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合伙人股权分配方案模型,由合伙人股权 (干货)设计的9个方案公司早期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影响投资人的进入。合伙人股权利益分配与贪婪有关(贪婪,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等。)在人类
合伙人股权分配方案模型,由合伙人股权 (干货)设计的9个方案
公司早期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影响投资人的进入。合伙人股权利益分配与贪婪有关(贪婪,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等。)在人类心理的最底层。Textual 合伙人股权产品设计应该是艺术和科学的交集,可以符合人性的贪婪和无知。
1.旧时代股权还是新时代股权?
以前一个创始人一统天下是常态,100%控股的公司不需要股权设计。现在,我们正在进入合伙制创业时代,合伙制创业已经成为互联网明星创业公司的标配。
以前股权分配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就是交多少钱。
“钱”是最大的变量。
现在,“人”是最大的变量。
只出钱不出力的投资人还是不出力的投资人,已经成为判断他们是否在职业投资人阵营的标准。
在过去,是创始人单干制;在现在,提倡合伙人兵团作战。在过去,利益是上下级分配制;在现在,提倡合伙人之间利益分享。在过去,职业经理人用脚投票;在现在,提倡合伙人之间背靠背共进退。2.合伙利益还是合伙精神?
有人说我拿90%股权,给全队留10%股权,给我未来的CTO,首席运营官,CFO……...公司股权很少,不够用。这不是合作关系,这是对仆人的奖励。
总裁班的同学问,我的合伙人需要知道别人的股权吗?我需要让合伙人知道公司的财务数据吗?这不是合伙,这是独角戏。
有些创始人规定公司100%是我的股权 100%是我的。合伙人的股权,我分给他的。你的合伙人,你也可以花点小钱,注册个公司,翻身做老板,给你一个股权,好不好?问题是,你想要吗?
有人以“中国合伙人”的口吻说,千万不要和你最好的朋友一起开公司。在你从苦难走向牛,但还不是牛的路上,你可能永远也做不了牛。除了你的老同学,老同事,老乡,老基友,甚至你的妻子和母亲...还有人愿意跟着你私奔裸奔吗?好朋友不能合伙创业。陌生人可以合伙创业吗?新东方三驾马车,腾讯五虎,阿里十八罗汉……哪一个不是合伙创业的好朋友?
有创业能力和创业心态。经过磨合,你可以成为一个合伙人。人与人之间的长期合作,既需要软友谊,也需要硬利益。
合伙创业不仅是合伙的长远利益,更是“创造、分享、共享”的合伙创业精神。
3.是小账还是大账?
我们看到一些孵化器,利用初创企业创始人不懂游戏规则的优势,浑水摸鱼,象征性投资20万元,要求其持有初创企业55%股权;有的土豪,固守着“谁的钱多,谁就是老板”的旧观念,投了150万,要控股创业公司的70%股权;一些成熟的传统企业孵化创业项目或者传统上市公司对外投资项目,也痴迷于控股创业。
70% & gt;50% & gt;20%,这是小学生算的一道算术题。他们深信:
手里抓的股权的数量越多越好!
他们只看自己的历史贡献,不考虑公司长远发展所需的持续动力。这一套游戏堵住了优秀团队和后续资本对公司的通路,让公司变小了。
其实取多少股权还有一个算法。
小米和阿里巴巴的股权架构分别解决公司业务发展所需的核心创业团队、资本和核心战略资源。
小米1% = 4.5亿美元,阿里巴巴1% = 20.1亿美元。
但是,如果公司一文不值,100%=?漂亮的刀。
马云持有阿里巴巴7.8%的股份,并没有阻止马云控制阿里巴巴或者成为中国首富。
有人说,阿里合伙人系统是被逼的无所作为,不值得推广。鸡鸭会说话,但不会说话。
4.失控还是失控?
有人说孩子失控,大人在玩控制。我不同意。我的问题是,百度、阿里巴巴、谷歌和脸书是互联网公司吗?这些企业的AB股计划和事业合伙人体系是为了控制还是为了失控?
