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企业上市意味着什么?广州开发区聚集中小企业 4万元多家-打造“中小企业能做大事的创新”示范区来源:经济日报“现在,全球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既是历史机遇,也是挑
企业上市意味着什么?广州开发区聚集中小企业 4万元多家-打造“中小企业能做大事的创新”示范区
来源:经济日报
“现在,全球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既是历史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当好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把中小企业办成大事,努力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主。”位于广州开发区加速器园区的广州罗明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表示,近三年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8.5%,新增知识产权专利近300项。
四年来,广州开发区倾力打造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全区规范工业企业80%以上是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是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创新成果、新产品8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成为该地区稳定的产业、市场、创新和就业。广州开发区科技局局长陈表示,这三个“80%”正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广州开发区的精彩呈现。
创造科技新力量
“作为一个技术型中小企业,成大事需要时间。你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玉告诉记者,其团队研发的人工硬脑膜产品“睿膜”是全球首个成功产业化的生物3D打印硬脑膜产品。目前,公司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品和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在广州开发区成立公司的时候,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没有经验。”袁玉玉说。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迈普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大规模出口海外高端医疗市场的高性能植入式医疗器械制造商。去年,迈普医疗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今年9月搬入其新建大楼。
今年以来,许多科技公司从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搬进了自建大楼。这些企业是依托广州开发区独特的孵化体系和科技型企业的阶梯式培育计划成长起来的一批“小而不凡”的科技中小企业,成为具有特殊技能的“单打冠军”或“支教专家”。例如,广州何新仪器有限公司攻克了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实现了质谱仪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同行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其环境监测质谱仪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70%,在全球市场占比接近30%;捷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获得26项授权专利和190项软件著作权,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构建了完整的资质体系。
目前,广州开发区集聚中小企业 4万多家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00多家。其中,“专业化创新型”企业130余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51家。这些产业链和供应链上“小而不凡”的企业,正在成为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载体。
同时,广州开发区还瞄准产业基础薄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芯片、基础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并先后出台了“10大新产品”、“20大智能传感器”、“10大特色产品新产品”等政策,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多途径鼓励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助力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化。
促进双链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广州杰特生物过滤有限公司已在广州开发区扎根发展了23年。目前已成为国内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并于2021年被列为专精特新的国家级“小巨人”。2022年6月底,杰特生物二期工厂正式投入使用,预计产值近20亿元。杰特生物董事长袁建华告诉记者,未来,杰特生物除了自己用,还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打造产业集群,吸引更多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入驻,预计总产值40亿元。捷创智能还努力将捷创大厦打造成科技创新孵化器,建设集智能制造、智能办公、智能科技示范为一体的智慧园区。在促进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广州开发区,这些“做过大事”的“小巨人”企业,又要开始做“更大的事”了。他们搭建平台,拓展链条,丰富产业体系,督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链融合”。例如,迈普医疗在成为广州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的主要断链企业后,推动了更多国内外科技成果在大湾区的转化;何新仪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聚集国内外优势产业资源,实现国家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
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已建成5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49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0多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广州开发区将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高质量打造新型显示、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健康、集成电路四大新兴优势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延伸和放大核心优势,支持中小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关键技术,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同时,广州开发区积极构建“1+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了以广州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引领,以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一流大学为支撑的科技战略创新集群。目前,共建成众创空间6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1家)、科技企业加速器7家,打造了“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孵化链条。
优化商业环境
在“中小企业能做大事”第一演示馆里,“打造企业最接近成功的地方”的标语格外醒目。
中小企业没有好的开发环境也能做大事。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广州开发区一直是营商环境改革的先行者。2018年以来,该区陆续推出营商环境改革1.0至5.0版本,稳步实施改革事项321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创新经验做法39项。连续三年,营商环境便利度位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第一。
“如果说创新驱动应该站在‘小巨人’的肩膀上,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小巨人’站在商业环境的肩膀上。”广州开发区发改局局长杨元石说。因此,广州开发区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17年以来,广州开发区陆续出台“金十条”、“玉十条”等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同时,今年以来,着力于稳岗、留岗、稳畅供应链等。,该区先后出台7项政策为企业取暖、稳企,“金香玉”系列政策扩大到51项。
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方面,广州开发区率先探路,成功争取将广州开发区76项特色改革措施列入广州市试点。
“以前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人’。今后企业无需主动申请,政府会提前将政策信息与企业信息进行比对,自动向目标企业推送短信;企业只需要点击一次确认征收,剩下的全部由政府来做。”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熊卫国说。
为给企业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该区还在全国率先推100个智能秒批(核)事项,实现了“人工秒批”到“智能秒批”。在全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一个印章管审批”。一般工业项目基坑开挖阶段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平均为1.5个工作日,最长为3个工作日。该区还出台了全国首个“信托筹建工作方案”,即项目引进即筹建,征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以思朋汽车广州智造基地为例,该项目仅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3万平方米厂房的主体施工,部分厂房封顶。
“从我们企业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看出广州开发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和成绩。”在何新仪器董事长周振看来,如果没有政府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周到的服务,就没有企业的快速发展。(经济日报记者庞)据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被监管企业的意义。广州开发区聚集中小企业 4万元多家-详细介绍“中小企业可以干大事”示范区的创新。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什么是规范企业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