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继续医学教育平台官网,中科院停用事件背后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18 21:18:44

导读:济南市继续医学教育平台官网,中科院停药事件背后知网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4月8日,网上流传一张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截图,称“同方知网科技有限公司(CNKI数据库

济南市继续医学教育平台官网,中科院停药事件背后

知网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4月8日,网上流传一张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截图,称“同方知网科技有限公司(CNKI数据库发布者)已暂停中科院CNKI数据库使用权。即日起,CNKI科学期刊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不能下载。”4月18日,中科院一名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截图邮件属实。

20年来,知网的数据库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的重要采购对象之一。然而,近年来,知网与许多学术机构和大学发生了冲突。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十年来,已有6所高校宣布停用中国知网,包括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原因是续费较高。

媒体报道的相关数据显示,知网在高校市场占有率近100%,在其他主要市场占有率超过60%。知网拥有超过6000万篇文献,核心期刊的收益率高达99%。

曾担任《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的朱剑指出,《知网》创建的大型数据库收集了所有具有传播价值的学术文献和期刊,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出版和传播,成功改变了学术交流的基本格局,大大提高了学术交流的效率。它的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随着我国学术的不断发展,知网模式掩盖下的新老问题一起暴露出来。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希望这一事件能够引起社会、学术界和商业机构对数据库商业运营模式的反思,以及相关部门对数据服务的规范。

中科院调整知网等数据库合作模式。

4月19日上午,新京报记者多方打探发现中科院有研究机构在邮件中告知学生,CNKI数据库(中国知网)价格连年上涨,全员开库成本已近千万。文献信息中心决定全额订购院级经费,面向全院开放万方数据库,与已经订购并面向全院开放的VIP数据库合作,保证全院中文期刊和中文学位论文的一般需求。目前中科院已为全院开放万方数据库和VIP数据库;全院接入CNKI数据库将持续到4月20日。

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考试系统提示的“学生已提交论文送审信息”。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中科院相关教育商务网站统计,截至4月19日,中科院中文数据库包含CNKI中国知网等14个数据库。

针对中科院中国知网即将停止使用一事,有中科院学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4月18日晚自习课,中科院有讲师组织过班级讨论,普遍认为停止使用知网是合理的。讲师还说知网毛利率太高,作者实际收入少。

据介绍,4月18日医院遇到知网下载服务不稳定的现象,19日才恢复下载功能。此前,4月8日,文献信息中心发布了《关于下载CNKI科技期刊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失败的通知》。

根据通知,2022年,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与同方王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商讨收费及订购模式。然而,经过多轮艰苦谈判,CNKI数据库仍然坚持收取近千万元的续费,而且CNKI给出的组团社方案在成员数量和每家公司的价格方面都相当苛刻。

此后,新京报记者就此事致电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接线人员表示中科院不会对知网停刊做出任何回应。

4月19日下午,知网发布说明称,2022年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调整为有需求的研究所团体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阅方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各机构选择订阅内容,近期计划于2022年完成组工、签署协议、开始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知网的前身中国期刊网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得到了国家多个部门的支持。

同方股份的前身清华同方股份于199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9年12月30日,中核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同方股份21%股权,成为同方股份控股股东,同方股份实际控制人由教育部变更为国务院SASAC。

中国知网的内容建设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有限公司承担,技术和服务由同方知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眼查显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有限公司是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明亮。Tongfang.com是同方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是第一批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互联网和电子出版机构。

所谓的收购价格年年上涨。

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知网作为一个市场化的商业机构,由于其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在知网手中拥有定价权的优势。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10年间,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因续费涨幅过高,相继宣布《中国知网》停刊。

武汉理工大学于2013年12月和2016年1月宣布停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学校图书馆曾公开明确指出,2010-2016年期间,知网价格涨幅超过132.86%,年均涨幅18.98%。

2005-2021年,同方知网历年毛利率趋势。图来自同方股份财报

知网收购价格的上涨也得到了相关高校的证实。

北京某高校教务处负责人洪老师提到,知网数据库的收购价格每年都在上涨。“我们学校的知网进价在100万以上,每年有5%~10%的涨幅。今年的报价比去年增加了15万。”他说。

