至分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微软都遭受了反垄断调查和处罚。
在这一点上,罗德里克教授的结论非常明确。从GATT到WTO,在国际规则的背书下,许多国家经常采取的反倾销调查和裁决,实际上助长了最恶劣的贸易保护主义。
要真正解决世界上贸易的结构性问题,切实倡导公平贸易,不能靠反倾销。
所以,分析反倾销为什么不成立有效,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一些看似以公平为目的的限制性行为,如果是以牺牲效率更高、创新更好的竞争对手为代价,就相当于保护了效率更低、缺乏进步的市场参与者,降低了整体市场竞争的有效。
这种保护措施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健康运行,必然会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倾销和反倾销是什么意思,贸易 真相:为什么反倾销不能为真有效。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什么是反倾销有所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