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计算公式为,松川仪表关键财务数据可疑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22 17:22:32

导读:经营性应收账款的减少计算公式是松川仪器可疑的关键财务数据浙江温岭是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近代因县城西温峤岭绰号“温岭”而得名。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全国百强

经营性应收账款的减少计算公式是松川仪器可疑的关键财务数据

浙江温岭是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近代因县城西温峤岭绰号“温岭”而得名。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全国百强县的温岭,拥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其中占比较大的是泵类公司,如钱江摩托、ASDA电气等。水、电、气作为三大基本“能源”,不计量就不能消耗,生活中随处可见用于计量的水、电、气表。如果以“温岭、电表、IPO”为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得到这个估值房的研究对象:温岭东部新区一家生产燃气表的IPO公司。如下所示:

发行人全称:浙江松川仪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川仪器”或“发行人”),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际控制人为林茂波、吴杰华。主要从事R&D、燃气计量仪表的制造、销售和服务。本次拟在创业板公开发行普通股1666.67万股,募集资金35.07万元,将主要用于年产120万只智能燃气表。根据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发行时的市盈率为22.87。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审计机构为卫慧会计师事务所。

第一,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发行方可能与创业板的定位不符。

燃气表诞生于19世纪的英国,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简单的转鼓式燃气表,到今天物联网中基于薄膜燃气表的智能燃气表。膜式燃气表是在詹姆斯·博格斯发明的干式燃气表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进而来的,也经历了189年的历史。膜式燃气表是智能燃气表的基础载体,其技术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迭代了。

现在世界各地使用的燃气表除了传统的膜式燃气表外,都是在膜式燃气表的基础上集成了数据传输和切断功能的智能燃气表。能量燃气表使用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产生了明显的技术迭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燃气表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技术含量高的可能是智能燃气表采用的数据传输技术。比如目前智能燃气表主流采用的基于2G、LoRa、NB-IoT的通信技术。

发行人还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燃气表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在短时间内快速迭代的可能性较小,燃气表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在基础技术层面也属于行业通用技术。即技术水平因素对燃气表生产行业影响不大。作为一家只生产隔膜式燃气表和基于隔膜式燃气表的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的公司,发行人产品线单一,技术创新能力普遍受限于行业特点和产品特性。其技术集成能力与行业内企业相近,发行人不具备明显的技术或创新优势。创业板有明确的“三创四新”的定位要求。从行业、产品、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可能是个问号。当然,通过对比魏星智能、先锋电子等同行业可比公司,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第二,研发支出的真实性存疑。

基于以上分析,发行人的行业技术迭代周期较长,燃气表本身的技术已经超过百年不变,而发行人产品涉及的技术为行业通用技术,发行人产品线单一,膜式燃气表本身的研发空间不大, 并且无线数据传输的通信技术应该不在发行人的研发范畴,这一点从发行人披露的项目名称中可以看出。 有理由推断发行人的研发支出并不多。但发行人披露的报告期内研发支出(下同)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发行人的R&D费用总额为3,840.5万元,R&D费用占营业总收入7.39亿元的平均比例约为5.21%。如果发行人年均营业收入在2亿元以上,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发行人的研发支出只需要不低于3%就可以保持其高资质,那么发行人为什么要保持5%以上的研发支出比例呢?

恐怕有三种可能。一是发行人实际年收入低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最低水平,即低于5000万元/年,因此研发支出比例应保持在5%以上;第二,为了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导向,有创新当然会有相应的投资;第三,来自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压力,发行人研发支出比例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结果。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上表中,发行人平均研发支出比例为5.21%,行业平均水平为7.25%。发行人平均占比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9.16%,接近低40%。由此可见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支出比例给发行人带来了多大的压力。

当然,以上只是推测的可能性。那么,在没有大量R&D内容的情况下,发行方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R&D费用呢?然后我们再来看发行人研发支出的具体构成。让我们看看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最大的研发支出是R&D人员的工资,占研发总支出的61.72%。

R&D人员工资支出比例如此之高,按理说发行人应该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R&D号。不足为奇的是,发行人没有直接披露R&D人员的数量,而是披露到2021年底,公司有72名R&D和技术人员。这72人中有多少R&D人员?在招股说明书中选择模糊的陈述,甚至尽量避免...