根据厦门大学招投标中心官网披露的厦门大学“中国知网”数据库采购交易公告,该项目2019年交易金额为73万元;2020年营业额74万元;2022年营业额85.1万元。

根据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标办公室官网的数据,该校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采购项目2017年交易额为28.7万元,2019年为44万元,2020年为47万元,2021年为49.3万元。

“我曾经专门向学校图书馆提过,能不能在知网买一些杂志和资料?图书馆回复说我根本买不起,太贵了。”北京某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喆(化名)说。

此外,记者注意到,各高校购买知网数据库资源的价格也不尽相同,金额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

根据广州大学图书馆2022年电子资源单一来源采购公示(中国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总价为110万元。根据西南政法大学发布的公告,2022-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拟采购的商品或服务预算金额为170万元;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中文数据库更新项目(二)——中国知网通用数据库交易公告》显示,中标(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64.79万元。

“就像在餐厅点菜一样,知网提供菜单,买家根据需要打勾。”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解释了知网的收费模式:知网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子数据库。学科越多,买的子库越多,价格越高;另外,价格与购买者的用户数量和下载量有关。所以每个单位的进价都不一样。

江苏省某一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闫老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知网的资源价格也与并发用户的容量有关。“有时候我登录不了是因为同时登录的人数已经达到上限。允许100人同时访问和允许10000人同时访问,价格肯定不一样。所以价格也和学校人口的大小有关。”

颜老师做客知网。“知网实际上是通过OCR识别(字符识别)将论文数据数字化,同时编制系统索引,进行智能搜索处理,这些都会计入成本。而且每年都有数据加入,所以价格也水涨船高。”

一位曾在知网工作的员工向新京报记者透露,面向高校和图书馆的学术期刊产品仍是知网的主要利润来源,在销售过程中是重中之重。对于涨价的原因,该员工表示,人工成本是知网最大的支出,也是涨价的原因之一。

他表示,知网一直采用计件工资支付工资,增加了其内部运营的成本,而采购定价则根据内部成本进行调整。“这么大的文献量,靠人做产品,人工成本自然会高。”

“很少有学术机构能绕过知网”

事实上,大部分高校在停止使用知网一段时间后,还是继续与知网合作,最终以妥协告终。

北京某高校教务处负责人洪老师(化名)道出了学术圈的真实状态:“科研人员一方面离不开知网,另一方面又对知网的‘不断涨价’行为非常反感,进而产生反感和妥协。”

据了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知网数据库已经发展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的重要采购对象之一,也是学术研究者和学生获取文献的重要途径。前面提到的北京某高校教务处负责人洪老师,就指出了数据库对于学术研究者的重要性:“不了解文献和论文就做不了学术研究,不阅读文献就做不了研究。”

2022年,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发布《中国CNKI采购项目公示单源法征求意见》,指出:“中国CNKI系列数据库是唯一能同时提供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的全文数据库,核心资源的独家、排他授权比例很高,只能完全满足我校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

浙江安全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中国知网数据库(2022)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中明确给出了知网的数据容量。以知网子数据库之一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例,截至2022年1月20日,已收录期刊8540余种,全文文献总数超过6000万篇。其中收录了1970多种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和重要评价数据库的完整率高于95%;其他学术期刊的完整率高于93%。文献收集期完成率高于99%。收集期为1915年至今。

2016年1月7日,武汉理工大学正式发布《图书馆关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暂停下载的补充说明》。图片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官方微博

此外,知网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涵盖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截至2022年1月20日,已收录超过48.1万篇博士学位论文。其中,241家培训单位独家与CNKI合作;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涵盖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截至2022年1月20日,已收录硕士学位论文480.6万余篇。其中,464家培训单位与CNKI独家合作。

除了拥有海量的数据,知网在搜索和下载方面的便捷性也得到了肯定。洪老师说,除了收录的内容,知网还会对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包括做分类标记,支持关键词、标题、作者、全文、参考文献等多种检索方式。,可以实现“一站式搜索”。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记者注意到,该校图书馆2019年拟采购的“中国知网高校文献数据资源数据库系列数据库”,包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8个不同的内容。江苏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采购(2021)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采购需求清单显示,该校向知网采购了22个项目(数据包)。

“我是用知网的重度依赖者,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江苏省某一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闫老师(化名)指出,“全校几万名学生老师做科研,做论文。只能续,不能断。坏了怎么办?”

