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官网,十年振兴路十年发展,精彩蝶变;十年振兴,展翅腾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赣州经济开发区开启了经济社会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官网,十年振兴路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赣州经济开发区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回顾过去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赣州经开区取得的每一项重大突破、进步和成就,都是新时代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火热实践。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科技创新蔚然成风,改革开放阔步前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市能级持续提升,经济美丽发展加速蝶变,党建质量全面过硬...十年来,赣州经开区努力拼搏,精彩答卷;现在,赣州经济开发区正朝着新时期振兴发展赣南苏区的目标稳步前进。
赣州经开区鳞次栉比的标准厂房。赵国梁摄赣州经济开发区一排排标准厂房。赵国良
十年振兴的答案
2013年4月赣州开发区在2012年度省级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评选中被授予“全国先进开发区”称号。
2013年9月,[/k0/]开发区在“首届江西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园区”中排名第一。
201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赣州综合保税区,实现了江西综合保税区的“零突破”。
2014年4月赣州开发区荣获“2013年度省级先进工业园区”称号。
2014年7月,中共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正式挂牌,赣州开发区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10月赣州经开区荣获中国开发区20强“最具投资价值奖”。
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公安部相继出台了对口支援赣州经开区工作方案。
2016年4月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正式开工建设。
2017年,赣州市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和赣州国际企业中心和赣州恒科东方实业有限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众创空间。
2018年1月,金凤美苑正式开盘;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至香港直通车货运服务分拨中心”项目正式运行。
2018年9月,富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海智工作站”正式授牌成立;金立永磁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
2018年12月赣州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暨江西赣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赣州经开区开园。
2019年2月,福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江西省首家独角兽企业。
2019年3月赣州综合保税区快消品直接报关首笔业务顺利完成。
2019年8月,山东凯马汽车成功下线。
2019年12月,长春至江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2020年1月,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赣州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经济开发区中排名第51位。
2020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赣州产业园(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0年7月,福能科技在上交所上市,成为科技创新板首家上市企业。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2020年9月,江西中电汽车有限公司下线。
2020年10月赣州经开区金平老城区星洲润达、嘉福万达城市综合体“城市之眼”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20年11月赣州建控集团成功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成为全市第二家、县级第一家获得AA+的国有城投公司。
2020年12月赣州经开区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
2021年1月赣州经开区跻身新材料产业15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2021年3月,吉利科技集团动力电池项目签约落户;5月,吉利赣州动力电池(一期)42GWh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21年7月,[/k0/]市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获批“2021中国创新创业交易会成果转化基地”。
2021年12月,“欢迎来到江西赣州经济开发区”,赣深高铁冠名列车正式启动;赣州经开区入选“2021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十大开发区”。
2021年12月,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160亿元,同兴达科技等4家千亿美元企业诞生,成功进入“千亿园区俱乐部”。
2022年1月,金立永磁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富士康智能制造项目正式落地。
2022年2月赣州经开区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达成基础教育战略合作;4月,赣州市六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创新实验班揭牌。
2022年2月,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赣州经济开发区排名全国第52位。
2022年3月,中部六省首个QFLP业务试点落地赣州经开区。
2022年5月赣州经开区荣获江西省“2021年度创先争优开发区综合先进单位”,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先进单位中排名第二。
经济发展引领新速度。
2012年赣州经开区GDP约154.85亿元,工业收入443.77亿元。
2021年,赣州经济开发区开启新篇章:
实现“三个首次突破”,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60亿元,同兴达科技等4家企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25亿元,增长119%。
夺得“九个第一”: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9项指标总量居全市第一。
空港高铁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出现了“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东盟直通车”等一批试点创新;智能终端和芯片测试封装、进口粮食和粮食保税加工等产业项目成效显著,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贸易为主体的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十年来,赣州经开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21年,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跃升至第52位;在全省98个开发区创先争优考评中排名第二,在全省10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排名第一,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工业发展跃上了新的高度。
