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自有资金计算公式,建设项目投资估算4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22 23:33:37

导读:借款人自有资金计算公式,建设项目投资估算4[案例]某企业计划投资建设生产市场急需产品的工业项目。该项目将建设2年,运营8年。项目的其他基本数据如下:1.项目建设预计投资5300

借款人自有资金计算公式,建设项目投资估算4

[案例]

某企业计划投资建设生产市场急需产品的工业项目。该项目将建设2年,运营8年。项目的其他基本数据如下:

1.项目建设预计投资5300万元(含可抵扣进项税3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8年。采用直线法折旧,最终净残值率为5%。

2.建设投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为经营期前五年等额本息还款。建设期内,自有资金和贷款为平衡投入。

3.项目所需流动资金按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从运营期第一年起以自有资金投入。

4.项目运营期第一年,外购原材料及燃料成本1680万元,工资及福利费700万元,其他费用290万元,预计存货385万元。应收账款、现金和应付账款的年周转次数分别为1次、9次和6次。无预付款和预付款的项目。

5.项目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增值税附加税率为12%,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6.表1.1项目资金投入、收入和成本。

表1.1项目资金投入、收入、成本及费用表单位:万元

问题3: (5分)

运营第一年投入的营运资金:

应收账款=年营业成本÷12 = 2700万÷12 = 225万元。

现金=(工资福利+其他费用)÷9 =(700+290)÷9 = 110万元。

存货= 385万元

流动资产= 225-110+385 = 720万元(2分)

应付账款=外购原材料及燃料成本÷6 = 1680÷6 = 280万元。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280万元(1分)

运营第一年应投入的营运资金为7.2-280 = 440万元(1分)

运营第二年需投入的营运资金= 855-350-440 = 65万元(1分)

问题4: (2分)

第一年经营增值税:3520×13%-200-300 =-42.4万元,故应交增值税为0(2分)

问题5: (5分)

运营的第一年:

总成本= 2700+615.45+190.96 = 3506.41万元(2分)

税后利润=(3520-3506.41)×1(1+25%)=10.19元(1个点)

10.19+615.45 = 625.64万元>:当年应付本金564.6万元,经营期第一年可满足还款要求。(2分)

[案例]

背景:正常年份新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100万件a产品,年固定成本580万元(不含可抵扣进项税)。预计单位产品不含税销售价格为56元,预计单位产品不含税变动成本为40元。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3%,增值税附加税税率为12%,预计单位产品平均可抵扣进项税额为5元。

问题:

1.分析项目的盈亏平衡,计算项目产量的盈亏平衡点。

2.在市场销售良好的情况下,一个正常生产年度可能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3.在市场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年产量是多少才能保证年利润120万元?

4.在市场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把产品的市场价从56元降低10%,保证年利润60万元的年产量是多少?

5.从盈亏平衡分析的角度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分析要点: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的生产成本、产销量与利润之间平衡关系的盈亏平衡分析法。对于a 建设项目,随着产销的变化,一般至少会有一个盈亏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盈亏平衡点。在这一点上,既没有亏损,也没有盈利。盈亏平衡分析是找出项目方案的盈亏平衡点。一般来说,对于一个项目的生产能力来说,盈亏平衡点越低,项目的盈利能力越大,承担不确定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的能力越强。

盈亏平衡分析需要考虑增值税附加费对成本的影响。当然,在项目的财务评价阶段,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易取得,进而增值税和增值税附加税也无法准确确定。这种情况下,从简化计算的角度来看,可以忽略增值税的影响,所有价格和成本均采用不含税价格,或者直接按照不含税营业收入的具体比例估算增值税。

盈亏平衡点,即总利润对应的盈亏平衡产量或盈亏平衡单价= 0

项目的盈亏平衡产量或盈亏平衡单价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总成本(不含进项税)-增值税附加税= 0

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增值税附加=总成本(不含进项税)

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增值税附加=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不含进项税)

或者:营业收入(含销项税)-增值税及附加=固定成本+可变总成本(含进项税)

“正确答案”

问题1:

收益率盈亏平衡点= 580/[56-40-(56×13%-5)×12%]= 36.88(万张)

或者:总利润= 0

即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成本总额(不含进项税)-增值税附加税= 0。

56Q-(580+40Q)-(56Q×13%-5Q)×12% = 0

Q = 36.88(万件)

