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手机版,年内两次被申请破产“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为何陷入危机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16 22:35:25

导读: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移动版,今年内两次申请破产的地方,“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的寺库为何陷入危机?曾经确定是百年企业的寺库,上市五年后申请破产两次。曾经的“中国奢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移动版,今年内两次申请破产的地方,“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的寺库为何陷入危机?

曾经确定是百年企业的寺库,上市五年后申请破产两次。曾经的“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为何走下“神坛”?

8月1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例信息网获悉,8月10日,电商寺库的关联公司奢侈品北京寺库贸易有限公司新增一条破产重整高风险信息。申请人为赵东平,经办法院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以来,寺库第二次申请破产清算。当时,此举被外界视为“寺库要破产”的信号,但遭到寺库否认。第二天,申请人撤回了申请。

此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天眼查APP风险信息显示,近两年来,与寺库相关的诉讼多达数百起,涉及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网购合同等纠纷。截至记者发稿时,北京四库商贸有限公司拥有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金额合计超过2127万元。

关于破产消息是否属实,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寺库。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并未回复。

普拉达到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到一年,两次陷入破产,寺库似乎被合作伙伴抛弃。日前,普拉达时尚商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拉达公司”)与思酷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思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思酷的运营主体,以下简称“上海思酷”)之间仲裁程序中的财产保全文书公开。

根据该文件,普拉达公司申请冻结上海寺库1100多万元的财产及其相应价值。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实施查封、冻结,期限为一年。

此外,普拉达公司于今年6月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要求对寺库财产进行监控,防止其恶意转移或隐匿。也就是说,普拉达公司已经为寺库的恶化做好了准备,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对于深陷财务危机、饱受负面新闻困扰的寺库来说,普拉达的举动不仅在资金流动性上给了寺库一个打击,在企业声誉上也是雪上加霜。

公开资料显示,寺库由李日学于2008年创立。前期主要做二手奢侈品生意,后来发展成奢侈品垂直电商。还在北京、南京、成都等城市核心商圈布局线下市场,一度受到资本青睐。投资者甚至包括LVMH旗下的私募股权基金L Catterton。

成立十多年来,寺库中国奢侈品的备份消费一路走高,并于2017年赴美上市,成为“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峰值市值达到7.7亿美元。

普拉达与寺库的结盟始于2019年6月,当时普拉达在中国市场的电商布局远远落后于同行。为了迎合公司的转型,进一步打开市场,普拉达选择了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当时,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的寺库成为普拉达的第一站,旗下两大核心奢侈品品牌普拉达和缪缪相继入驻寺库平台。

两人的合作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在此之前,由于假货泛滥,大奢侈品品牌对国内第三方平台还是比较谨慎的。路易威登、古驰等奢侈品品牌牢牢把握自营电商渠道,寺库对假货的坚决抵制让普拉达信任,使得寺库成为公司分销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

2020年的疫情给同样是奢侈品电商平台的竞争对手Farfetch带来了史上最好的业绩,而寺库则被打成了“冰点”。

财报延迟,营收下降近50%。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7年。当时,寺库集团在纳斯达克敲钟,被誉为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第一股”。它以13美元的发行价发行了8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共融资1.1亿美元,在一段时间内独树一帜。上市后,其活跃用户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17年活跃用户22.6万,2019年达到122.3万。

寺库今天面临的危机,2019年也能看出来。财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其活跃用户同比增速为89.6%。2019年第四季度,这一数字降至50%左右。到2020年第三季度,增速仅为7.5%。

从业绩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寺库集团营收同比增速从46.47%逐季下降至-29.26%。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寺库集团净利润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降,最大降幅达397.91%。2021年11月9日,寺库集团发布了“姗姗来迟”的2020年财报。财报显示,2020年寺库集团营收60.2亿元,同比下滑12%;净亏损7186万元,由盈转亏。据悉,年报本应在当年5月公布,但寺库集团拖延了近半年,因此被纳斯达克警告。

2021年12月31日,寺库集团发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寺库集团营收15.26亿元,同比下降34.0%;净亏损3982.6万元,2020年同期为3659.8万元;调整后净亏损3746.7万元,2020年同期为3150.7万元。此外,2021年上半年,其活跃用户数为56.89万,同比下降13.6%。

5月13日,寺库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营收31.32亿元,同比下滑约48%;净亏损达5.66亿元,同比增长6倍。如此“恐怖”的业绩,或许是其一再推迟公布财报的原因。

面对天普图书馆的每况愈下,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日学在去年1月表示希望天普图书馆以2.3亿美元被收购或私有化。尽管李日学意志坚强,但时至今日,市场上还没有人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对于近两年的低迷表现,有分析认为,寺库奢侈品的定位使得其品类有限,商品不够丰富,缺乏流量支撑。另外,目前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渠道越来越多,对用户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官网打出“满减”“打折”口号,消费者反映“不发货不退款”

随着资金流的恶化,寺库与供应商甚至消费者的矛盾逐渐尖锐,多次因商品质量问题、违反广告法被罚款的新闻也屡见报端。

“进口好货,任性打折,洋货大牌,任性降价”。打开寺库网首页,就能看到印有“满减”“打折”标语的海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寺库网目前可以正常打开和购物。但不少消费者在黑猫APP中投诉,电商平台“不发货不退款”。

截至记者发稿时,寺库在该平台上的相关投诉共计1.7万条,目前仅完成投诉9695条,约为总投诉量的一半。近一个月来,寺库投诉1064次,仅完成投诉21次。消费者在黑猫投诉APP上对寺库的满意度只有三颗星。

贝壳财经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位消费者称,2021年11月,她在寺库APP下单两笔,涉及金额12000余元。至今未发货,退款无果;另一位消费者也表示,他于2021年11月在该平台购买了一款芬迪手袋。商家承诺7个工作日发货,但他已经快一年没有拿到物流信息了。联系平台后,客服以系统升级为由拖延退款。目前,两起投诉的进展情况正在处理中。

据百度贴吧、新浪微博、黑猫投诉、电报等公共平台显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有不少消费者投诉不发货、不退款、不退货等问题。进入2022年后,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今年年初,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寺库相关的投诉约有8800条。短短8个月,这一数字激增至17270,几乎翻了一番。

针对消费者的投诉,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旋表示,寺库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已经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根据破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公司最终破产的,按照执行顺序清偿债务。考虑到公司目前的情况,当时可能很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建议消费者尽快通过诉讼或投诉维权。

针对寺库的困境,战略定位专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许表示:“第一个原因是2018年以来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疫情恶化,导致消费者消费能力减弱。而且,电商红利的撤退也是从2018年开始的。第二个原因是,寺库的奢侈品电商平台定位还不够准确,缺乏核心消费者,没有理由一定要在你的平台上买。三是奢侈品渠道竞争加剧,如奥特莱斯、商场。折扣很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会加剧亏损。第四,寺库的管理问题,包括客服问题也层出不穷。再加上业绩不够好,导致管理问题越来越多,最后恶性循环。"

许认为,为了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奢侈品电商平台的运营必须良性循环。“如果平台本身都在亏损,做的很差,那怎么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许说,“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一种渠道。无论是在商店还是网上购买奢侈品,最终看的还是服务和性价比。尤其是近几年因为疫情,很多奢侈品消费转移到线上,品牌也在努力成为电商平台。最终还是要找准定位,给消费者选择这个渠道的理由。”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梦儿郑一佳

编辑校对杨

总结:以上内容是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例信息网移动版的详细介绍,以及今年内申请破产的“中国奢侈品第一电商”的寺库为何陷入危机。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例信息网有所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