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2000多大岁,我是你的眼【中国故事】作者:陈果(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在那座高山顶上》、《古道之路》等报告文学作品)一个人走到很远的地方,脚印就变成了情话。连接南
今年2000多大岁,我是你的眼
【中国故事】
作者:陈果(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在那座高山顶上》、《古道之路》等报告文学作品)
一个人走到很远的地方,脚印就变成了情话。
连接南亚和东南亚国际贸易口岸的成昆铁路复线正式开通在即。据悉,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与阿波罗登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列,再次回到大众视野,象征着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在勘察阶段,外国专家都断言成昆铁路不可能建成。“就算建成了,狂暴的大自然也会在十年之内把它变成一堆废铁。”后来的故事尽人皆知:52年来,火车坐成昆线到攀枝花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把大凉山的彝族同胞从贫困中拉了出来,带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成昆双轨并进,业绩突出的“老成昆”将留在大凉山。
成昆线守望者的故事鲜为人知。
飞石泛滥。泥石流。穿越横断山脉的成昆线,四面埋伏,一触即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百名守望者盯着悬崖、沟壑和麻烦。
当了31年的守望者,40多万趟火车路过。知道山,知道水,知道孤独的警卫室,每次迎来列车,张贤荣的眼神都像月光一样沉静,是风雨不变的话语:
“你是我的距离,我是你的眼睛。”
“这是我的权限”
当我父亲的班级成为南二港工区的一名桥隧工人时,张贤荣十八岁。第一天上班,工头带她去给双河口大桥的桥梁支座上油。站在桥中央,湍急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隆冬的风像一张网,似乎下定决心要把娇小的张贤荣裹起来。没有考虑手指会不会冻成冰棍,张贤荣抓住钢桥护栏,二话没说去码头做作业。一列火车被海啸压在桥面上,大桥剧烈摇晃。似乎下一秒钟,整座桥就要倒塌了…
休息一会儿,一进屋,张贤荣就摊牌了:“这活干不成了!”撒娇已经暴露了她的经历。只要她吃了分量,演得够好,担心的永远是她父母。谁知父亲这次没给她好脸色:“我以前宠你是因为你还小,可我十八岁了还宠你,我一辈子都长不大!”
风筝没有飞走,因为它没有等到风。半年后,风来了。每年汛期,西昌工电段都在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点,桥隧工人季节性转为警戒工。训练结束后,我们将前往K330防洪警戒点。在任何人离开之前,张贤荣的心已经领先了。不为别的,守夜人主要是动动眼睛,很少做事,更别说干脏活了。以前,我下班的时候,手是花的,脸是花的,蓝色的工作服是黑红色的。在父母面前,她不止一次讲过:“做这样的工作,不仅消耗生命,也浪费青春。”
K330警戒点距离南二岗两三公里,中间有一条300米长的隧道。当时是夏天,如果时间向前推移,张贤荣会认为这是一次春游。一路上,隧道、悬崖、悬崖根部的路基、与路基并肩而行的河流,都仿佛被施了魔法。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阴暗、坚硬、焦虑,而是变得深沉、坚定、开朗。就连弄乱她头发的风也没有打扰她,反而让她感受到了调皮孩子的可爱。
“K330”守着猴岩隧道和玉田隧道之间五六百米的线。站在警卫的小屋旁,张贤荣的心情从三千英尺的高空飞了下来。路床离山20米,窝棚就在离路床不到两米的另一边,仿佛悬在牛日河上。窝棚是每年汛期临时搭建的,四角立着圆木,壁板是用破旧的木板和竹席搭起来的,高低宽窄不一。门也是竹席做的,比牛皮纸厚不了多少。
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厕所,没有洗澡的地方。砖上盖着由废旧枕木改造而成的床板,床上垫着大衣。床只有一米多宽,两张床占了房间一半以上的空间。晚上一个人值班一个人陪班,白天只有守夜人的影子在陪着守夜人。那天晚上,张贤荣躺在床上,班里的工人正在值班,他觉得空气中的寂静是一个巨大的湖泊,他是一株水草。
自己酿的酒,再苦也要继续。她想,我们来的时候就安顿下来吧。
对守卫来说只有两件事。每小时巡逻守护道路,并做好记录。这是第一个。记录靠的是自我意识,走到哪里,想记到哪里,指望墙上,枕木上,石头上。第二,迎接过往列车,向车站和工区通报警戒点的治安情况。
第一天早上,张贤荣感觉很好。我身后的脚印是新鲜的,落在草地和小树上的目光,路基和岩壁是新鲜的,打在脸上的风是新鲜的,时不时飞进耳朵里的鸟鸣是新鲜的。用曲柄电话联系车站或工区,不仅新鲜,而且很自豪。
心里浮起得意,搁在往常,张贤荣会压下来,但这一次他放了“开马”—
这是我的管辖范围,火车是扣还是过,我说了算。车上坐着几百名乘客,货车拉的东西价值连城。这样一来,警戒点就不是窝棚那么简单了,而是一个发号施令的指挥所,一个重要的情报站。
“保持安静!”
