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十年深改|没盈利也可以上市:科创板上市公司驶上发展快车道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04 17:49:36

导读:公司上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深改十年|无盈利也可上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正在发展快车道2020年1月20日的决定,对于雪峰来说,注定是艰难的。作为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他刚刚带领康

公司上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深改十年|无盈利也可上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正在发展快车道

2020年1月20日的决定,对于雪峰来说,注定是艰难的。作为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他刚刚带领康赛诺生物递交了在科技创新板上市的申请,所有公司员工都准备回家过年了。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他心中引起了突然的骚动:疫苗研发一直稳步推进但尚未获批的康赛诺生物,是否需要暂时投入到一个充满未知的新项目中?

俞峰决定参赛。“有可能投入,但是没有产出。客观来说,这种风险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仅要算自己企业的小账,还要算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整个国家的经济账。这是我们疫苗研发者的责任。”最终,康奇诺生物技术公司暂停了其他几个研究项目,转而致力于腺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Kvisa的研发。5天后,Kvisa成功获批临床试验...

2019年3月,康赛诺生物登陆h股,成为HKEx“疫苗第一股”。但此后,康希诺生物没有产品上市,也没有主营业务收入,却要每年在研发上“烧”一个多亿。直到2020年8月,科创板a股上市后,康希诺生物才得以进行大量的R&D和投资。当年,康希诺在R&D的投资飙升172%,并于次年翻倍,同时,新冠肺炎疫苗获批上市。公司现在我们有一个完善的业务团队,迅速建立了全球商业化能力。

刘洪亮一度为项目资金发愁。他是网络安全公司 Chianxin的网络探测事业部负责人,从2021年9月开始筹划做一个产品“数据跨界守护者”。2022年春节后,刘洪亮看到国家对数据安全越来越重视,他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考虑到产品上市后的迭代改进和与客户的磨合时间,产品必须在2022年5月发布。“数据跨界守护者”紧急成立。他找到了副总裁兼创新BG负责人孔德良,孔德良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并拨款让刘洪亮迅速组建了团队。2022年5月18日,《数据跨界守护者》成功发布。

康赛诺生物和奇安信是科技创新板上市时数十家未盈利的公司之一。科技型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R&D投入高、风险大,但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资金回收慢,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和机构投资者青睐,更难以在主板上市。三年前启动注册制改革的科创板,可以快速弥补这类企业的资金短板,让科维莎、数据跨界卫士等创新项目快速落地,也给人和其他企业带来收益。两家公司的“征途”故事也体现了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试验田的存在价值。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罗明开市,首批25 公司正式上市交易。根据ICphoto

01

科技创新板变更上市标准

“硬科技”企业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截至2022年3月31日,科技创新板企业从受理到通过上海市委(科技创新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审核平均耗时5个多月,从受理到注册平均耗时7个多月,比主板快一倍。

七鑫于2020年5月在科创板提交IPO申请,5月11日获上交所受理,43天后顺利过会。此后,7月22日,科创板开板一周年,Chianxin正式挂牌,用时72天,在科创板中仅次于SMIC 45天的挂牌速度。

由于多年的R&D投入高,技术改造周期长,长安新上市前连续亏损,与传统主板上市标准相差甚远。七鑫上市前三年,累计R&D投资超过24亿元,甚至超过三年累计亏损。

然而,在科技创新板的五套上市标准中,只有第一套标准设定了净利润要求。第二至第四套标准对预计市值和营业收入的要求较高。七鑫采用“市值+营收+营收中的R&D投资”的第二套上市标准,其R&D投资占营收的41.54%,远超15%的门槛。

而康希诺生物采用的第五套标准,对营业收入等指标没有要求,只是对预估市值要求较高,即预估市值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初见成效。制药企业需要至少有一个核心产品被批准进行II期临床试验。这也是最具突破性的一套标准。目前,第五套标准仅适用于创新型医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科技创新板成为继纳斯达克和SEHK之后创新型医药企业的又一主要上市地。

“中国科技创新板的推出,让很多拥有前沿技术优势但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企业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让一批真正的‘硬科技’企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一个能够充分理解和认可创新药物和行业细分领域的市场,会更好地认可生物技术公司的价值。”康希诺生物首席财务官罗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Chianxin的上市现场,其董事长齐向东也表示:“正是科技创新板将上市的标准从持续盈利能力转变为持续经营能力,使我们这些拥有较长核心技术和技术转化周期的优秀企业得以成功上市,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

↑康希诺生物有限公司公司位置图根据ICphoto

02

公司确立了核心优势。

“领先地位未来20年不会被颠覆”

R&D可能暂时不会有回报,但长期坚持可以建立核心优势。七鑫集团总裁吴云坤认为公司的领先地位在未来20年内不会被颠覆。

他的信心来自公司2017年开始的平台化战略。目前,Chianxin的8个R&D平台已进入量产阶段,24个平台正在开发和改进中。“过去五年,花了几千人搭建平台,一分钱没赚到。就算其他企业效率更高,也要三年才能完成,三年后公司的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同时,平台建设也要与客户规模、营收规模相匹配。”吴云坤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数字化时代,基于标准产品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在复杂业务场景下的安全需求。“例如,北京冬奥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数字场景。“大禹”等平台利用大规模生产来满足冬奥会安保需求。我们实现了冬奥会网络安全零事故。”吴云坤说。

《数据跨界守护者》准确抓住了市场先机,上线后大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公司长期的技术储备实现了快速研发,更是因为启安信对数据安全市场的提前规划、判断和布局。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前伟战略规划设计院负责为公司领导提供战略决策支持。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数据安全是国家战略,也是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前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规划了数据安全的九个方向。一个是API(应用程序接口)安全,跨境数据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2021年,数据安全法律体系“三法两规”中,除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实施外,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已公布。2021年10月,《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于是,企业数据跨界合规的需求诞生了,刘洪亮开始规划产品。“比如国内某企业在海外有一些分支机构,那么我的数据出去了吗?我过去购买过一些海外产品和服务。我是不是也面临着数据跨界的问题?现在我们的业务系统都上了云,后台运行的云会连接美国服务器和欧洲服务器吗?”