从市区开车到迎宾高架,再经赣锋线过唐龙大桥,就到了赣州新能源科技城。六年来,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四通八达,配套设施齐全,各种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2012年,《若干意见》正式实施颁布。赣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新能源汽车确立为主导产业之一,高起点、大气魄地规划建设了总面积35.2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平台,全市着力打造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赣州生产基地是凯马汽车为响应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南方市场战略布局而建立的。”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总经理杨奇志表示,该公司的建成投产填补了赣州市商用车制造领域的空白。
凯马汽车项目是央企助力革命老区发展的生动缩影,圆了老区人民的“造车梦”。日前,单笔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吉利(赣州)42GWh动力电池项目加速推进。建成并正常运营后,可吸引一大批动力电池领域的优质上下游企业...现在,赣州经开区已经成为“整车+零部件+R&D+检测+汽车文化”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聚集区。
信息产业齐头并进,不断突破。2021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亿元,增长60%,被评为全省四星级产业集聚区。同兴达科技营收突破100亿元,立德电子营收突破70亿元。宝明显示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间伐厂。
发展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推进改革,优化环境。赣州经济开发区坚持改革的动力,开放的活力。
双招双诱飞金凤凰。创新“四个一”招商机制,对接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头部企业,聚焦大湾区,大力开展“粤企进赣”。十年来,全区累计引进项目844个,签约金额6897.795亿元。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连续四年在全市人才工作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
国企改革涉及“深水区”。赣州空见集团总资产突破900亿元,获得三家信用机构AA+信用评级,成功发行全市首单2.7亿美元境外债。赣州保税工业集团总资产超过50亿元,为企业提供的报关服务超过100亿元。
金融创新“贷款”来的正是时候。2021年,举办4次产融对接活动,签约项目117个,金额130.5亿元,帮助企业满足市场化融资需求419亿元。数字金融产业园正式开园,成功落地中部六省首个QFLP业务试点,并于今年3月18日实现首笔投资6000万美元。金立永磁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全省第三家、全市第一家“A+H”上市企业。
争创商业环境“一流”。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推行“宽容审批+承诺制”改革,率先推出“零到场开标”和“免申请、免享受”的企业优惠政策。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网上办理”。2021年,69项政府服务事项审批时限压缩53.62%,为企业和群众办理事项190万件。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21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PCT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市首位。培育国家级“有专长、有创新的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有专长、有创新的小巨人”企业77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12家,独角兽、瞪羚企业19家。
城乡面貌绽放新的价值。
“新河是个好地方,山好、水好、风景美。青山环境好,活水养螺蛳香……”走在三江乡新江村新江大道上,房屋错落有序,房前屋后干净卫生,文明践行的墙绘一路延伸。
《姜美丽》是经济开发区赣州产城融合的代表作之一。十年来,赣州经开区坚持高标准、精准建设,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全区建成区面积54.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7.0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1/3,居全市首位。右江大桥、飞翔路、冶山大道等。纷纷通车,思源路、大坪路等“断头路”相继开通,城市骨架全面打开。
与此同时,安能物流、顺丰物流创新产业园项目投入运营,台湾省部落民俗文化村、多彩城市花卉博览园、共享农庄相继对外开放,金汇广场、中环广场建成运营,“城市之眼”嘉福万达广场成功封顶,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涌入。赣州经济开发区成了魅力之都。
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全心全意贴民心、惠民生。2021年,全区民生支出26.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93%;共投入资金82亿多元,办好40件120件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乡村振兴撑起了“致富伞”。巩固扩大扶贫成果扎实有效,巩固扩大扶贫成果和财政挂钩资金项目绩效评价顺利通过全省。2021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7480元。
民生将打通“民心结”。重点解决“度”的问题。2021年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18所,增加学位1.1万个。将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作,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金陵学校。“双减”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市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为所有公立中小学和幼儿园安装空调和直饮水。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人民医院由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理运营。2021年,新增8个城乡养老服务站,安置房总建筑面积约205万平方米。共安置9060户,分配1.8万套。分配的安置房数量比总数提前了10年。
防控疫情,扎紧“安全网”。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阻断疫情蔓延。“三站一场”共筛查350余万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78.44万剂。3 ~ 11岁人群第一剂完成率和第二剂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一。
引领党建绘就新画卷
近年来,郭大力故居已成为赣州经济开发区知名的“打卡地”。许多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了解郭大力的生平,学习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锤炼党风,增强党性。这是赣州经开区牢记嘱托,努力弘扬红色基因,发扬苏区干部优良作风的生动写照。
在赣州经开区,搞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该区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开展党建行动,评选“奔牛奖”“蜗牛奖”。党建工作连续四年被市委评为“好”,营造了忠诚干净干事的浓厚氛围,基层堡垒更加稳固。同时整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警示双轮驱动,全面提升赣州经开区上下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经开区11个区级示范点全面验收;52项区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被评为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强先进单位。
此外,赣州经开区“两新”党建“333”工作法获全国“创新案例”。村集体经济总经营收入达6308万元,经营收入超百万元的村15个,黄金岭街道大坪村、金星村2个村经营收入超千万元。“千万村”数量占全市一半。三江乡新江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黄金岭街道杨梅村获评“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基层党建取得丰硕成果。
十年风雨,十年荆棘
赣州经济开发区
凝聚力量,努力工作。
专心作画,振兴发展,开启新蓝图。
作者:潘萍解欢刘旭东肖桂东
编辑:熊实习生田晨曦校对:刘敏
值班人员:明吴昕
编辑:李忠盛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