张贤荣对新奇事物贬值的体验比火车飞驰而过要快得多。
另一列火车消失在隧道深处,它的肚子打开了,允许张贤荣表达它。大米和蔬菜都是从南二岗运过来的,做饭和洗菜的水也是。这是她第一次操作煤油炉。她一急,刚淘好的米饭被踢到了地上。张贤荣爱得热泪盈眶。米饭,再舀一碗;水,早上洗脸用的半盆还是两个人共用。张荣沮丧地坐到地上,才发现胳膊上有个厚厚的包,脸上好像有蚂蚁在爬。一定是毛毡释放的毒气。或者作为床板的卧铺。又油腻又脏,味道很恶心。我心中的光是黑暗的,张贤荣的眼睛是暗淡的。稀疏的植被是如此的荒凉,枕木是如此的灰暗,铁轨是如此的孤独,河流是如此的任性。南北之间的隧道口成了人们冷眼的玩笑,跳进耳朵里的鸟鸣听起来更像是玩世不恭...
突如其来的叫声是向床板释放的,而不是向屋顶。警卫点附近住着几只老鼠。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定很好奇:咦,为什么这个地方一直在摇晃,没有火车经过?
在见到老鼠之前,张贤荣也对它们很好奇。一个人的食物足够简单。有时候她会从南二岗带现成的饭菜过来。在一个大热天,为了防止食物变质,张贤荣从河里舀了半盆水,把盛有食物的碗“坐”在了一个没有充电的冰箱里。那次检查回来,我发现瓷碗被打翻在盆里,张贤荣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谁或者什么东西会进了屋子?答案是她从另一个巡逻队回来了。她看到一只半英尺长的老鼠,用手和嘴剥橘子。老鼠没有注意到小屋主人的到来,屋内难得有一个访客。张贤荣无意打扰它一会儿...
警卫点没有厕所。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张贤荣就习惯了与天地自然便捷的交流。但是洗澡,房间太挤了,只能“天浴”。月黑风高时,整个人变得神清气爽,无人察觉。如果那晚有月亮,月亮还充满能量,她会犹豫洗不洗。这是我第一次成为守夜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毛毡和床板本来就臭。蟑螂老鼠时不时往被窝里钻,一身臭汗就趴下了,还不把自己活活熏死。过了很久,张贤荣的勇气有点退缩了。警戒点建在一个废弃的地方。一天晚上,在相隔不远的警卫点,坏人偷偷溜进了窝棚。听了这话,张贤荣的背上布满了毛毛的汗水:“K330”离最近的村子也有三公里远。如果有不诚实的人来了,情况就不是她能控制的了。
汛期结束,守夜人又成了桥梁隧道工人。在向工头后面的张贤荣抱怨之后,她去码头加油,她不再胆怯了。到了下班的时候,我的手花了,我的脸花了,我的蓝色连衣裙是黑红色的,张贤荣不再卑微。一天,她在心里说:“青春应该是多彩的,就像这件连衣裙。”
1989年10月,张贤荣结婚了,丈夫是97公里外柏村工区的一名线路工。考虑到他们聚少离多,组织上把她调到了柏村。
K246警戒点距离柏村站3公里,途中要经过4个隧道,最长的是海曼隧道,长1250米。K246守护着王村棚隧道与大环甲一号隧道之间300多米长的线路。
白天一个人,晚上两个人。
或者每小时巡线一次。
只是在火车到达之前,才有人和她说话。
上下快车,慢车,货车加起来每天70多趟。每次旅行,或者火车司机说两句话,她就说:
“K246警戒点,X列车呼叫。”
“K246警戒点正常通过!”
“明白了!”
火车从一个山洞钻到另一个山洞,张贤荣收起信号旗,哨位又恢复了山高海深的宁静。世界上所有的声音似乎都被埋在车轮下,或者说张贤荣收起信号旗的标准动作被方圆方圆几公里的一切误读为“保持安静!”
“你觉得孤独吗?”
站岗的时候,你不能看书、织毛衣或做其他任何事情。
检查一次线路大概需要十分钟。有空的时候,张贤荣要么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要么为背着小青蛙的大青蛙美言几句,要么感叹一朵不知名的花无声无息地开着又消失了,要么久久凝视着警卫室旁边那棵碗口粗的樟树。一辈子待在这个无人问津的小山坳里,你觉得孤独吗?