问题2:

正常年份的最大可能利润是:

最大可能利润r =正常年份总利润-正常年份总成本

R =设计生产能力×单价-年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产品增值税×增值税附加率)

= 100×56-580-100×[40+(56×13%-5)×12%]= 992.64(万元)

或者: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成本总额(不含进项税)-增值税附加税。

100×56-(580+40×100)-(56×100×13%-5×100)×12%

= 992.64(万元)

问题3:

在销售不佳的情况下,每年盈利120万元的最低年产量是:

最低产量=(120+580)/[56-40-(56×13%-5)×12%]= 44.51(万件)

或者: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成本总额(不含进项税)-增值税附加= 120万元。

56Q-(580+40Q)-(56Q×13%-5Q)×12% = 120

Q = 44.51(万件)

问题4:

在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市场价从56元降低10%时,每年60万元利润的年产值应为:

年产量=(60+580)/[50.4-40-(50.4×13%-5)×12%]= 62.66(万件)

或者: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成本总额(不含进项税)-增值税附加= 60万元。

56×0.9Q-(580+40Q)-(56×0.9Q×13%-5Q)×12% = 60

Q = 62.66(万件)

问题5:

分析如下:

1.本项目产量保本点为36.88万件,而本项目设计产能为100万件,远大于保本产量。可见这个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是比较好的。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描述:融资前声明。

1.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销项税+补贴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回收+流动资金回收=营业收入(含销项税)+补贴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回收+流动资金回收。

2.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进项税+应交增值税+增值税附加+维持经营投资+调节所得税=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含进项税)+应交增值税+增值税附加+维持经营投资+调节所得税。

3.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4.投资现金流量表和财务评价指标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注:融资后

1.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销项税+补贴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回收+流动资金回收=营业收入(含销项税)+补贴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回收+流动资金回收。

2.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项目资本金+贷款本金偿还+贷款利息支付+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进项税+应交增值税+增值税附加费+维持经营投资+所得税=项目资本金+贷款本金偿还+贷款利息支付+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含进项税)+应交增值税+增值税附加费+维持经营投资+所得税。

3.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4.资本现金流量表和财务评价指标

案例背景:

一家企业计划投资一个工业项目。项目建设期1年,运营期6年。在项目投产的第一年,当地政府将以100万元的补贴收入支持该产品的生产。项目建设的其他基础数据如下:

1.建设投资1000万元。预计形成全部固定资产(包括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80万元)。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净残值率为4%。固定资产的残值将在项目运营结束时收回。同年投入运营,资金200万元。

2.正常年份年营业收入678万元(其中销项税78万元),营业成本350万元(其中进项税25万元)。附加税按应纳增值税的10%计算,所得税税率为25%,行业所得税后基准收益率为10%;基准投资回收期为6年。企业投资者期望的最低可接受所得税税率为15%。

3.第一年生产仅达到设计产能的80%。预计本年营业收入、销项税、营业成本、进项税均为正常年份的80%。未来每年都会达到设计产能。

4.运营第四年,需要花费50万元(不可抵扣进项税)更新新的自控设备配件,以维持未来的正常运营需要。维持运营的投资按当期费用计入年度总成本。

问题:

1.准备拟建项目的投资现金流量表。

2.计算项目的静态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和财务内部收益率。

3.评估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正确答案”

问题1:

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9。

(1)计算折旧费用(融资前,固定资产原值不包括建设期利息)

固定资产原值=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

固定资产折旧费=(1000-80)×(1-4%)-10 = 88.32(万元)

(2)计算残值。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10年,经营期末只有6年,4年不折旧。因此,经营期末固定资产的残值为:

固定资产残值=固定资产年折旧费× 4+残值= 88.32× 4+(1000-80 )× 4% = 390.08(万元)

(3)计算和调整所得税。

应交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因此:

第二年(投产第一年)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78× 0.8-25× 0.8-80 =-37.6(万元)< 0,故第二年应交增值税为0。

第三年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78-25-37.6 = 15.4(万元

第4、5、6、7年应交增值税= 78-25 = 53(万元)

调整后的所得税=[营业收入-当期销项税-(营业成本-当期进项税)-折旧费-维持性经营投资+补贴收入-增值税附加税]×25%

因此:

第二年(投产第一年)调整后的所得税=[(678-78)×80%-(350-25)×80%-88.32-0+100-0]×25% = 57.92(万元)

第三年调整所得税=(600-325-88.32-0+0-15.4×10%)×25% = 46.29(万元)

第4年调整所得税=(600-325-88.32-0+0-53×10%)×25% = 45.35(万元)

第5年调整所得税=(600-325-88.32-50+0-53×10%)×25% = 32.85(万元)

第6年和第7年调整所得税=(600-325-88.32-0+0-53×10%)×25% = 45.35(万元)

(1)计算静态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为正的flow-1)+(∣年累计净现金流量为正的∣/year年)

= (6-1)+∣-219.55 ∣/224.35 = 5.98年

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98年。

(2)计算项目的财务净现值。

项目的财务净现值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之和,按基准收益率折算成建设期初的现值。即最终累计贴现后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为190.02万元。参见表1-9。

(3)计算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试算表见表1-10。

先设i1 = 15%,取i1为设定的折现率,计算各年的折现系数。用财务内部收益率试算表计算各年的折现净现金流量和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从而得到财务净现值FNPV1=7.80(万元),如表1-10所示。

然后设i2 = 17%,用i2作为设定的折现率,计算各年的折现系数。同样,利用财务内部收益率试算表,计算各年的折现净现金流量和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从而得到财务净现值FNPV2 =-49.28(万元),如表1-10所示。

试验结果满足要求:fnpv1 > 0,fnpv2 < 0,满足精度要求。拟建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可用插值法计算。

表1-10财务内部收益率试算表单位:万元

背景数据如下:

1.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建设投资36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

2.项目建设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总额为2000万元,年利率为6%(年息)。借款合同约定,运营期第一年按项目最大还款能力偿还,未偿还部分在运营期第二年至第五年等额本息偿还。建设期内自有资金和贷款均衡投入。

3.本项目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10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折旧法。

4.项目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250万元,在经营期第一年由项目自有资金投入。

5.运营期正常年份营业收入850万元,运营成本280万元。增值税附加税率按营业收入的0.8%估算,所得税税率为25%。

6.运营期第一年达到设计能力的80%,当年的运营收入和运营成本为正常年份的80%。之后每年都会达到设计产能。

7.在建设期贷款偿还完毕之前,不提取盈余公积金,不分配投资者红利。

8.假设建设投资中没有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上述其他费用和收入均为不含增值税的价格。

问题:

1.计算项目建设期的贷款利息。

2.计算项目运营期第一年偿还的贷款本息。

3.计算项目运营期第二年应偿还的贷款本息金额,通过计算说明项目能否满足还款要求。

4.项目资金现金流量表运营期第一年、第二年、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多少?

最大还款能力应用说明:

1.最大还款能力可以用来计算某一年的最大还本付息额。(案例6,问题2)

2.可以用最大还款能力来判断当年是否需要临时贷款。(案例6、案例5问题3:运营期第一年需要贷款吗)

3.政府的最低补贴或最低销售量或最低销售单价可以用最大还款能力来计算。(例如课本案例7的问题4和问题5)

4.在最大还款能力的还款协议下,从资金的角度来看,当年的现金流入等于当年的现金流出(无法偿还的资金除外)(如教材案例7第4题)。

分析要点:本案例考查建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运营期总成本的构成与计算、建设项目还款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建设期贷款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建设项目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所得税的计算、建设项目现金流的分析与计算等。关于贷款还款方式,试题设置了运营期第一年按项目最大还款能力还款,运营期第二年至第五年按未偿还金额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所以运营期第一年有多少还贷能力是决定的关键。就项目本身的收益而言,可用于偿还建设贷款本金(包括贷款本金利息)的资金来源包括已收回的折旧、摊销和未分配利润。

按项目最大还款能力还款,即项目回收的折旧摊销资金和税后利润全部优先还款。根据测试条件,从经营期第二年起,项目需要在经营期第二年年初(经营期第一年年末)以四年内等额本息还款法偿还贷款余额。因此,在运营期的第二年到第五年,每年需要偿还固定金额的本息,这就产生了一个财务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即项目在还款年度的还款能力是否满足还款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营期各年产生的贷款利息已经计入相应年度的总成本,也就是说,经营期各年偿还贷款利息所需的资金已经通过计入总成本来实现。因此,收回的折旧、摊销和未分配利润只需要考虑建设期末贷款余额的偿还。