此外,上表计算的平均直接投资为每年340.28万元。投资是什么?如果是物资投入,每年300万以上会是什么物资?很混乱。

为了探究发行人R&D的真相,我们来看看发行人披露的研究项目。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发行人的七个研究项目的R&D进度出奇的一致,都是在方案设计和手动打样阶段。为什么他们这么含糊敷衍?而上述7个R&D项目的预算总额仅为1153万元,不足以支付报告期内任何一年的研发支出。也就是说,上述七个R&D项目的预算勉强够用一年。R&D将继续每年举行一次。基于此,估价之家估计,发行人可能要缺钱才能命名后续新的R&D项目,甚至江郎也会被榨干,因为燃气表只有一个关键词,除了发行人使用的关键词,与燃气表间接相关的关键词并不多。

就以上六个研究项目而言(除了第二个),都是燃气表的研发。但是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燃气表本身技术迭代周期比较长,膜式燃气表是一百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的基础产品。不知道上表中发行人所列的6个研发项目,正在研发哪些更先进的产品或技术、工艺……上表中平均160多万/项目的研发预算是多少?当然,发行人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报告期内已完成R&D的项目支出分析也是如此。

如果假设发行人的R&D人员是招股书披露的72人,就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0多个R&D人员负责一个项目,但项目本身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R&D内容,所以72个R&D人员中的绝大多数每天打卡打鱼,下班准时离开。这可能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可能是什么呢?在这72名R&D人员中,可能有一大批人是凑数的,但也没有那么多实质性的研发

那么发行方额外的R&D人员和研发支出从哪里来呢?答案只是从技术人员和生产成本上,这样也会提高毛利率。为什么不一石二鸟呢?

另外,关于R&D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任何企业对现有产品的改进都不一定能称为R&D …

第三,关联交易的合理性是一个谜

招股书披露,发行人唯一子公司上海盛川软件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川软件”)向关联方上海松川信息租赁房产及仓库。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上表第一行为盛传软件租赁的办公用房,招股书第二行披露租赁仓库,租赁面积共计1336.3平方米。

但是通过天眼潮平台查询,盛传软件最近缴纳社保的人数只有39人。一家39人的软件公司,租了736.3平米的办公场所,还租了600平米的仓库。办公面积这么大有必要一看就知道吗?租赁大仓库的目的是什么?每年共计102.64万元的关联租赁交易是否必要、合理?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如果确有必要且合理,能否推断发行人在上述租赁场所从事了生产加工活动?如果这一推论成立,那么招股书中是否如实披露了上述两处租赁场所内的生产加工人员及成本?发行人在上述合并报表中减少的6800万元营业成本是否与此有关?

四。收入的真实性或怀疑

收入是衡量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指标,没有之一。在仔细研究发行人的招股说明书后,估价之家发现其收入的真实性也存在较大疑问,具体如下。

01第四季度营收占比严重过高。

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营业收入的季度分布情况,估值所摘录的第四季度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报告期内,每年第四季度发行人收入占比最高。从上表可以看出,其第四季度平均营收占比约为36.24%。发行人第四季度占比高的原因是:“燃气表产品下游主要面对各大燃气运营商,参与集中竞价,按实际订单实现销售。燃气经营者的购买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季节性特征。从其实际采购安装进度来看,行业内多数企业呈现出“一季度销售低,四季度销售高”的特点。

据估值之家统计,2021年招股书上市的6家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第四季度营收占比最高,约为一半水平。不知发行人说明中的“大多数企业”一词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多数据支持其“大多数企业”的结论?

