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翁光明,特别关注|“向阳红51”最新发货近日,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为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改建的海洋科考船“向阳红51”顺利交付。“向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翁光明,特别关注|“向阳红51”最新发货
近日,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为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改建的海洋科考船“向阳红51”顺利交付。“向阳红51”曾被命名为“中国海警1111”、“中国巡逻11”、“曙光05”等。它始建于1972年12月,48年来一直战斗在我国海洋监测、监管和科研的最前沿。
改装后的“向阳红51”全长74米,宽10米,深4.7米,定员50人,满载排水量1200吨。“向阳红51”作为一艘海洋科考船,满足管辖海域海洋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的需要,支持1000米水下遥控机器人(ROV)作业、大型水下拖曳体拖曳调查,以及1000米水深沉积物取样、岩土原位测试(CPT)等地质调查作业。同时具有动力定位(DPI)功能。未来,“向阳红51”将在中国海域开展气象观测、水文调查、海洋重力场、海洋声场、海洋地质等专业调查。主要用于对中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他管辖海域的巡航监视,维护中国国家的海洋权益。
“向阳红”是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建造的一系列科考船的舷号。这些研究船属于国家海洋局或者海军,命名为“向阳红XX”号,但是又分很多型号,不尽相同。在服役过程中,“向阳红”系列考察船大多使用多个名称和舷号。目前,向阳红系列研究船要么已经报废和解体,要么已经改名用于其他目的。近年来,我国新建的科考船都重新使用了“向阳红”系列舷号。让我们来看看现有的一些新的“向阳红”系列科考船。
向01
第一代“向阳红01”属于614I型综合海洋调查船,1969年12月14日出厂,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公司使用。90年代更名为“中国巡视40”。
新一代“向阳红01”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建造、运营和管理,由中船重工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2013年6月开工建设,2015年9月下水,2016年6月投入使用。该船全长99.8米,深8.9米,宽17.8米。设计排水量4800吨,巡航速度12节,续航力15000海里,满足无限航区要求。作为一艘现代化的深海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于一体,整体技术水平和调查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地球深部过程探测和海底取样能力、船舶操纵性和经济性等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8年,“向阳红01”圆满完成了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和中国首次全球海洋综合考察任务,创下多项“第一”。2019年,“向阳红01”执行了中国第10次北极科考任务。
向阳红03
第一代“向阳红03”船是60年代设计的“614II海洋水文气象调查船”。广州造船厂于1968年开始建造两艘,由于种种原因,于1971年年中试航,最终于1972年5月交付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公司使用。它们分别被命名为“向阳红02”和“向阳红03”。
新一代“向阳红03”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运营管理,武昌造船厂建造。2013年6月开工建设,2015年8月启动,2016年3月交付。该船全长99.6米,型深8.9米,型宽17.8米,设计吃水5.6米,总吨位4864吨,设计最大航速15节,服役航速12节。“向阳红03”是一艘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具有先进的综合电力推进方式、全回转吊舱推进器、动力定位(DP1)、抗风12级、船载控制支持、船载试验检测系统、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导航能力,集成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满足深海大洋跨学科研究需求。
作为中国当时最先进的45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3”于2017年完成中国大洋第45航次,并于2018年赴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50航次。
05向阳红
第一代“向阳红05”号原为波兰进口货船,由波兰巴黎公社造船厂建造。为了进行中国第一次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周总理亲自指示将其改造为测量船。1970年,国家海洋局接受了交通部广州远洋运输公司的货船“长宁”号,决定将其改装为海洋科学调查船,委托708设计院在广州造船厂建造。该舰于1993年退役,之前经历了多次改装。为弹道导弹靶场的选择进行了四次海洋调查,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
新一代“向阳红05”船的前身是国家海洋局南运830,南海分局于2012年9月接收。据悉,2015年11月,南海分公司3000吨级海洋调查船新“向阳红05”轮改造工程在武昌造船厂开工。完工的“向阳红05”船主要用于海洋断面环境监测、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环境调查、深海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海洋高科技研发设备海试和验证等。
向阳红