股东会和董事会的顶层决策需要控制,但需要发挥人性和创造性的底层操作需要失控。
一个公司,只有有了控制权,才有主人和方向。只有失控,公司才能走出创始人的局限和短板,具备爆发式裂变的基因和可能性。
控制中有失控,失控中有控制。
创始人控制公司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控股。公司最初的股权架构设计,第一个方案是创始人持股数股权。
根据创始人核心创业能力和团队构成的集中度,创始人持股包括绝对控制(超过2/3)、相对控制(超过50%)和非控制(低于50%)。
不行,你还能控制公司吗?表决权委托、一致行动协议、有限合伙、AB股计划等。都可以是替代品。上市前,JD.COM采用投票权委托,上市后采用AB股计划,上市前后无缝衔接。
上市后,创始人持有多少股权是合理范围?马云为7.8%,马为14.43%,周为18.46%,刘为20.468%,为22.9%。谷歌的佩奇和布林是14.01%和14.05%,脸书的扎克伯格是23.55%。所以20%左右是常态。
公司股权架构设计理论,再怎么奢侈,也很难准确计算出各方持股的具体数量。算个小账,就算八年十年也算不准。股权架构设计只能算大账,做模型,统一团队利益分享标准,让团队感觉相对公平合理。股权不会有致命的结构问题。
5.股权或受限股权或选项?
股权是实对实。股东出白花花的银子,公司给假的股权,通常适用于投资人拿的资本股或者合伙人。
限制性股权实为空!
公司给的是股权,股东承诺短的是未来的服务期限或/和业绩,通常适用于公司合伙人或少数重要的天使员工人力股。
选项是空对空!
公司开空头支票,员工承诺服务期或业绩,通常适用于员工。
6.免费还是收费?
公司股权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
通过股权分配,选出了一个兼具创业能力和创业心态的核心创业团队。
股权分发可以是一个相互验证的过程。公司判断后可以给队员配备股权。一个团队成员愿不愿意赌,基本可以判断他是否长期看好公司。团队成员自愿主动选择,交钱割肉,他的参与感会更高,他会当作一件事去做。
有的人从一开始就是创业合伙人,有的人需要被影响成合伙人。有的人看短期更多,有的人看长期更多。都是人之常情。工资、奖金、绩效提成、期权、受限股权或股权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风险偏好进行匹配。
7.股权建筑设计=筑巢引凤?
对于合伙人有磨合,有创业能力,有创业心态的人来说,谈利益不伤感情。不谈利益,就很伤感情。
问题是,遇到喜欢的合伙人,怎么谈兴趣呢?
小米成立之初,雷军就提出小米要做铁人三项: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当我们分析小米的8位合伙人后台时,会发现这些合伙人与小米的商业模式高度匹配。
“找人测试创始人对创业方向的思考深度”。创始人先考虑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和核心业务节点,再考虑支撑商业模式的合伙人团队的构成。当理解了业务模型和合伙人团队构成,股权架构就出来了。
股权架构出来了,创始人知道怎么跟合伙人谈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在旧世界,你花30%的时间创造伟大的服务,70%的时间营销它。在新的世界里,这个比例应该颠倒过来。真正的顶尖企业,不用广告自然能吸引客户,好的产品和口碑营销才是提升销量的关键”。在去中介化的互联网经济新时代,在公司合伙人团队中,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销售总监的重要性。
有些公司平分股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术环节,而在于股权平等背后的团队构成。
“创始人 + 创始人” 的团队组织架构,就好比 “曹操 + 刘备 + 孙权” 合伙创业,公司没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股权是很难分的。但是,如果是 “创始人 + 合伙人” 的组织架构,就好比 “刘备 + 诸葛亮 + 关羽 + 张飞”,股权就很好分了。做好公司的股权架构。创始人可以找合伙人、投资人、员工,不用再纠结了。
8.投资=投资=投资股权结构?
之前有个朋友创业,自己出了30万,找身边的朋友出了70万。
他们简单,直接,高效的得分股权: 30%: 70%。
两年后,公司业务发展良好,但创始人发现不对劲:
不公平,他吭哧吭哧干成了小股东;没有预留足够股权利益空间,合伙人谈不进来;连续有三家投资机构看好这项目,但看完公司股权结构后,没有一家敢进。公司早期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影响投资人的进入。
有些创始人在外面学了很多新的理念,说产品重要,技术重要,运营重要。他们需要找到合伙人。
但是,你问他公司股权架构的时候,发现上面是慈禧,下面是义和团。
9.创业合伙人=人格分裂者?
初创合伙人既是公司的种子轮投资人,也是公司的专职运营人和公司的天使员工。
合伙人作为公司的投资者,收购了小资股份。我们建议互联网初创企业所有合伙人资本存量的总和不要超过20%。
合伙人作为公司的专职运营者,收购了大量的人力股份。
人力和四年全职服务期,甚至与核心绩效考核指标挂钩。合伙人某酱油中途掉链退出,或者业绩指标不达标,公司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合伙人股权。
合伙人作为公司员工,领取工资。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合伙人股权的分配方案模型和合伙人股权设计的九个方案(干货)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你能知道合伙人/[/]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