那么,发行人披露的营业收入季度分布是否经得起考验?从我发行人披露的企业所得税角度确认,因为企业所得税是按季度预缴的,第四季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比例可以直接反映第四季度的营收比例。发行人第四季度未缴纳所得税余额比例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的合计栏可以看出,发行人报告期末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余额平均占70.92%,也就是说发行人在报告期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也应平均占70.92%左右。这不是上述发行人披露的第四季度平均收入36.24%的零头,而是接近两倍的水平。

除非发行人财务会计水平严重存疑,所得税核算严重不规范,否则第四季度应缴纳的所得税和发行人收益的季度分配不会相差太多,但事实是两者相差近一倍。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增值税期末应付余额的比例来衡量每年12月份离境行人的收入确认情况来进一步论证。测量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发行人每年12月份平均实现年收益37.33%,高达三分之一,这一比例接近发行人披露的第四季度收益份额平均值。发行人是否有可能将12月份的收益份额描述为第四季度的收益份额?我们不知道。

如果对比上面两张表,会发现发行人2021年相关数据存在打架现象。按照12月增值税占比,发行人2021年12月确认的收入为58.07%,而发行人2021年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仅为全年的51.09%。单月确认的收入比一个季度确认的收入多。2021年10月和11月,发行人未确认收益甚至确认负收益...

也就是说,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收益季度分配情况的真实性存在严重怀疑,进而可以认定发行人很可能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对收益进行大额确认。当然,是否真的如此,除了发行人之外,保荐人和审计人员也是清楚的。

而有一定审计知识的朋友会知道,第四季度作为会计年度的最后一个季度,也是发行人最后一次虚增或调整收入,所以发行人营业收入虚增或调整的可能性很大。

合并报告显示可能有多记收入的情况。

在研究发行人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时,估价所发现了一个非常不正常的情况,即合并报表后的营业成本(非总营业成本)不增反减,即合并报表后发行人的营业成本比母公司低了近6800万元。但发行人的合并范围仅为一家公司,即上述盛传软件公司。我们比较了发行人和母公司的合并运营成本,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合并营业成本比母公司总营业成本少6799.08万元,近6800万元。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发行人唯一子公司盛传软件的运营成本每年为2000多万负。第二种是发行人为了提高毛利率和净利率,虚增营业成本6800万元。第三是报告期内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销售总额应不低于6800万元,发行人在合并报表时应冲减子公司的收入,但没有。

它是哪种?我们探索如下:

第一种情况,发行人唯一子公司盛传软件的经营成本每年为负2000多万元,显然没有事实上的可能性。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发行人为了提高毛利率和净利率,虚增营业成本6800万元,发行人的审计机构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不太可能冒着砸招牌甚至被投资者索赔破产的风险,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盖章。毕竟就在去年,广东钟政珠江会计师事务所被判对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承担24.59亿元的100%连带责任。

如果是第三个报告期,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销售总额不低于6800万元,那么发行人在合并报表时也应冲减相应的营业收入。我们还比较了发行人的合并营业收入和母公司的营业收入。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从上表营业收入的对比可以看出,发行人并未减少前述合并导致的营业成本,并相应冲减营业收入。相反,其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增加了45.54万元。因此,存在发行人未合并抵销至少6800万元营业收入的可能性。

发行人此举类似虚增收益,可谓进退不止。可以粉饰报表,美化业绩,比如提高毛利率,但毛利率是发行人的痛,下面会讨论;由于合并报表的技术错误,抵销的内部收益没有被抵销。发行方赌一赌的心态有点严重。

即使有这样的保险,发行人仍可能面临业务真实性的风险,即6800万元卖给子公司算什么...

03子公司营业收入与合并营业成本也是矛盾的。

发行人唯一子公司盛川软件是一家享受软件企业增值税纳税优惠的软件公司。此外,招股书还披露了上海盛传的退税金额,估价所据此计算了子公司的年营业收入。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子公司向母公司销售软件7842.29万元。由上可知,发行人合并营业成本并没有相应增加子公司营业成本,反而还减少了营业成本6800万元,即子公司营业收入7800多万元直接对应的营业成本无故消失,既没有形成合并存货,也没有形成合并无形资产。即子公司的销售收入与合并报表的营业成本存在严重矛盾,即子公司营业收入的真实性也存在很大疑问...

