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拿了我的身份证可以网贷吗,被盗用身份证和人脸后“被贷款”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17 19:56:40

导读:别人拿了我的身份证可以在网上借钱吗?他们是被挪用身份证和脸之后“贷款”的。自从我国全面开放网络实名登记制度以来,身份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你是否

别人拿了我的身份证可以在网上借钱吗?他们是被挪用身份证和脸之后“贷款”的。

自从我国全面开放网络实名登记制度以来,身份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你是否也习惯在手机相册里保存自己的身份证,方便查看和访问?

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称,接到国家反诈骗中心电话,得知有人盗用其身份信息注册小额贷款,目前已被警方成功拦截。帖子中说,这位网友曾经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盗版小说App,名为“碧曲亭”。App监控他的手机,从相册中获取身份证,然后用摄像头获取网友的脸部信息注册小额贷款。

这个操作技术上可行吗?侵权App可能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作为用户,如何防范?有专家表示,这种操作是可行的,一些贷款公司通过活体识别进行用户认证的不严谨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防止这种情况最直接最有用的方法就是不要轻易同意App的权限申请。

一个

一位网友被盗身份证照片和人脸然后被“出借”

近日,一位昵称为“文汶”的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称,他接到国家反诈骗中心的电话,得知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并注册了一笔小额贷款。原来,这位网友在一款名为Biquge的App上看盗版小说已经很久了。App监控他的手机,从相册中获取身份证,然后用摄像头获取“温暖”的人脸信息刷脸,注册小额贷款。

“警察叔叔已经帮我拦截了,我已经卸载了App。”“文汶”在帖子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仍然忧心忡忡。“真没想到是这样的App。幸好有国家的帮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小红书发布的帖子

“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在相册里留下身份证。”"我也有一个单独的文件夹存放所有的证书."“小贷软件只靠身份证图片和刷脸就能放款。”……帖子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并被转载至微博等其他平台。许多网友表示,他们总是有在相册中保存身份证照片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这时,他们都表达了“这太吓人了,防不胜防”的感觉。

身份证作为证明持有人身份的法律文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户籍、入学就业、信用公证等。都离不开它。杜南隐私卫士梳理发现,近年来因相册中身份证照片被盗而遭受财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除了盗取个人信息,注册小额贷款,还有受害者电子账户直接被盗刷大额资金的先例。

据悉,去年4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类似案件。当事人李先生在骑网约车时不慎丢失手机。司机通过翻手机相册发现了李先生的身份证照片,于是利用身份证信息通过手机验证码修改了自己的支付宝密码,盗走了账户内近3万元。

2019年10月,浙江宁波的冯先生在丢失手机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转走了1万多元。警方调查发现,捡到手机的嫌疑人在翻看冯先生手机相册时发现了他的身份证照片和银行卡照片,于是利用上述信息修改了银行卡的支付密码,将卡内的钱转走。

2

贷款审核不严,隐患大,App涉及各种法律责任。

App监控用户手机,从相册中获取其身份证,然后用摄像头刷脸注册微贷。这在技术上可行吗?此次事件中碧趣馆App有哪些侵权行为?你有可能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用户应该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北京汉华天妃新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根就此事表示,这种操作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其实现的前提是App需要有更高的权限——即用户已经授予App读取相册和相机的权限。他直言,在操作系统层面,目前几乎不存在用户明确拒绝授权后,App仍能读取相关信息的情况。

彭根还强调,小额贷款公司不严谨的认证程序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他指出,这类贷款公司通常需要身份证照片和活体识别(在认证场景中通过眨眼和张嘴来识别对方为真实活人的方法)进行身份验证,而这些公司采用的识别技术大多水平较低,很容易被犯罪分子“蒙混过关”。

他进一步解释说,首先,活体识别大多需要通过眨眼、转头、张嘴等方式进行验证。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摄像头一般不会对着自己的脸,而是有一定的倾斜。其次,活体识别,需要把人脸摆正位置,这样在和手机一样的状态下也能很好的识别。

“App通过对用户手机的监控来实现这一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因为面对摄像头的人脸不像拍证件照那么标准。”彭根指出,所有正规借贷平台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活体识别,这类小额贷款公司要求不严,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可能只需要一张(脸)照片加另一张身份证照片就能借给你钱。”

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王向南都隐私卫士分析,这款App在此次事件中可能涉及各种法律责任。

她指出,如果App读取用户相册和相机的行为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即使得到用户授权,也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合法权利,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说,其超越合法、正当、必要原则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也是要受到行政处罚的。

“(App)用户个人信息获取量比较大的,也可能构成刑事责任。”在王伟看来,如果App破解了用户手机或相册上的保护措施读取相关信息,也可能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或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刑事犯罪。“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也可能受到行政拘留、行政罚款等治安处罚。”

此外,汪聪还指出,犯罪分子窃取他人身份信息进行放贷,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是“被骗”。如果数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可能构成诈骗罪。“如果涉及金额较小,可能是民事责任,比如民事诈骗。”

谈及此次事件中贷款公司的法律责任,她直言,如果借贷过程中没有过错,小额贷款公司就是诈骗的对象,如果无法收回贷款,就是受害方,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其事先知道App的运营主体有违法行为,并配合完成了借贷过程,则可能要与App共同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不要轻易同意权限申请“最直接的3最好用”。

该网友的帖子在网上发酵后,评论区表示震惊、愤怒和无奈。与此同时,很多网友也在积极探索防范措施。

“不要留在相册里,真的需要支付宝截图”“可以以pdf的形式存在文件夹里,不能以图片的形式存在”“放在隐藏的相册里,App无权调用”……在分享经历的网友中,“不要在相册里保存身份信息”的声音占主导。

对此,彭根给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用户要在正规应用市场下载App,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盗版。“互联网上有一些视频和小说类应用,需要会员充值才能全部观看。如果你去找他们的各种去会员、免费、破解版来用,很容易出问题。”

其次,不要在手机相册中存储身份证、房产证、学历证明、户口本等包含个人敏感信息的重要身份证照片。这种情况有一定的风险。而“最直接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不要轻易同意App的权限申请。“现在华为、苹果、小米等品牌的手机都有记录app活动的功能。如果你发现有什么你不想给的权限,就把它关掉。”

杜南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在《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2021)》中提到,在150款被评估的app中,有89款在用户首次使用app时申请了超出其基本功能的非必要权限,占比近六成。30 apps在用户明确拒绝后仍频繁向用户要求使用某项权限,甚至有些app在用户连续拒绝11次后才弹出。

这也意味着,用户申请不必要的权限,变相“强制”访问,在当前的App市场并不少见。用户通常会因为受不了十次连续弹出的应用而被迫选择授予授权,这就给了App可乘之机。

在谈到用户防范的话题时,王指出,目前关于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法律法规很多,但用户在个人信息受到侵害时往往“姗姗来迟”。她认为,目前人们“很难发现自己的信息何时被非法获取和使用”,应该在立法和监管层面建立相关渠道,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王认为防范难度更大。她建议手机应用厂商对自己内置的软件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对用户下载的应用进行实时监控,因为“如果只是用户自己而不是电脑程序,是很难发现的。”

由杜南见习记者范文洋撰写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别人的“拿了我的身份证网贷,盗身份证和“贷”在他们脸后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结识他人拿了我的/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