结婚第三年,张贤荣怀孕了。
想做母亲的张贤荣不再感到孤独。送行的时候,巡线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都有人陪着。甚至落在蚂蚁、青蛙、野花和门口樟树上的目光也不再是一条路,而是两条。孤独并没有轻易困扰她。难怪,来到“K246”6个月后,正式成为母亲的前6天,她的丈夫向张贤荣请假,为分娩做准备。她还说:“我们订的周龙英,生完孩子第一天就回家了。”
张蓉当了妈妈又胖了一圈。当她回到守卫点时,她感到孤独,喝了足够的鸡汤后胖了一圈。
这都是因为我想念我的女儿。当小乖乖住在她的身体里,无论张贤荣做什么,她都有同伴。产假结束,女儿不能再陪她了。那空落落的每一秒,她内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思念。女儿四岁以后,就更难见到她了。村站旁边只有三户人家,连个食堂都没有,更别说幼儿园了。成昆线上90%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张贤荣的母亲住在乐山,张贤荣的女儿按规定被送到乐山。把能挪的假期一起挪,一年到头她也见不到女儿几次。长期的结果是张贤荣有了一个女儿,但她的女儿说她没有母亲。这句话是我女儿对同学说的。她在日记里写下来了,我妈碰巧看到了。
被女儿拒绝的张贤荣拒绝了自己。我太普通了,太普通了,没有路床上的铁轨和悬崖上的石头那么普通。是的,铁轨可以供火车通过,还有人整天看着石头。他们有什么用?这样的活着算活着吗?这种存在吗?张贤荣越想越自卑,越后悔自己没有在十八岁的时候离开。他会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飞得离两条轨道越远越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更何况这个士兵没上过战场。在那些日子里,我对王琪玮和吴兴秀这两位上过“战场”的同事感到同情和爱戴。她为他们担惊受怕,同时也为冒这个险的不是自己而感到庆幸。可是现在,她又羡慕他们,又同情又心疼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当面试探。
张贤荣进驻“K330”的第二年6月的一个晚上,不远处的爱代工区警卫点K479下起了倾盆大雨。除了下雨,还有石头从天而降。值班的王琪玮正在清理路基上的石头,泥浆冲上了路基。这是灾难爆发的预警,是泥石流到来的信号!开往成都的541次列车即将进站,王琪玮一头冲进隧道。晃动的信号灯阻止了远处驶来的火车。来不及喘口气,王琪玮转身冲向另一条隧道。隧道的尽头是便桥。板凳桥后是一片空地,有一个电话柱与邻站沟通。得到消息的梁鸿站和峨嵋站紧急封锁区间,一辆车和一个排紧急停车。王琪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警戒点,却发现日夜相伴的小屋被泥石流冲走了。
在四组一号隧道附近,守夜人吴兴秀十天前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拦住了一列火车,十天后又遭遇了一场雷雨。听到石头砸铁轨的声音,吴兴秀躲开了,冲向了电线杆。甘洛站和俄代站接到电话,让过往列车停下来。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小屋被石块攻破,吴兴秀的饭盒变成了铝片。
当然,张贤荣没有想到会让敌人把那把耀眼的匕首挂在他的脖子上。她只是觉得,每年4月到10月,西昌工务段都会有几百个守望者,他们会拼命战斗,说明敌人一直在,随时可能进攻。如果敌人突如其来,不得不正面面对,她希望能为自己保留出去的机会——那是一个战位的价值,也是一个军人的荣耀。
“极大危险,K246!”
这一天真的来到了“K246”。
2008年5月12日2时28分,警戒点的小屋突然晃动起来。地面在动,山在摇,山上的石头雨点般落下来,把屋顶砸出了洞,把铁轨砸成了碎片,砸到河里更是掀起了波浪。这些都是小石子,大的落在路基上。他们滚了两下,或者只发出一声闷响,然后就稳稳地坐在钓鱼台上,一动不动。幸运的是,其他地区的火车已经停运。这次地震没有直接伤害火车和乘客。张贤荣虽然欣慰,但也有隐隐的遗憾:在家休班,错过了拼刺刀的机会。
抛入水中的炸药会激起水花,时间长了就会引爆,引起巨浪直冲云霄。张荣没有想到这一点,就像我没想到,从地下蹿出来的魔鬼,一年后才露出他最狰狞的面目。
那两块大石头被地震摇动了。也许一秒钟就能下定决心潜下山,那时候地震就停了。两块石头临时改变了主意:先不要参加这个热闹,到时候,给对手一个惊喜。
是前几天的雨唤醒了他们的阴谋,也可能是这一天的烟雨打消了他们的耐心。2009年7月26日,两个别有用心的家伙从50多米的高空冲下悬崖,昂首挺胸地站在路基中间。就在这时,时间指向了16: 10。
张荣没想到他能这么快平静下来。一颗三四百斤的石头都不是她能撼动的,往上走的86986次列车马上就要经过这里了。这真是千钧一发,十万火急!