“国内很少有大学和研究机构能绕过知网。”有受访者表示。

公开毛利率超过50%

根据同方股份公布的2020年年报,同方王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亿元,净利润超过1.9亿元,毛利率达到53.93%。2021年上半年,同方王智主营业务收入约为4.9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893万元,毛利率为51.3%。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知网存在“低买高卖”的操作模式。一位就职于知网山西分公司的前员工表示,知网是一个版权交易平台,版税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分配。主要的收益分配参与者包括作者、知网、出版商和网络服务商。

该前员工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根据多年经验,将数据库资源打包卖给学术机构的“方式”最赚钱。他把知网里的商品比作“大型超市里的商品”。商品将根据一般学科进行分类。“用户需要什么,他们就会去批发。当它被大量出售以服务大型企业和学术机构时,它就能尝到甜头。”

但多位大学教职人员证实,知网上的学术文章多为大学的期刊文章和博士论文。论文一旦在期刊上发表,期刊编辑部将获得文章的版权,知网和编辑部将相应获得数据库出版的版权。所以,无论一个作者的文章被知网收录了多少,点击了多少,作者都不会拿到钱。

知网在对“客户”收取高额费用的同时,并没有向论文作者支付必要的版权费用。据多家媒体报道,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发表在知网上,作者本人只能获得100元现金和400元面值搜索阅读卡作为稿酬。作者的学位论文在知网上每下载一次,平台会收取15元-25元的费用。经过计算,100元购买的一篇博士论文,仅下载知网就能获利10万元以上。

2021年12月,90岁高龄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德新公开指责知网擅自收录100多篇论文并向用户收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据赵德新介绍,他的论文被收录后,不仅没有拿到一分钱稿费,还得自己给知网付费下载。

赵德新选择和知网打官司。最终,赵德新胜诉,其论文被下架,共赔付70多万元。事后,中国知网发表公开声明,向赵德新教授致歉,并表示将积极与相关期刊编辑、出版社沟通,妥善处理赵德新教授作品在知网平台持续传播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赵德新下架的100多篇论文都没有再上架。

上述就职于知网山西分公司的前员工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知网能成为各大高校不可或缺的“数据库”,主要是因为其依托独特多样的数据资源,而海量数据的背后,知网付出的成本很低。

这位前雇员进一步解释说,为了毕业,本科生和博士生必须将他们的论文上传到知网,并检查他们的副本。知网作为国内唯一经国家批准可以正式发表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单位,在各类学术机构中的认可度很高。久而久之,论文被收录到知网已经成为一种“认可”。上传论文的人越多,知网建立的数据就越全面。

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同方王智逐渐成为年营收数十亿的公司。

一位就职于知网的销售人员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公司承诺在拓展客户的过程中,销售人员每签一单,会获得5%-10%的提成。但由于近年来关于知网的争议不断,一些老用户和学术机构选择了放弃知网。

她讲了一个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案例。在访问用户时,用户问为什么每年都涨价。她支支吾吾地说,因为产品升级等新的增值服务,“很多时候,根本说服不了用户。其他公司的产品价廉物美。你觉得用户选谁?”

纸张重量检测灰色产业链

知网的另一个争议点是,其论文查重功能催生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从2011年开始,除了硕士研究生论文必须查重,教育部发文要求本科毕业论文也必须查重。当时,作为国内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检测机构,知网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必买榜”。

“论文查重”既是学生自查的一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论文抽样检查的一部分。据济南某高校毕业生介绍,知网上查重的费用挺贵的,一次查重就要200-300元。一般大学都会给学生提供一到两次免费查重的机会。如果超过,他们将不得不自己支付重复检查的费用。“今年毕业,我没有用知网。我用的是Vip,一篇6800字的本科实验论文,去17元之前查过重量。”

在电商平台,很多商家以“知网”的名义销售“论文检查”的服务,一张检查的价格超过百元。电商平台截图

新京报记者在电商平台看到,有不少商家出售“论文查重”服务,很多都是打着“知网”的名义,查一次价格几百元。学生为了顺利毕业,不得不一次次付费查重,高昂的成本给广大毕业生带来负担。“我身边几乎每个研究生和本科生都要花几百或几千元做体重检查,这是一种慢性病。”姚对说道。

