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什么时期士官可以转军官?你知道我军里士兵的军衔制度吗?来源:中国军网微信中国军事号作者:徐平《NPC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军衔制度的决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
什么时期士官可以转军官?你知道我军里士兵的军衔制度吗?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中国军事号
作者:徐平
《NPC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军衔制度的决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NPC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22年2月28日通过,自2022年3月31日起施行。
士兵军衔是表明士兵身份、区分士兵军衔的称号和标志。是党和国家赋予军人的地位和荣誉。士兵军衔制度包括军衔设置、军衔编制、军衔授予和晋升、服役年限等。军衔设置是士兵军衔制度的核心内容。下面,中国军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军士兵军衔制度的发展演变。
在战争我军期间,具有所提议的军衔制度的士兵被授予两级和六级头衔。
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条件所限,我军没有正式实行军衔制度。但抗战初期和抗战胜利后,两次编制了军衔制度。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军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服装和标志与国民党军队基本相同。而且,它还准备按照国民革命军的军衔给各级人民以军衔。军衔是根据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定的,其中士兵有二等兵和六等兵:
中士: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一等兵,一等兵,新兵。
但当时只有部分干部档案记载了职级。除八路军、新四军军部和国统区通信处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被授予军衔并佩戴军衔标志外,全军因“敌后斗争日益困难,游击性日益增强”,未能正式实行军衔制度。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并于1946年1月31日通过《CPPCC决议》。在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为适应这一新形势,1946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军队整编若干问题的指示》中提出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度。指示下发后,将在我军部分机关和部队干部中评定军衔等级。拟军衔与抗战初期基本相同,只是新兵改为列兵。
1946年3月7日,新四军和山东军区政治部发布《关于军队官兵阶级的说明和规定》,明确规定了士兵的阶级(军衔):
士兵分为二等六级:中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士兵的军衔评定标准是:
班长为上士、中士、下士;
副班长是中士,下士,一等兵;
两岁半以上的士兵为一等兵;
一岁以上的士兵为一等兵;
一岁以下的士兵是列兵。
我军评职称不久,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不得不停止。
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度时,士兵的军衔。
设立二等五个称号
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坚实的政治和物质基础。经过几年的准备,军衔制度于1955年正式实施。1955年2月8日,NPC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条例》。8月11日,国防部长彭、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签发《关于士官生军衔评定的指示》。
这一年,中国颁布兵役法,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的构成比较简单,士兵的军衔也比较简单。有两个班级和五个年级:
中士三级:中士、中士、下士;
士兵的两个等级:一等兵和二等兵。
根据1955年8月国防部长彭·、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签发的《关于评定士官和士兵军衔的指示》和1962年总参谋长罗瑞卿上将签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军衔编制规定》:
新兵正式编入部队后,授予列兵军衔;
第一年服役期间晋升为中士的,第二年服役期满的,可以晋升一等兵军衔;
服役第二年的班长和服役第三年的上等兵可晋升下士;
服役第三年的班长、服役第四年的下士,可以晋升为中士;
服役满第四年的班长和服役满第五年的士官,可以晋升为士官。
上士是士兵的最高军衔,列兵是最低军衔。当时有一部电影《列兵邓高智》,反映了实行义务兵役制和军衔制度后的军营生活。
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士兵军衔设三等七等。
当时我军重新实行了军衔制度。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1988年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其中包含了士兵军衔制度的内容。
