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宪法是星期几?,[宪法宣传周特价]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4
国家宪法是星期几?,[宪法宣传周特价]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维护国家团结、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党和人民集中意志的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保证。
02 宪法日的确认?
2015: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尊重宪法,学习宪法,观察宪法,保持宪法,应用宪法。
2019: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21年: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04中国的发展历史宪法?
1954年,为了巩固新政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宪法颁布后,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这一宪法进行了逐步修改完善,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五次修改逐步完善和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国家,完善了经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了人权保障等。
05 宪法的功能?
● For 国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规律,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它从根本上、宏观上决定了控制国家权力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所有国家力量来自宪法,服从宪法。“宪法至上”应该是法治之路的灵魂。如果没有宪法至上,就没有宪政,当然也就没有法治。
●为了法律
我国确立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了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一切法律不得违背宪法精神,一切法律源于宪法。
●为了社会
它需要法治的司法机关依法作出决定和伸张正义,也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只有公众提高了宪法的敬畏之心,对政府进行监督和督促,才能促进公权力在宪法和规则的框架内运行,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06宪法在中国有哪些内容?
07 宪法怎么修改?
宪法修改权限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全国人大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
宪法修改程序
1.提案:NPC常务委员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提出的提案。
2.表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08 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法律,人民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
09 宪法和我们个人有什么关系?
上下滑动查看↓↓
公民的权利有哪些?公民的权利是什么?
上下滑动查看↓↓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财产权、监督权、报酬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社会保障权、教育权和文化自由权。
公民的平等权利,宪法如何保障?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据此,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宪法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人格尊严?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宪法如何规定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创造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要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以劳动为主旋律国家鼓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时,有权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国家发展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服务。
国家以及残疾军人社保、烈士家属抚恤金、军人家属优待等。
国家和社会救助安排盲、贡、哑等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宪法如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少年、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应该注意什么?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其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和集体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宪法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人格尊严?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谁将进行宪法宣誓?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1宪法如何宣誓?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论述?
我们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促进宪法的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宪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2018年2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反映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2018年2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的宪法是符合国情、现实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好的宪法,是我们国家和我国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根本法律保障。——2014年,第国家宪法天作出的重要指示。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吸收新的经验,确认新的成果,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宪法、学宪法、守宪法、守宪法、用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k0]。——2018年,第五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
宪法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宪法落实的重要基础。——2018年2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坚持从青少年做起,把宪法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2018年2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2018年2月10日-13日,在四川调研时的讲话
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 2021 宪法宣传周主题海报
END结束
来源:央视新闻、新乡政法等。
编辑:张赵丽丽
学校:戴思伟沈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