动词 (verb的缩写)主要财务指标(或数据)存在的问题

财务指标和数据对于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问题甚至是否优秀有着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而发行人在财务指标或数据上也表现出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01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发行人在招股书中披露,报告期内平均毛利率约为39.86%,高达近40%的毛利率与发行人所在的燃气表制造行业的竞争不相符。我发行人披露的毛利率与上述合并报表后剔除收入影响(调整)后的毛利率进行比较。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从上表第二行看,平均调整后毛利率为30.57%。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发行人毛利率因为收入没有冲抵,直接虚增9.29%,相对虚增比例为30.41%。如果考虑到生产成本分摊到研发支出中,发行人的毛利率会更低。发行人的盈利能力与同行相比如何?由于我们无法计算生产成本中分配给R&D费用的具体金额,我们将上表中调整后的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毛利率进行比较。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从上表最后一行的平均栏可以看出,发行人的毛利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9.29%,即比行业平均水平低近1/5。但发行人虚增营业收入,有意识地通过冲减收入而不冲减来提高毛利率,这可能意味着发行人由于产品线单一,盈利能力弱于行业平均水平,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常不利。

02净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估价机构选取近三年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可比上市公司中秦川IOT、金卡智能、魏星智能、先锋电子的净利率作为行业平均水平,与发行人剔除不吸引收益影响后的净利率进行比较。具体对比见下表:

从上表第一行可以看出,剔除未补偿收益的影响后,发行人的平均净利率约为10.94%,而行业平均水平为9.88%。在毛利率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不利情况下,发行人净利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0.67%。发行方是怎么做的?答案是减少期间费用。发行人三个主要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几乎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销售费用最低。我们对发行人的期间费用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率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比较详情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的销售费用率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尤其是2021年,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41.71%。发行人的销售费用率真的可以这么低吗?恐怕得打个大大的问号,管理费也是如此。如果压降期间的费用在现实中得以实现,一定程度上说明发行人的管理水平已经超过了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但如果只是在财务报表中得以实现,则直接说明发行人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存在问题。会是什么样的情况?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定论。

03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项目显示净利润为恶。

发行人披露了净利润调节至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表,评估机构发现其应收账款经营性减少、应付账款经营性增加的数据列报存在较大问题。发行人披露的两项数据列示如下:

评估机构根据发行人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数据对两项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如下:

上下表小计栏的差额为-11,869.80-1,003.32 =-128,731.20万元,这两个数据与现金流量表间接法下的净利润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以经营性现金流为参考标准,发行人可能涉嫌报告期内虚假净利润近1.29亿元,而发行人披露的报告期内累计净利润为144万元。即发行人可能涉嫌7.88倍净利润造假。

如果发行人真的涉嫌虚增净利润1.29亿元,那么发行人不仅达不到保荐书中两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的创业板上市标准,还会因涉嫌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而触犯政策红线。对此,保荐机构应进一步说明和披露。

此外,发行人还存在一些问题:员工平均工资每年增加1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外包费用每年增加50万元左右,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每年增加100万,未分配利润每年增加5000万左右。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有许多数据的变化与收入成比例。流动速动比率约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发行人短期偿债能力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相应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松川仪器作为浙江众多传统仪器制造企业中的一员,由于其产品和竞争优势不明显,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突出,且由于技术普适性,可能不符合创业板的定位,因此可能涉嫌虚列R&D支出,人为调整财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上市。从而表现出第四季度收入占比严重偏高、合并报表可能多记收入、子公司销售额与合并营业成本矛盾、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压降期费用实现净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非正常方式、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关键项目金额与主表数据不符等诸多财务指标问题。当然,还有关联交易的合理性之谜,以及是否存在表外成本的问题。

作为本文的结论,估值之家想说的是:企业上市是好事,资本市场也欢迎优秀的企业。好的企业也需要资本市场的帮助,但上市要量力而行,为上市而上市本身未必可取。

本文来自估值之家。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松川仪器可疑应收账款减少的关键财务数据经营性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了解应收账款减少计算公式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