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企业是什么意思?昆山一体化:"东西南北"联动。[编者按]在区域一体化的格局中,昆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依托最强地级市苏州,长三角龙头上海,昆山在一体化发展上早部署、早实施。十
企业是什么意思?昆山一体化:"东西南北"联动。
在区域一体化的格局中,昆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依托最强地级市苏州,长三角龙头上海,昆山在一体化发展上早部署、早实施。十年来,它在“满足双方需求,连接南北”这篇文章上做得很透彻,发展出了令人瞩目的“/[/k0”
[正文]
7月,总投资15亿元,连接南部地区苏州高速路网的重要干道昆山金溪大道开工建设;9月,昆山与常熟举行“两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围绕产业互补、创新互促等六个方面达成合作共识...近几个月来,江苏省昆山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频频“大动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重大区域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早在2010年5月,国务院就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在区域一体化的格局中,昆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依托最强地级市苏州,长三角龙头上海,昆山在一体化发展上早部署、早实施。十年来,它在“满足双方需求,连接南北”这篇文章上做得很透彻,发展出了令人瞩目的“/[/k0”
10月17日,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参加江苏代表团分组会议,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他表示,昆山作为江苏改革开放的缩影和全国县域发展的典型,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产业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现代化城市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实现共同富裕。
交通一体化:“一线”到“一网”
早上7点,从上海开来的首趟轨道交通11号线列车准时到达昆山花桥站。随着大门的打开,人们鱼贯而出,开始了华侨商业城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据悉,轨道交通11号线是国内首条跨省地铁线路。
“当公司搬到华侨时,90%的员工来自上海。直到现在,每天仍有160名左右的上海员工坐班车或地铁来花桥上班。”精工株式会社执行董事、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兼总经理于国平说。
据于国平称,NSK有限公司是日本第一家开发和生产轴承企业的公司。位于昆山花桥的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作为nsk中国的总部,全权负责中国和香港的生产、技术、销售和运营,其R&D中心是NSK在日本以外最大的R&D基地。
2003年,NSK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六年后迁至昆山于国平说,华侨在地形上看起来像一片枫叶,而“叶缘”就镶嵌在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公司选择落户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华侨和上海真的步入了“同城时代”,无论是开高速,坐地铁,还是坐专车。
“我们的很多客户和供应商都在上海,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公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公司在苏州、常熟、合肥等长三角城市都有工厂。随着昆山的一体化发展,这些工厂与总部的互联越来越便捷。”于国平说。
发展,交通先行。记者从昆山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作为江苏省的“东大门”,近年来,昆山加快实施总投资256亿元的交通体系提升三年建设计划,系统布局“二环、四联、八射”高速公路网,全面提升“十六横十二纵”框架道路,快速拉近城市群距离。同时,昆山还将“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实施“打通省界断头路”工程。
2018年,昆山金典公路连接上海崧泽大道项目建成通车,成为苏沪两地首个“打通省界断头路”的项目。2021年,上海复兴路北延昆山曙光路工程竣工,大大缩短了淀山湖镇与上海青浦区的交通距离。前不久昆山市资源规划局刚刚完成了《昆山市边境地区道路拼接规划》的编制,帮助长三角各城市“抱”得更紧了。
据统计,今年昆山市交通工程总投资约5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45.1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目前,苏州轨道交通S1线已实现全线“隧接”,建成后将与轨道交通11号线无缝对接,成为连接苏昆沪的重要交通城市走廊。苏昆中环对接工程加快推进,古城路主线南北方向率先通车。S224对接上海金尚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沪昆毗邻地区进一步融合。“我们还将系统推进北部苏锡常城际、南部苏锡常城际的规划研究,开展苏州9号线昆山的规划。”昆山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融合:跳出“创新孤岛”
5年前,中科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落户昆山高新区,建在湖边。如今,该基地已为企业、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国内知名用户提供技术和服务。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2500多名新客户。
“知道我们是北方人,爱水,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公司在吴淞江和宋楠湖附近‘安家’。”中科可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华喦回忆说昆山启动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每季度召开现场办公会。五年来,从建设智能工厂到设立高端计算实验室,公司的每一次重大跨越都有政府服务注入的信心。
“在互联网时代,高端计算不仅应用在生产中,在生活中也无处不在。比如用手机拍一张照片,看起来像是按下快门,生成图像,但背后有大量的计算和复杂的数据转换。”昆山据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以中科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南部围绕松湖打造高端计算产业承载区,串联元丰路、江浦路沿线园区,形成6平方公里的高端计算产业园,加速计算力向东部和中部大面积辐射,产生联动效应,汇聚一起打造“计算力之源”。
昆山高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位于县级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科技方面一直表现突出。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该区有效高新昆山数量已超过880个,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产值的66.6%和65.5%,综合科技贡献占昆山市的40%。
记者从昆山高新区获悉,近年来,高新区聚焦硬核创新,在重大科技项目上下功夫,深化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合作,建设了中标院昆山基地、中国科总工轻研发中心等一大批高端平台。目前,高新区着眼于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融入苏州“环阳澄湖协同发展”战略,利用昆山试验区、苏南自创区、国家高新区三大平台叠加的优势,统筹昆山国家高新区和巴城历史文化名镇,正在集中全市力量打造阳澄湖两岸科技中心