后来刘洪亮发现,跨境数据合规主要是意识问题,之前99%的客户都不知道自己合规与否,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数据流是否出去了。刘洪亮向红星新闻记者列举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我们现在开发系统的时候,会用到很多第三方或者开源的组件,或者调用第三方的接口。他拿走了你的数据,他做了什么,去了哪里。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只要数据流经网络,跨境数据卫士就可以监控它是什么,它去了哪里。

↑2021世界5G大会展览现场Chianxin展区据ICphoto

03

坚定地投资于新产品的研发

中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获批。

疫苗Kvisa仅用55天就在全球率先进入临床阶段,这也归功于Concino用10多年时间打造的核心技术平台。康奇诺选择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正是因为有了成熟的技术平台,并开发了多种疫苗,包括埃博拉疫苗。

临床前疫苗研发成功只是开始,临床试验才是各大企业R&D的赛跑时刻,也是生死攸关的关卡。很多很有前途的疫苗和药物研发最后都进入了三期临床,投入巨大,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科创板上市后的第二个月,康赛诺生物开始了新冠肺炎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

当时由于国内防疫措施得力,国内病例极少。要验证三期的有效性,需要在有症状的地区进行,只能在国外进行。凭借上市后的雄厚资金,康赛诺生物开始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在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巴基斯坦、俄罗斯三大洲五个国家的78个临床研究中心进行。

疫苗研发可以应用成熟的技术平台,但临床试验只能从零开始。按照世卫组织的要求,至少要有两万人参加。

当时国外疫情严重,涉及的临床场所和研究人员遍布全球,时差较大。交通、语言、文化和工作习惯的差异都给R&D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时候很多人夜以继日的工作,白天工作,然后晚上开电话会议。”罗微回忆道。

更大的挑战是派遣团队的安全。在巴基斯坦,Concino Bio已经向伊斯兰堡、拉合尔和卡拉奇派出了两个8人小组,跟踪临床试验。他们在当地不能轻易离开酒店。要离开酒店,他们必须由手持冲锋枪的警察保护。

最终共有4.5万人参加了三期临床试验,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新冠肺炎疫苗临床试验”,纳入的老年人比例为全国最高(超过10%)。

2021年2月,康赛诺生物技术公司宣布III期中期临床数据达到了预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同年2月底,科维沙被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有条件上市,是国内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

今年,科维莎还陆续获得了其他多个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在国内外开展疫苗接种。

今年,康奇诺生物公司扭亏为盈。2022年3月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康赛诺生物净利润为19.14亿元,一年的盈利弥补了过去五年的亏损;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17.175%。3月29日,康奇诺生物股票简称取消了上市时不盈利的特殊标识,成为科技创新板首个“U帽摘下”公司的生物技术。

“创新药物和疫苗的R&D进程是艰巨而漫长的,它总是伴随着R&D失败的风险。每一次技术的突破和突破,都是漫长的寻找带来的。但是,一款重磅产品一旦研发成功,能够给市场带来更好的选择,会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生物技术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们需要不断吸收资金、技术和人才,坚定地投入新产品的研发。”罗感叹一路走来基金对公司长期成长价值的认可。

04

“创新有压力,但更有趣”

让他们“跨境数据卫士”变得更聪明

刘洪亮也是从头开始。如何准确地识别和提取数据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这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结合。

以刘洪亮的地址识别为例。如果一个地址写全了,从省市区到街道和门牌号,很容易识别,但有的只是简单的几个字。比如“西直门”是地名,地铁站名,也可是地址。像关键词这种传统手法是无法判断的。而“跨境数据卫士”具有关联功能。如果把家庭住址统计在一个Excel表格里,有的人写的很简要,有的人写的很详细,但是都在一列,产品就可以把这些地址关联起来。这样的识别无法让顾客一个个看,只能靠“智能”技术来完成。

除了技术问题,最大的挑战是这些“技术宅”没有法律法规的积累。为了搞清楚合规的“规矩”是什么,刘洪亮在项目冲刺阶段,和法律人打了一个多月的交道。有律师主动寻求刘洪亮的咨询解决方案,实际上让他接触到了很多企业的迫切需求。

“基于当时三法的具体实施条例和管理办法,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如何去做合规。审计报告可以由审计师出具,但数据跨界领域没有第三方评估公司。公司正在寻找律师事务所来评估他们的数据是否符合跨境标准。这个需求很大,但当时还没有传导到security 公司上,都集中在律所层面。”七信法务部负责人马兰说。

当时律所评估企业数据是否跨境合规的通常方式是问卷调查。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并不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数据用于跨界,律师也没有技术手段了解实际情况。其次,数据是流动的,会随着业务的变化而变化,但律所的评估只是一个项目,是静态的。因此,企业需要的是一个持续的监控产品,实时检查合规性。

2003年,刘洪亮因为觉得教材编写“枯燥”,丢掉了事业单位的“饭碗”去读研,方向是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现在,刘洪亮的产品越来越成熟,都需要维护和运营,但他还在开发新的东西。“我喜欢做这种创新的事情,否则我会觉得很无聊。创造新的东西很有压力,但还是挺有意思的。”幸运的是,一切都有回报。

红星新闻记者胡北京报道。

编辑关丽郭庄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公司上市的详细介绍,它的优势在哪里?深改十年|无盈利也可上市:在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路上快车道。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你能知道公司上市是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