其实这些查重服务并不是知网官方提供的,费用也没有进入知网的账户。2021年12月,知网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公告》,指出知网发布和开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一直只向机构提供服务,只允许检测本单位的论文。“知网从不向任何个人出售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网上销售的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都是通过非法或侵权手段获得的。”

王智相关负责人已明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电商平台上这些名为“王智产检”的服务是“假的”。

此外,一直以来,知网的霸主地位也奠定了其在数据库行业的“权威”地位。

知网从成立开始,就获得了别人得不到的资源。与后来者维普咨询和万芳数据上百家独家期刊相比,知网在知识产权方面优势明显,独家期刊的数量和质量远高于同领域其他运营商。

根据多家官方媒体报道的相关数据,知网在高校的市场占有率为100%,在其他主要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知网持有6000多万篇文献,核心期刊收益率99%。如今,知网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用户长期的使用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打破。

上述知网前员工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一个公司要做大做强,需要占领市场资源。事实上,知网已经买断了大部分期刊的版权,实现了垄断。”

为此,重庆丁盛嘉诚律师事务所律师沈波表示,由于订阅费用的上涨,许多高校已经中断了与知网的合作。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高校因种种原因被迫继续与知网合作,表示不可替代。他解释说,知网已经成为学术创作的刚需,高校不得不购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知网强大的定价能力。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继续涨价,可能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一司回复记者网上消息称:“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核实研究。”对于这个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部门在去年12月16日给出的答复是:“市场监管总局将核实研究。”

建议专家库定位公益属性。

讨论知网模式的优劣,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

曾担任《南大学报》执行主编的朱剑指出,上世纪90年代末,知网创立时,西方一些大型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已经搭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平台,聚合了各种信息。但在当时的中国,学术期刊比较分散,互不隶属,尚未独立建成拥有众多期刊的大型网络数据库平台。“当时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不得不另辟蹊径,在那个环境下建立知网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在朱剑看来,知网的诞生没有现成的先例。在20多年的时间里,知网创建的大型数据库收集了所有具有传播价值的学术文献和期刊,并进行数字化出版和传播。放眼全球,堪称独树一帜,成功改变了学术交流的基本形式,大大提高了学术交流的效率,其文献价值毋庸置疑。

然而,随着我国学术的不断发展,知网模式掩盖下的新老问题一起暴露出来。他说,“到目前为止,知网遇到的最大危机似乎是作者的维权,这也是提醒知网的一个信号,继续牺牲作者的利益可能会面临其无法承受的风险。”

正因如此,很多受访者表示,知网是借助国家政策和公共资源发展起来的,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不应该完全定位为商业公司,以盈利为导向。“知网作为国家支持的项目,发展到今天,其定位和价值有一定的特殊性。早期,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数据的价值,但知网对数据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商业利用,这与社会的期望有一些差距。”姚对说道。

在北京某高校教授张杨(化名)看来,为了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减轻科研负担,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科研公共产品,应该更多地由国家投入,覆盖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不应该从学者的知识创新中赚取高额利润。

此外,他指出,单个研究人员成果的下载量和被引用量可以形成一个积分机制来奖励研究人员。他认为,数据库应该具有半公共性质,应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下运行,避免类似数据库对知识传播形成壁垒,阻碍知识传播和创新。

至于价格机制,张杨认为,需要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举行公开听证会,在保证相关企业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信息请求成本和获取论文的门槛。

姚认为,数据库应该坚持公益性。“公益定位不是无偿的,而是基于成本的,或者作为公共基础资源由政府付费的。”他指出,知网可以寻找其他盈利模式,如拓展国际市场、翻译文献、输出学术成果、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创收等,也会被大众接受。

除了优化和改进运营模式,姚建议,知网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差异化定价,减轻用户负担。“保护一些群体,比如一些老年人,他们喜欢学习和阅读文章,可能没有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但可以在家里查阅电子文献。”

新京报记者冯琦冼云珍李梦晗

编辑陈晓曙校对吴兴发。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济南市 CME平台官网,中科院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济南市 CME学习平台有所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