科技协同高新区的发展,是昆山市科技融合“加速奔跑”的缩影。近年来,围绕建设长三角科技共同体,昆山不断发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全国首创,实现了昆山上海市财政奖补资金的普遍退出和专家技术资源的无缝对接;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发起设立首个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产业专项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研究计划”的实施,将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跳出“创新岛”。
行业整合:激发“共赢动能”
公开数据显示,十年来,昆山产业创新集群加速发展,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7721.2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284.48亿元,形成了一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十二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0月16日上午,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出现在“党代表通道”。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周伟还曝光了一组数据:今年8月,昆山提前4个月完成了全年外资到位目标任务,全市外贸进出口今年有望继续突破1000亿美元,位居全国城市前15位。这组数据是昆山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最直接的结果。
“我们刚刚在上海嘉定拿了一块地,准备依托上海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属性,打造一个总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的R&D中心,以此推动公司与全国乃至世界的更多合作。”昆山湖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金成成告诉记者。
金成成介绍,湖光汽车位于昆山市张浦镇,是一家以R&D、生产和销售汽车高低压线束总成为主的民营上市公司。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产品销往SAIC和戴姆勒奔驰。
“线束为整车提供稳定的电源、信号和数据,相当于车辆的‘血管’。”金成表示,近年来,湖光汽车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突破了汽车线束传统制造工艺的局限,填补了线束制造行业的自动化空白。2019年5月,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在上海宣布成立。湖光汽车作为联盟的发起方,联合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发起倡议,共同推动汽车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和完善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的融合互通。
“这是一项举措,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比如晋城,昆山通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位于淀山湖镇,主要提供全流程物流系统和智能工厂系统集成。起初,公司开发的技术集成平台的推广并不顺利。为了支持当地企业的发展,昆山沪广于2015年开始合作,不仅推动了当天全程物流自动化的发展,还帮助对方的产品用途延伸至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得益于长三角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曾经默默无闻的昆山,在同一天成为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先的服务机构。
据记者了解,昆山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拥有165项汽车零部件制造法规企业,具有产业链完整、知名企业衔接、配套能力突出的特点,是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不仅是汽车这个传统行业在推动产业融合,昆山这个新兴行业也在推动产业融合。
十年来,昆山聚焦长三角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在多个领域构建了更加开放的区域产业链。比如,主动加入长三角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链联盟,与嘉定、温州、太仓、SAIC合作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建设CIDI长三角(昆山)创新中心,服务长三角产业互联网建设,共同带动长三角产业升级,打造国家产业新城示范基地。上个月,昆山还与太仓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聚区,再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增长极。
生态:“跨界”守护碧水清流
58岁的袁福荣从来没有想到,在国外旅行了20年后,他可以回到家乡过上如此惬意的田园生活。这一切都要从一张蓝图开始。
2019年10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滨水居住文明典范”。随后,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出台,明确将昆山金溪、淀山湖、周庄纳入示范区协调区域。“我老家在金溪镇顾家浜村,昆山。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和很多在外打拼的村民一样回家了。”袁芙蓉回忆道。
年底,袁芙蓉投资50多万,在金溪镇开了一家民宿,把老家的老房子重新装修了一遍。准备以后开咖啡馆或者经营配套景区的商业项目。袁芙蓉介绍,昆山锦西,南面的淀山湖、周庄都在淀山湖北岸,紧挨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这三镇为主要“队伍”的昆山旅游度假区,河湖密布,有安百里湖、太师湖、天荒荡等23个湖泊。“鱼只有四五十种,春天鲈鱼肥,夏天鳊鱼香,秋天米香鱼翻腾。”
饮同湖,护同湖绿。近年来,昆山市以省湖淀山湖为契机,主动与上海、苏州、浙江等姐妹城市(区)对接,建立“联河长制”工作机制,推进联保共治,共同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精彩“水文章”。2020年8月,昆山市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相关部门合作,联合印发《示范区跨境河湖河道巡查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完善“联合河长制”,明确了河道巡查的职责、内容、方式、频次和处置。前不久,四地河湖负责人齐聚淀山湖镇毛静港大门口,开展青昆与吴佳交界水域蓝藻联防联控演练。
记者从昆山旅游度假区获悉,目前,度假区正在制定“昆山高品质旅游度假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不断优化淀山湖生态环境。"一批水源保护设施和工程也在加紧建设."昆山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昆山与上海共同实施的淀山湖岸线畅通工程马家江桥已经完工。马江大桥不仅贯穿防洪河道,还串联起沿湖两地的旅游资源。马家江生态科普基地也在同步建设中。“下一步,昆山将以淀山湖为核心,形成边境地区畅通水系‘地图’,深化水环境共治、防洪调度、活水畅通等区域联动治水格局建设。,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正如周伟代表在第二十次党代会上所说,这十年,昆山变得更加美好,经济强、人民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画卷正在昆山中徐徐展开。
【同话题问答】
NSK中国区总裁于国平
新京报:这十年有哪些变化让你印象深刻?
于国平:2013年初,我刚到昆山花桥的时候,公司周边有很多空地,生活配套不完善。随后几年,绿地大道两旁建起了高楼大厦,连接花桥和上海的地铁也开通了...两地的距离不断缩小。现在从花桥坐地铁一个小时就可以到上海市中心,比开车还方便。“不是上海,只是上海”是我很真实的感受。
新京报记者揭秘明玥
编辑胡洁校对张彦君。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企业和昆山: "东西南北"联动整合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企业是什么意思有帮助有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