张贤荣紧急呼叫柏村站:“巨大危险,K246!请立即封锁区间,停止86986!”
电话里传来回音:“86986两分钟前通过金口河,已进入区间!”
金口河站和K246之间还有一个K250。张贤荣紧急呼叫K250警戒点:“巨大危险,K246!请立即封锁区间,停止86986!”
电话里传来回音:“86986刚刚过去!”
正常情况下,火车从K250到K246只需要四分钟。张荣的身体在颤抖,拿着对讲机的手在颤抖,用尽全身力气呼喊的声音也在颤抖:“86986,K246警戒点发现危险,立即停止!”
连续喊了两次,对讲机回应了张贤荣,都是断断续续的电流声。
最多三分钟后86986次列车到达K246。如果司机发现洞口附近有危险,重大安全事故将不可避免。张蓉忘记了自己的紧张和恐惧,一股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推着她在路肩上奔跑。
警卫舱距离86986次列车的火夹1号隧道150多米。每日行检,感觉,三五步到洞口。然而今天,湿滑的肩膀就像是被拉伸了三次以上的橡皮筋。左手挥舞着红色信号旗的张贤荣,右手紧握着对讲机,不停地大声向86986次列车司机喊话,怀疑隧道口长了一只脚,她在后面紧追不舍。
张贤荣在流泪,但她没有时间去擦它。
张贤荣倒在地上,但她爬了起来。
张蓉的腿很累,但她一直在追赶。
张贤荣上气不接下气,但她没有放弃呼叫。
8986次列车在距离巨石20米处停下。松开刹车把手,司机的手仍然不由自主地颤抖。
张荣立功受奖,成为英雄。“K246”被命名为“张贤荣的镇守点”,这是她意想不到的荣耀。更想不到的是,女儿以母亲为荣。那天她领奖回来,女儿说:“我要专心学习,争取像你一样拿很多很多的奖!”
再华丽的舞台,也会有灯光熄灭的一刻。鲜花、掌声和家庭的陪伴就像城市里的万家灯火和去张贤荣的火车站的嗡嗡声。对于火车司机来说,都是稍纵即逝。只有头脑中单调、孤独、弦紧绷才是通常的情况。回到过去,张贤荣的心态也大多回到了过去。改变的部分是神奇而微妙的:她越来越执着地相信,守护点不仅是自己的战位,更是女儿的娘家。她不再觉得只有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军人才有资格。她想,一个士兵,只要他准备好了,就够好了。
“放心吧……”
张荣和警卫室成了彼此的影子。在成昆线上的那段时间,移动的车轮从未停止转动。
2000年,成昆线电气化,每次检修后多了一个选择:接触网柱。“5.12”大地震后,包括“K246”在内的很多瞭望点成为常年瞭望点,一年365天,每天都有人守着。此后,所有的巡查记录都搬到了笔记本上,警戒点变成了砖混房屋,铺上了地砖,房间里也逐渐添置了电风扇、电磁炉、冰箱。生活用水从肩挑变成了自来水无限量供应,洗澡上厕所都是革命。
另一场革命也如火如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都铁路局着眼成昆铁路线路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安保工程建设,给悬崖峭壁下的桥梁、路基穿上“衣服”和“帽子”,或撑起钢筋混凝土“雨伞”。张荣的警卫点管段的棚洞已多次延长,并于2020年正式关闭。
当棚子的屋顶升起时,看守人就可以撤走了。张贤荣做了31年的管理员,比管理员早一年退休。
正式离开K246的那天,我进入王村棚隧道,张贤荣还在频频回头张望。棚外有一排排的洞,像马车。外墙的白色警卫室,看起来像是一个称职的警卫,默默地看着火车驶过。小屋旁边,碗口粗的樟树已经长成了折叠的大树。风吹过树梢,樟树挺立着,喃喃地向她道别:
“别担心,我在这里。”
“放心吧。没有棚洞的地方,其他姐妹都在这里。”
“放心。成昆线在这里,我在这里,我们也在这里。”
"…………"
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5日1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总结:以上内容是2000年多大年龄,我是你的眼睛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认识今年多大2000年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