第一代“向阳红06”是海军的“595水声舰”。该级共有两艘,其中一艘由江南造船厂建造。1972年交付东海舰队,命名为“向阳红4号”(S223),另一艘由广船建造。1973年建成并在南海舰队服役,命名为“向阳红6号”。
新一代“向阳红06”船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所属的原“湖里”号货船改建而成。改建工程于2011年3月开工,2012年1月交付北海分局,主要用于远洋科考。“向阳红06”全长91米,型宽14.7米,型深7.6米,满载排水量4900吨,最大航速13.5节,续航力15000海里。它是一艘多功能综合调查船,能够满足海洋科学多学科调查的需要。
08向阳红
第一代“向阳红08”是海军614III型海洋综合调查船,由614II型海洋水文气象船改装而成。1974年交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公司。当时建造了两艘,分别命名为向阳红07和向阳红08,后者后来改为“中国巡逻22”。
新一代“向阳红08”由国家海洋局投资建造,2008年11月竣工交付。它属于北海分局,是一艘600吨级的近海调查船。
09向阳红
综合海洋调查船“向阳红09”(“v 350”和“南条350”)是国家四五计划小批量试制项目。由国家海洋局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1978年12月开始服役。后来又为国家海洋局建造了两艘类似的船:“向阳红14”和“向阳红16”;813电子技术侦察舰(“向阳红21”)就是以它为母型建造的。
2007年11月,由中国船舶工业改装的“向阳红09”成为中国首艘深潜试验母船。2012年6月,搭载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母船“向阳红09”船赴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开展蛟龙号7000米海试。
向阳红10
向阳红10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考船。1979年11月由江南造船厂建造,交付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公司使用。先后参加了中国首次发射运载火箭、同步通信卫星等重大科研试验,以及南极科考。1998年8月,它被改装成“王源4号”航天远洋测控船。
2011年,国家海洋局批准了由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泰和船务有限公司共同建造的新型科考船“向阳红10”号,并于2014年3月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该船全长93.0米,型宽17.4米,型深8.8米,总吨位4502吨,续航力12000海里。
向阳红18
“向阳红18”由CSIC 701所设计,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建造。2015年5月上线,12月交付。向阳红18号全长86.4米,垂长77.8米,深6.4米,宽12.5米。设计排水量1900吨,巡航速度12节,最大航速15节,续航力8000海里,自持能力50天。可以满足无限航区的要求。它采用国内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将承担各大洋区域的深海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海洋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海底资源与能源综合勘探、军事海洋学综合观测与实验等重大海洋任务。,为海洋资源、能源、国防安全、减轻自然灾害等重大海洋科技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这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向阳红21
向阳红21,原名中国巡逻53,2019年6月改建,2020年7月交付。该船全长79.8米,型宽11.6米,型深5.3米,满载排水量1925吨,续航力8000海里,设计航速15节,航行区域不受限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向阳红21”是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海洋调查需求,拓展海洋调查范围,提高海洋调查能力而建造的综合海洋调查船。它承担海洋地形、地球物理、沉积物、水文和管道的综合调查。也是首艘全电吊舱推进的千吨级海洋调查船。它采用AFE集成变频技术,同时进行多项特殊设计,提高海洋调查效率。
向阳红22
2019年12月,由中船武船集团建造的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000吨级大型浮标作业船“向阳红22”交付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公司。“向阳红22号”是我国第一艘大型浮标作业船,具备收放直径10米、自重60吨的大型海洋监测浮标的能力。它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作船之一。
该船长89米,宽18米,深7.2米,最大航速不低于16节。续航能力10000海里,具备全球导航能力,可抵御12级强风。除承担海洋监测和保障工作外,船舶本身还具备执行断面调查等海洋科考任务的能力。姊妹船“向阳红31”也于今年完成了海试。
向阳红28
第一代“向阳红28”是解放军814A型侦察舰,由708所设计,武昌造船厂建造。1986年6月下水,同年10月交付。船轨号后来改为“V841”和“北行900”。
新一代“向阳红28”调查船是隶属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支的先进综合海洋调查船,由一艘32年船龄的退役海道测量船经过5个多月的适应性维修改造而成。该船于2014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东海区海洋调查船队的新生力量。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公司|“向阳红51”最新交付的详细介绍,特别注意。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国家海洋局东海 Branch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