判断一个还款年度内一个项目的还款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有两种本质上相同的方法:一种是计算特定年度内可用于还款的资金与待还款资金的差额,即如果折旧之和, 项目运营期内某一年可供偿还的摊销和未分配利润大于或等于该年应偿还的贷款本金(包括建设期贷款利息)的金额,该年项目能够满足还款要求,否则该年项目不能满足还款要求; 二是计算经营期内相应年份的偿债准备金率。如果偿债准备金率大于或等于1,说明该项目在本年度能够满足还款要求,否则该项目不能满足上段要求。

偿债准备金率的明细计算公式如下:偿债准备金率=可用于偿债的资金/当期应还本金额=(息税前利润加折旧摊销-企业所得税)/当期应还本金额=(折旧摊销+可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利息费用)/[当期应还贷款本金(含建设期贷款利息)金额+

对于资本现金流量表,现金流入通常包括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回收和营运资金回收,其中固定资产残值回收和营运资金回收通常只发生在经营期的最后一年;现金流出通常包括项目资本金、贷款本金偿还、贷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增值税附加税和所得税。净现金流等于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在计算经营期第一年的现金流量净额时,经营期第一年的现金流量净额必须是流出的流动资金,其他流入和流出的现金流量必须相互抵消。在计算经营期最后一年的净现金流量时,应注意固定资产和营运资金的回收残值不应遗漏。

回答正确"

问题1:

建设期第一年贷款利息:1000× 6 %× 1/2 = 30(万元)

建设期第二年贷款利息:(1000+30) × 6%+1000× 6 %× 1/2 = 91.80(万元)

建设贷款利息合计:30+91.8 = 121.80(万元)

问题2:

第一年经营应计利息:(2000+121.8) × 6% = 127.31(万元)

折旧费为:(3600+121.8) × (1-5%)/10 = 353.57(万元)。

想法一:

运营第一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最大容量=收入-运营成本-附加-所得税+补贴= 850×80%×(1-0.8%)-280×80%-所得税。

所得税=(总损益)×25%

总利润=收入-总成本-附加

总成本= 280× 80%+353.57+127.31 = 704.88(万元)

利润总额= 850×80%×(1-0.8%)-704.88 =-30.32(万元)

所得税= 0

经营第一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最大容量=收入-经营成本-附加-所得税+补贴= 850×80%×(1-0.8%)-280×80%-所得税= 450.56(万元)。

经营第一年末应偿还本金为:450.56-127.31 = 323.25(万元)

想法二:

固定资产折旧费为:(3600+121.8) × (1-5%)/10 = 353.57(万元)。

第一年经营应计利息:(2000+121.8) × 6% = 127.31(万元)

第一年运营总成本为:280× 80%+353.57+127.31 = 704.88(万元)

经营第一年税前利润为:850× 80 %× (1-0.8%)-704.88 =-30.32(万元)。

因此所得税为0,税后利润为-30.32(万元)。

经营第一年末应偿还本金为:353.57-30.32 = 323.25(万元)

经营第一年末偿还的利息为:127.31(万元)。

问题3:

经营第二年年初,贷款余额为:2000+121.8-323.25 = 1798.55(万元)

经营第二年至第五年的年还本付息额为:1798.55×6%×(1+6%)4/[(1+6%)4-1]= 519.05(万元)。

经营第二年偿还利息:1798.55× 6% = 107.91(万元)

经营第二年偿还本金:519.05-107.91 = 411.14(万元)

运营第二年总成本:280+353.57+107.91 = 741.48(万元)

经营第二年税前利润:850× (1-0.8%)-741.48 = 101.72(万元)

经营第二年应纳税所得额:101.72-30.32 = 71.40(万元)

经营第二年所得税:71.40× 25% = 17.85(万元)

经营第二年税后利润:101.72-17.85 = 83.87(万元)

想法一:

经营第二年最大还本付息能力=收益(不含税)-经营成本(不含税)-附加税-所得税+补贴= 850-280-850× 0.8%-17.85 = 545.35(万元) >需还本付息和519.05(万元)],但

想法二:

运营第二年可用还款资金为:353.57+83.87 = 437.44(万元)> 411.14(万元)[或:353.57+83.87+107.91 = 545.35(万元)> 519.05(万元)],可

三个想法:

也可以在经营期第二年取得所得税后,计算经营期第二年的偿债准备金率,根据偿债准备金率是否大于1来判断是否能满足还款要求。即经营期第二年息税前收益加折旧摊销=营业收入-增值税附加-营业成本= 850× (1-0.8%)-280 = 563.20(万元)。

经营第二年偿债准备金率=(息税前盈利加折旧摊销-所得税)/应付本息额=(563.20-17.85)/519.05 = 1.05 > 1.0。

能满足还款要求。

问题4:项目资金现金流量表经营期第一年年末现金流量净额为-250万元(或:现金流出250万元)。

项目资本现金流量表经营期第二年末现金流入为:营业收入850万元;

项目资金现金流量表经营期第二年末现金流出情况如下:偿还贷款本金411.14万元,支付贷款利息107.91万元,缴纳增值税6.8万元,经营成本280万元,缴纳所得税17.85万元;

项目资本现金流量表经营期第二年末现金流量净额为:850-411.14-107.91-6.8-280-17.85 = 26.3万元。

项目资金现金流量表经营期最后一年末现金流入为:营业收入850万元,回收固定资产残值186.09万元,流动资金250万元;项目资本现金流量表经营期最后一年年末现金流出为:增值税附加税6.8万元,经营成本280万元,所得税(850-6.8-280-353.57)×25% = 52.41万元;项目资金现金流量表经营期最后一年年末现金流量净额为:850+186.09+250-6.8-280-52.41 = 946.88万元。

背景信息:

1.拟建项目建设期为2年,运营期为6年。建设总投资3540万元,建设投资预计形成无形资产540万元,其余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10年,残值率为4%。固定资产的残值将在项目运营结束时收回。无形资产在6年经营期内平均摊入成本。

2.项目投资、收入和成本的基本计算数据见表1-13。

(1)折旧= [(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无形资产)×(1-残值率)]/使用年限=[(3540+60-540)×(1-4%)]/10 = 293.76(万元)

(2)残值=293.76×4+3060×4%=1297.44(万元)

4.计算运营第一年的增值税和增值税附加费。(110.8万元,13.3万元)

(1)经营期第一年增值税=60×36×13%-170=110.80(万元)

(2)经营期第一年增值税附加=110.80×12%=13.30(万元)

5.计算经营期第一年应偿还的本金和利息(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的总和。(638.6+100×4% = 642.6万元)

等额偿还本金=2060/4=515(万元)

第一年贷款利息=2060×6%=123.60(万元)

运营第一年,建设期还贷本息之和=515+123.60=638.60(万元)

营运资金贷款第一年利息=100×4%=4(万元)

经营第一年应付本息之和=638.60+4=642.60(万元)

6.计算经营期第一年利润总额(-44.66万元),应纳所得税(0),计算当年可用于偿还本息的最大资金额(即最大还款额)?(466.77万元)

(1)经营期第一年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成本总额-增值税加补贴收入。

= 60×36-(1850-170+293.76+90+123.60+4)-13.30+0 =-44.66(万元)

(2)最高还款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增值税附加费-所得税

= 60×36-(1850-170)-13.30-0 = 466.70(万元)

7.计算和分析是否表明在经营期的第一年是否需要临时贷款来偿还贷款?如果有,1万元的贷款额度是多少?(需临时借款175.9万元)

最大还款额466.70 <应付本息和642.60,需要临时借款。

临时借款金额=642.60-466.70=175.90(万元)

8.计算运营期第二年的总成本(不含税)(3733.5万元)

总成本(不含税)=运营成本+折旧+摊销+利息+维持运营投资。

= 3560-330+293.76+90+92.70+20+7.04+0 = 3733.50(万元)

9.从资本的角度,计算经营第一年的净现金流量(-475.9万元)

现金流入=60×36×1.13=2440.80(万元)

现金流出=项目资本金+还本+付息+经营成本+增值税及附加所得税= 300+515+127.60+1850+124.10+0 = 2916.70(万元)

净现金流量=2440.80-2916.70=-475.90(万元)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借款人自有资金计算公式,建设项目投资估算4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自己的资金计算公式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