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序良俗是什么意思?,关于公序良俗原则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31 13:37:40

导读:公序良俗是什么意思?,关于公序良俗原则颜倩公序良俗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序良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普遍道德。2017年我国通过的《民法通则》中首次对公序

公序良俗是什么意思?,关于公序良俗原则

颜倩

公序良俗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序良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普遍道德。2017年我国通过的《民法通则》中首次对公序良俗原则进行了定义。关于认定行为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原则,我整理了一些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来看看吧~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或者公序良俗。

第十条民事纠纷应当依法处理;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可以适用习俗,但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裁判的意见

案例一:其以使用为目的,不申请注册多个与驰名商标高度近似的商标,违反了公序良俗,扰乱了商标注册秩序。

有记录在案的证据可以证明,内斯特公司不以使用为目的申请注册多个与驰名商标高度近似的商标,主观上是不正当的。该行为扰乱了商标注册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

案例编号:(2019)京行段第9953号

案例二: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情人”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未经配偶同意,事后未经配偶追认,将财产赠与第三人,属于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赠与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应属无效。本案中,薛某在与的婚姻关系期间与牛某发展为情人关系,明显违背社会主义道德和公序良俗。

案例编号(2019)琼01民段第3031号

案例三:在公共过道故意在他人房屋附近种树,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被上诉人李在上诉人房屋附近的公共过道种植树木,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应当予以清除。

案例编号(2020)冀09民段641号

案例四:保险条款约定的不适当的时间和条件加重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责任,可能导致被保险人的家属为了获得保险金而在治疗上偷懒,导致被保险人得不到充分的照顾和治疗,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

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自该意外伤害发生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内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情况下,本保险条款约定的时间和条件不当,会加重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责任,免除保险人应当承担的义务。而且该条款可能导致被保险人的家属为了获得保险金而在治疗上偷懒,导致被保险人得不到足够的照顾和治疗,违反了公序良俗/[/k0。

案例编号(2019)冀05民段第3166号

案例五:一方提交的视听资料所记录的内容属于记录人本人与他人的谈话。该行为不涉及个人隐私或其他商业秘密,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解释》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本案中,嘉兴公司提交的视听资料属于录音人本人与他人之间的谈话,该行为不涉及个人隐私或其他商业秘密。不存在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情况,不存在欺诈、胁迫、利诱等违法情形。因此,即使录音未经金鑫公司同意,仍可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

案例编号:(2017)川06民段第1162号

案例六:约定违约金明显过高。一般可以推定被告会正常要求法院降低违约金。如果人民法院不主动调整违约金的计算标准,将严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至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按未清偿金额每日5 ‰计算的违约金,虽然双方当事人均有表示,被告也未出庭要求调整,但违约金明显过高。一般可以推定,在被告应诉的情况下,通常会请求法院降低违约金。人民法院不主动调整违约金计算标准的,将根据当事人的约定作出判决。会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原则、诚实原则和公平原则,导致利益严重失衡。因此,我院根据职权作出调整,并参照民间借贷的规定,确定违约金按年利率24%计算。

案例编号:(2019)粤民初5203第1175号

案例七:按农村习俗举行婚礼后不结婚同居,不违反公共道德认知和伦理价值观,也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成和王同居时,都是未婚青年,按农村习俗办婚礼。可见他们感情的建立和沟通得到了家人和亲人的认可,周围的人也把他们当成了夫妻。他们的未婚同居并没有违反公共道德认知和伦理价值观,也没有影响社会的公共秩序,更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原则,但他们的夫妻关系没有。

案例编号:(2019)民初万0124第3233号

案例八:民间收养不存在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情况。

牟鹏于2004年4月被收养。虽然与志未按法定程序办理收养关系,但考虑到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收养关系存在差异,且收养行为是民间的历史传统习俗,原审认为志与之间存在事实上的收养关系。认为原审法院将民间收养行为理解为事实收养,虽然定义不准确,但并未违反公序良俗原则。故原审法院判决申请人支付彭被扶养人生活费并无不当。

案例编号:(2016)湘民审第1728号

案例九:双方约定用金钱、信任等手段将儿子招入军校,违反了正常的院校招生秩序,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是损害公共利益的无效合同。

赵某、王某、朱某在委托合同中约定,以金钱、信任等方式将赵某之子招入军校,违反了正常的院校招生秩序,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无法返还或者没有必要的,应当折价赔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赵、王、朱对委托合同无效造成的损失均有过错,均应承担相应责任。

案例编号(2015)南食民二终字第460号

洁玉

《民法通则》规定“民事纠纷应当依法处理;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这样,如果有具体的民事法律条款来规范民事纠纷,就应该先适用具体条款,不能任意选择原则的一般条款;其次,什么是公序良俗也需要结合社会道德观念和常识来判断,以确定具体民事行为是否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来源|聚法办案网、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等。

总结:以上内容对公序良俗意味着什么?,对于公序良俗原则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了解公序良俗是什么意思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