1988 我军实行义务兵为主,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志愿兵的性质不同于义务兵。所以在军衔设置上,志愿兵和义务兵是有区别的。志愿军军衔为士官,分为军士长和专业军士两级。义务兵军衔与1955年完全相同,即分为中士三级和士兵两级。新军衔制度中的士兵军衔为:
士官:军士长,职业军士;
中士: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一等兵。
共七个称号,三等,比1955年增加了士官的等级。
军士长:授予经过军事院校训练,被任命到基层担任行政或专业技术领导职务的士兵。
职业士官:服役五年以上,自愿继续服现役,经批准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士兵。
上士:现役第四年的班长,第五年的副班长授予。
士官长:现役第三年的班长,第四年的副班长,第五年的下士都有奖励。
下士:服现役第二年授予副班长,第三年授予一等兵。
一等兵:被授予现役第二年的士兵。
列兵:被授予第一年现役的士兵,即新兵。
1993年,士兵军衔增加到第13级。
1993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条例》中,对士官军衔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军士长和专业军士分为四级。士官和士兵的军衔不变。士兵的军衔分为:
(1) 士官:军士长四,军士长三,军士长二,军士长一;4名专业士官,3名专业士官,2名专业士官,1名专业士官。
(二)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3)士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据兵役性质,士兵军衔分为志愿兵(士官)和义务兵(士官和士兵)。这是我军士兵军衔最多的时期,分为四等十三个头衔。
士兵军衔的授予和晋升,士官与士兵同1988年;军士长、专业军士各级晋升四至五年。
图:左起,顶排:陆军高级军士长、陆军高级军士长、陆军高级军士长、海军高级军士长;排以下:陆军专业士四级、陆军专业士三级、空军专业士二级、陆军专业士一级。
1999年,士兵军衔被修改为四级和八级。
1999年,根据我国兵役制度的变化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我军修订了《士兵服役条例》,以适应我军义务兵服役期缩短、人数增加的情况。取消中士军衔:中士、中士、下士;士官军衔将军士长和专业军士合并为六级,分为高、中、初级士官;军人还是二等兵。
修订后的士兵军衔为四级和八级:
志愿士兵:
高级士官:6级士官,5级士官;
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
初级士官:次级士官,初级士官;
义务兵种:一等兵和列兵。
士官实行分期服役制,第一、二期服役年限三年,第三、四期服役年限四年,第五期服役年限五年,第六期服役年限九年。
2009年,士兵军衔再次修订,设置了四等军衔和九等军衔。
2009年,我军再次修改士兵军衔。根据我军士官,将分期服现役制改为分级服现役制,并将士官军衔由六级调整为七级。士兵军衔包括三等七等志愿兵(士官)和两等义务兵,共四等九等:
志愿士兵:
高级士官:一级、二级、三级军士长;
中级士官:四级军士长、上士;
Junior 士官:中士、下士;
义务兵种:一等兵和列兵。
士兵军衔的授予和提升:
服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授予列兵军衔;
现役第二年列兵,晋升一等兵;
一等功服役期满后被选为初级士官者,晋升下士;
下士三年后晋升为中士;
连续三年被选为中级士官的士官,将晋升为士官;
四年后,上士晋升四级军士长;
四年被选为高级士官的四级军士长,晋升三级军士长;
三级军士长四年后晋升二级军士长;
二级军士长四年后晋升为一级军士长。
恢复的士官(下士、中士、上士)1999年以前是义务兵,1999年至2009年取消。2009年恢复,但性质不同,成了士官(志愿者)行列。
2022年,士兵军衔称号调整。
今年2月28日通过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军衔制度的决定》规定,士兵军衔分为中士军衔和义务兵军衔。中士军衔为“三等七衔”。高级士官:一级、二级、三级军士长;中级士官:一级士官、二级士官;初级中士:中士和下士。在士官军衔中,一级军士长是最高军衔,下士是最低军衔。义务兵军衔从高到低分为列兵和列兵。
最显著的变化是“士官”的称谓改为“士官”,这是根据去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将原兵役法中“志愿兵称为士官”的条款改为“志愿兵称为士官”。二是将上士分为两级,即原“四级军士长”改为“一级上士”,原“一级上士”修改后改为“二级上士”,在称谓上更为合理。
这样,士兵的军衔仍然是四级和九级:
高级士官:一级、二级、三级军士长;
中级士官:一级士官、二级士官;
初级士官:中士、下士;
应征士兵:一等兵和二等兵。
总的来说,过去几十年我军士兵军衔的调整和演变有以下特点:
第一,与军官军衔相比,我军士兵军衔的调整变化较大,反映了我国兵役制度和士兵结构的变化。
其次士官(志愿军战士)的军衔经过多次调整,从称号到军衔变化很大,体现了志愿军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第三,士兵军衔在士兵军衔的演变中从未改变,即始终是一等兵和二等兵的军衔,这反映出义务兵始终是士兵军衔的基础和生力军。
第四,在士兵军衔的整体结构中,士官(志愿兵)军衔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1988年的29%增加到2009年的78%,这与志愿兵成为士兵的骨干和主体是相适应的。
第五,志愿军军衔由士官改为中士,称谓由“官”改为“兵”,体现了在内涵上对士兵身份的真正回归。
(作者:徐平,军事史专家)
中国军网微信中国军事号出品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士官几期可以转军官的详细介绍。你知道我军的士兵军衔制度吗?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了解士官可以转军官的几个问题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