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和受害人区别举例,真假“同学”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2-10 19:22:17

导读:受害者和受害人区别为例,真假“同学”如果同学/朋友在社交平台上突然问你借钱/还钱你该怎么办?遇到这样的帮助。一定要仔细鉴别!!一定要见面。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以防被骗!典型

受害者和受害人区别为例,真假“同学”

如果同学/朋友在社交平台上

突然问你借钱/还钱

你该怎么办?

遇到这样的帮助。

一定要仔细鉴别!!

一定要见面。

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

以防被骗!

典型案件

金山男子张在微博中收到一位住在美国的“同学”私信,称回国需要购买机票,因外汇饱和买不到,想让他帮忙支付。

张某信以为真,在没有仔细核实对方信息的情况下,将钱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购买机票。随后,“经理”称账号无效,需要重新转账,张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泄露秘密

01

为伪装成受害人的亲友交换昵称、头像、个人信息或者直接通过链接、压缩包、文件等方式盗取受害人亲友的社交账号。

02

不法分子潜伏在受害人的朋友圈或查看被盗账号的个人信息和聊天记录,了解其人际关系、谈话风格、生活习惯等。

03

假装受害人的朋友聊天。取得信任后,以各种名义借钱,要求扫码或汇款到指定账户。

警方提示

一个

不随意点击链接或不熟悉的文件,及时注销不用的社交账号;

2

在社交软件上,亲朋好友要借钱或转账,必须打电话或视频确认是不是自己。最好是见面验证;

如果陌生人自称是亲戚朋友,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他的常用号确认身份。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要在社交软件上发太多生活细节,防止被骗子利用。

来源:警民直通车上海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受害者和受害人区别例子的详细介绍,以及真假“同学”。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受害者和受害人区别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