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东莞离深圳多少公里?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正式开通。今年东莞成功划入深圳都市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制造强市的“一揽子政策”。今年年初,刚以
东莞离深圳多少公里?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正式开通。
今年东莞成功划入深圳都市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制造强市的“一揽子政策”。今年年初,刚以“双万”新标签出圈的东莞,再次赚足了眼球。与以往东莞以硬实力“双一万”的新起点不同,这一次,无论是成功进入“圈子”,还是收到“政策礼包”,都为东莞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空间规划上增强城市边缘地区资源要素的共享互通,在战略定位上明确建设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强市。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的加快,以及莞深两地融合进入深度融合时代,两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融合。可以预见,未来,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将携手创新,双向并进。而他们去的“中点”——黄江镇,因其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建设,叠加创新资源整合、高素质人才聚集、轨道交通网络发达等利好因素,成为他们未来无界生活的新起点。
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开通。
东莞已经进入“深度融合”时代
随着近年来莞深两地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两地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连通”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作为临莞地区重要的轨道交通线路,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莞深人民的高度关注。
11月28日,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正式开通。这条线路起于地铁6号线光明站,止于深圳-东莞边界,全长约6.13公里。共设4站4段(分别为光明站、真美站、仲达站、深理工站),开通6 支线号线。对于东莞意味着什么?谁会是最大的赢家?显而易见的答案是黄江镇。届时,从光明站乘坐深圳6号线支线,途经深美、CUHK、深圳理工,通过接驳的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直接进入东莞黄江镇。
更可喜的是,今年4月18日,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北站段盾构机顺利开工,标志着黄江段主体结构施工进入新阶段。按照规划,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预计2022年底建成,2024年投入运营。届时,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将与深圳6号线支线实现“牵手”,黄河将成功连接深圳光明和松山湖。深莞地铁的互联互通也将服务两市,惠及大湾区,成为新时期城市间轨道交通协同发展的典范。
黄江建设“TOD城”的信心越来越强。未来会怎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是TOD最直接的影响。黄江“TOD城”的建设,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将大大提高创新要素的流动率,让两大科学城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快、更便捷地双向流动,同时承接“双科学城”的科技创新资源溢出。更重要的是,随着“双科学城”建设的深入融合,TOD建设将助推黄河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价值升级和新一轮腾飞。
依托强大的“城镇能源”
黄江创造了深圳和东莞高度融合的样本。
江建设“TOD城”的信心,其实来自于他自身强大的“城镇能量”。近日,竞争力智库、中国发展与改革报、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1年北京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在备受期待的2021年中国百强小镇榜单上,东莞共有19个小镇上榜。其中,黄江镇作为东莞南部的重镇和东莞连接深圳的“南大门”,在榜单中排名第43位,比去年的榜单上升了3位。
五年来,黄江地区生产总值从151亿元增长到226.8亿元,全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工业方面,全镇规上企业33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从62.1亿元增长到155.8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50%。更难得的是,黄江的产业基础在不断加深。近年来,黄江瞄准深圳优质企业招商选资,五年引进3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200多个。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深莞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今站在新起点上的黄河,重新锚定了发展坐标,提出了三大目标:建设国家南方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区深圳都市圈高品质活力新城、山水相依共存的公园城市,努力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
未来五年,黄江还将全面对标光明、松山湖双科学城建设标准,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打造双科学城中轴活力新城;积极融入松山湖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启动区,依托周边高校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面向双科学城的创新社区,支持和推动黄江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努力成为深圳大都市的创新支撑中心。不难看出,未来五年,黄河将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建设,通过“双科学城”建设,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
强劲的好风在正确的时间起航。黄江提出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建设,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记者梳理发现,《指引》明确“重点梳理东莞南九镇、惠阳、惠州和深圳宝安、光明等五区,形成合理、便捷、高效的边境综合交通网络”。还称“在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等区域,可利用黄河城市更新等机遇,共同规划专项公共服务设施。”在配套公共服务方面,指南还提出,“在东莞滨海湾、松山湖、东南板块等经济发展最活跃、人口最集中的区域,拟重点建设和培育N个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中心。”
这也意味着,未来,莞深尤其是两大科学城将在产业、交通、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对接,产业、人才、资本等资源流动将更加顺畅高效。地处两个国家科学城之间的黄江镇,其重要性和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打造观深无界生活典范。
在嗅到“双科学城”的发展机遇后,保利、招商、旭辉三大开发商在黄江重仓,在黄江北站TOD综合开发区核心打造科学城和时区项目。
项目总体定位为莞深科技走廊桥头堡和双科学城合作示范区。未来,该项目将承担双科学城超30万世界顶尖人才的住房需求。正因如此,科学城时区项目成为黄江首个37万㎡的TOD城市超级综合体,也是大湾区第二个时区体系的TOD综合体。依托黄江北站枢纽,以“站城融合”的全新TOD发展模式重构的莞深生活新地标,打造莞深无界生活典范,特别面向两大科学城的科学家、企业家等顶尖人才。
说起TOD项目,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周围有地铁的项目就叫TOD项目。另外,近年来市场上打着“地铁屋顶”旗号的项目也不少,甚至有人认为“TOD就是地铁屋顶”。事实上,具有更高效的城市整合功能的TOD模式,对社会发展和城市影响力的贡献远远大于“地铁屋顶”这种单一的建筑形式。科学城时区项目就是一个很生动的案例。
依托黄江北站枢纽,科学城·时区还采用了“站城一体”的新TID发展模式,打造双核技术和轨道驱动的TID城市综合体。因此,项目以提升城市品质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促进交通功能与城市生活服务功能的有机结合。科学时区聚集住宅、公寓、商业等多元业态,享受居住娱乐一体化。约20000平米多潮流天街打造黄江北站区域商业中心;约180米的地标建筑,重叠新城天际线。更重要的是,科学城时区还将通过轨道交通、商业中心、城市接待室等,让黄江北站焕然一新。,从而实现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一体化,激发黄江的城市潜力,实现区域价值的提升。
当然,要留住人才,优质的配套设施也必不可少。科学时区项目拥有18个班的公办幼儿园,周边有黄江中心幼儿园、黄江中学、黄江二小、双语高端伊顿外国语学校、实验学校、黄江中心小学、海德实验学校等名校,享受幼儿园到高中一站式优质教育资源。此外,项目距离黄江人民公园仅2公里左右,5公里内有宝山森林公园、黄牛铺森林公园、大平掌森林公园等多个景点,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游园。
在如此优越的位置上,科学城时区项目打造了产品面积95-140㎡的三至四房,全部采用智能带装修交付,并融入了旭辉在全国及海外近百个城市围绕“前沿时尚、极致体验”的产品设计经验,打造高端极致的智能生活。
项目还计划包括24万㎡微笑曲线建筑立面、6万㎡180米超高层空中公寓创意资产、2万㎡双层公园式时尚街区商业街区,以多重业态赋能,打造新一代城镇生活圈。项目地下联通地铁站出口处还规划了40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集群。方圆3公里内还有叶晚百货、贾蓉购物广场、星光城、彩虹之上购物广场四大商圈,无疑将成为未来黄江新的商业地标。
一个大城市的崛起,未来已经来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两大科学城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在东莞和深圳之间自由穿梭。他们生活在科学城和时区的大城市TOD,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出门就在黄江北站,4站到光明,5站到松山湖,让“半小时都市圈”成为美好的现实,让观深无边的生活触手可及。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东莞到深圳多少公里以及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正式开通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东莞到深圳有多少公里有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