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递延收益方法,旧会计共享递延收益 账务处理流程递延收益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标准确认的未来期间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企业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
递延收益方法,旧会计共享递延收益 账务处理流程
递延收益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标准确认的未来期间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企业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Main 递延收益 账务处理
(一)与企业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应收或已收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应收或已收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和“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后期确认相关费用时,根据应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3)返还政府补助时,根据应返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和“其他应付款”。
案例:
【例1】2002年1月1日,政府拨付给企业A财政拨款1000万元(当日收到),要求购买大型科研设备1台;并且规定如果有剩余,留给企业自己支配。2002年2月1日,企业A购买大型设备(假设不需要安装)。实际造价960万元,使用年限10年。2009年2月1日,A公司出售了这台设备。企业A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2年1月1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1000万
贷款:递延收益1000万
(2)2002年2月1日购买的设备:
借:固定资产960万元
信用:银行960万元。
(3)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每月计提折旧分配递延收益:
借:研发支出8万元
贷项:80 000累计折旧
借入:递延收益83333(10 000 000÷10÷12)
贷:营业外收入83333
(4)该设备于2009年2月1日售出:
借:清理固定资产288万元。
累计折旧:672万
贷款:固定资产960万元
借:递延收益 3000 000
贷款:营业外收入300万元
【例2】2007年1月1日,A企业向银行借款500万元,用于某环保项目建设,期限2年,年利率6%。当年12月31日,企业A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贴息。经审查,当地政府批准按实际贷款额500万元给予A公司年息3%的财政贴息,共计30万元,分两期支付。2008年1月15日,第一笔财政贴息资金12万元到账。2008年7月1日,工程竣工,第二笔财政贴息资金18万元到账。项目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8年1月15日实际收到财政贴息,确认政府补助:
借款:银行12万元
贷款:递延收益 120 000
(2)2008年7月1日,本人实际收到财政贴息,确认政府补助:
借款:银行18万元
贷款:递延收益 180 000
(3)项目于2008年7月1日完成,开始分发递延收益。自2008年7月1日起,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借:递延收益 2 500
贷款:营业外收入2500元
我相信这里有很多想学会计的同学。可以关注边肖头条号,私信【学习】即可领取全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听15天的课程!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递延收益法和老会计分享递延收益 账务处理流程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你能了解递延。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