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失泄密罪的立案标准国家秘密,常见职务犯罪释义|过失泄密罪国家秘密过失泄密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非国家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规律,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丢失国
过失泄密罪的立案标准国家秘密,常见职务犯罪释义|过失泄密罪国家秘密
过失泄密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非国家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规律,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丢失国家秘密载体,使国家秘密被不该知道的人所知道。
我国刑法在第398条中将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一并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违反保守/[k1/]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情节严重的,应予惩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此外,我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之一也规定了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前款行为而泄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本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为通常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掌握和理解国家秘密。但刑法第398条第2款扩大了对本罪主体的解释,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本罪,但在性质上不属于渎职罪。非国家工作人员过失泄露国家秘密且情节严重的,酌情按照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规定处罚。
由于本罪是过失罪,本罪的主体应当负有保守国家秘密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可以基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基于保密法律法规或规章的义务;二是基于业务和工作需要的保密义务;第三,因委托或合同产生的保密义务;第四,是基于某种事前行为应当承担的保密义务。如果发现国家秘密的复印件,应承担保密义务,也应承担泄密的法律责任。
二、本罪的构成要件
1.违反了保守国家秘密定律的规定。此处的保守国家秘密法不仅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还包括相关国家机关的具体保密规定。
2.漏国家秘密。“泄密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一)使国家秘密为不应知道的人所知的;(2)该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不能证明其未被不该知道的人知道。
3.主观上过失。过失漏国家秘密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过失。虽然行为人在认知上没有泄密的故意,在意志上没有追求危害结果,但客观上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违反了对保密管理制度的注意义务,导致国家秘密泄密或//。主观上的区别是过失泄密国家秘密罪与故意泄密国家秘密罪最重要的区别。
4.情节严重。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必须严重到构成犯罪。如果不是情节严重,即使有泄密行为,也不能以该罪论处。情节严重与否,应从泄密者的保密程度国家秘密、泄密次数、时间、后果、目的、动机、泄密前后行为人的行为和态度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判断。
第三,本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侵权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法释字〔2006〕第2号)规定过失泄密国家秘密案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应予立案:
1.泄露一项(件)以上绝密国家秘密的;
2.泄露机密级3项(件)以上国家秘密;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
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接入互联网,泄露国家秘密的;
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丢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相关信息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
6.其他严重情节。
四。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认定
1.行为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后又因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不实行数罪并罚,按照其中一罪从重处罚。由于非法取得国家秘密是行为犯,不一定要情节严重,所以应以非法取得国家秘密罪从重处罚。
2.军人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以特别法规定的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处罚。非军人过失泄露军事机密,构成犯罪的,仍然是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曹晶晶)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过失泄密国家秘密罪的详细介绍,以及对| 过失泄密国家秘密的常见解释。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大家了解过失泄露/[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