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家里安全监控太危险怎么办?小区物业长期监控业主据新民晚报一年多来,自己出门,坐电梯,遛狗,吃饭,见朋友等细节,被酒店通过摄像头精确监控。最近,成都高新区某商住公寓楼业主刘悦反映
家里安全监控太危险怎么办?小区物业长期监控业主
据新民晚报
一年多来,
自己出门,坐电梯,遛狗,吃饭,
见朋友等细节,
被酒店通过摄像头精确监控。
最近,
成都高新区某商住公寓楼
业主刘悦反映,
从2021年3月开始,
他所在社区的一个物业经理。
盯梢的“重点监控对象”,
物业甚至会在微信群直播他的行踪。
另一个女人业主赵梅
也声称他有类似的经历,
她害怕再住在这里,
我打算亏本出售这所房子。
从今年9月到10月,
刘悦等多人业主引用“被偷拍隐私”
他向当地警察局报了警。
刘悦和赵梅猜测,
之所以被物业监控,
可能和他们主动成立业委会有关。
11月5日,
物业公司回复记者说,
问题反映在业主
公司将坚决处理,绝不姑息。
涉事物业经理已被停职,
配合警方调查。
律师认为,未经业主的许可和同意,
未经授权的物业监控记录业主日常活动、
和群聊“直播”监控信息,
涉嫌侵犯业主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
业主说被物业监控了一年多。
2021年3月,刘悦在小区旁边的商业街购物时,一个路人突然对他说:“物业24小时监控你,你要注意安全。”刘悦不在乎路人善意的提醒。“我和物业没有任何矛盾。监视我在做什么,真令人费解。”几个月后,小区的一名保安告诉刘悦,他经常在某物业群看到他的照片,说他很可能被监控了。“保安没说是谁在监视我,只是提醒我多加注意。”在这一点上,刘悦仍然怀疑他可能被物业监控。但他注意到,小区里时不时有保安拿手机对着他,他看了一眼,保安又会放下。2022年4月,一名离开小区的物业业主经理向刘悦提供了大量微信群聊截图和视频。直到那时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原来,一年多来,刘悦的一举一动都在物业的监控之下,物业经理还在一个叫“大帅监控群”的微信群里直播他的监控信息。“刘大帅”是刘悦在业主群中的昵称,他认为这个微信群是针对他的。以及直播的内容,包括他什么时候出门,坐哪部电梯,去哪家店遛狗,在哪里吃饭,和异性朋友见面等等。所有这些都向一位名叫陈的物业经理报告。“我无法想象有关于我日常行为的记录。太恐怖了。”刘悦说,“他们甚至试图通过监控查看我手机里的信息。”刘悦提供的微信群直播内容显示,2022年2月24日晚,有人在群里举报“王子去A座负二层取车出小区,16:15回房。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出门,一直关注着动向。请领导知道”;2022年3月2日下午,有人在群里问有没有班长总司令看手机的高清图。另一个人回答“摄像头像素不够,就是想看看手机内容,结果不清楚”。
女业主不敢回家,打算亏本卖房子。
日常行动被监视了一年多,这使刘悦惊慌失措。今年10月,他向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公安分局石羊派出所报了警,派出所出具了立案回执。
物业经理停职配合警方调查
刘悦和赵梅推测,长期的监控“盯梢”可能与他们发起成立业委会有关。刘悦的房子是在2017年购买的。物业费每平米5.5元,停车费每月600元。但他认为,物业收了昂贵的物业费后,服务存在很多不足,包括卫生环境、电梯使用等。他们两次发起成立业委会,都失败了。11月4日,记者走访了该小区。这是一个住宅和商业居住区。楼外的角落,楼外的广场,快递柜都有摄像头。进家门的电梯需要刷门禁卡。门口有工作人员值班,但不会询问身份或登记信息。如果没有门禁卡,请他们刷。电梯出入口和电梯内都有摄像头,屋内走廊尽头也有监控摄像头,但摄像头对着公共区域。
记者走访时,小区一位女士业主也对物业的服务表示不满。她说自己被跟踪了,找物业希望能监控,但是被拒绝了。当记者问及物业监控业主时,她说,“他们(物业)做什么都不稀奇。”小区一名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小区公共区域的摄像头确实由物业管理,但不清楚是否有监控业主。5日下午,该小区另一名物业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公司已成立专门小组处理此事,并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业主涉及监控业主投诉的陈经理已被公司停职,配合警方调查。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微信群上的直播业主监控画面和物业个人信息的详细情况。对于业主猜测,物业公司没有正面回应因发起成立业委会而被监控的说法。“对业主反映的问题,公司将坚决处理,绝不姑息。”该工作人员表示,后期公司将继续做好服务,为业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盯梢”业主涉嫌侵权
个人信息和隐私
河南金泽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付剑认为,小区监控摄像头的作用是保证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区域的安全。未经业主同意,实时监控并记录业主的日常行为,涉嫌侵犯业主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根据我国《民法典》关于隐私权的规定,公民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他人不得以非法侵入、知悉、收集、利用、公开等方式侵犯隐私权。湖北吕浩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亮认为,如果物业利用公共区域监控摄像头针对特定人,单独截取其画面并发布在群聊中,也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即使公民的行踪在公共区域被摄像头曝光,也仍然属于个人隐私信息,他人不得侵犯。这种情况下,物业涉嫌侵犯业主的隐私权,也就不难判断了。付建说,业主可以要求物业公司提供监控画面的内容。如果监控范围超出公共区域,涉及业主的私人区域,也可以认定该物业侵犯了业主的隐私权。警方还可以调查摄像头监控的范围是否超出了公共区域。如果涉及业主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可以确定物业公司是否存在侵权行为。付建律师建议,如果监控摄像头在小区公共区域,业主可以通过协商要求物业调整监控范围。如果协商不成,业主可以保留相关证据,以物业公司侵犯业主隐私权为由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究物业公司的侵权责任。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
上微博热搜
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刘越、赵梅为化名应采访对象要求,刘悦和赵梅为化名。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家里长期监测小区物业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了解家里安防监控太危险有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