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最新版,常识: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NPC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NPC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最新版,常识: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NPC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NPC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6月29日NPC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已修改)传染病有哪些类别?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将传染病分为三类,即:A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B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结核病、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C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同时规定,根据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向社会公布。三种B 传染病可以直接拿
A类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由国务院卫生部门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后,可以按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SARS、炭疽、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然是乙类传染病,但传染性强,危害大,如果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容易贻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传染病防治法”特别规定,A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由这三种B类传染病直接采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区传染病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并公布,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
疫情报告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履行职责的人员发现“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时,应当按照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或者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军队医疗机构发现规定的疫情时,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准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发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发布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疫情信息。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流行病控制措施
(一)可以采取强制隔离治疗。“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对病人和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3.医疗机构对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当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并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隔离期满前拒绝隔离治疗或者擅自离开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应根据病情采取必要措施治疗和控制B或C 传染病患者的传播。(二)相关场所可以采取封闭等措施。传染病发生疫情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公告: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戏剧表演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2.关停、停业或停课;3.封存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及相关物品;4.控制或扑杀受感染的野生动物、家畜和家禽;5.对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地方进行封闭。(3)可以对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当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的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和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封锁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但是封锁大中城市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封锁干线交通或者边境,由国务院决定。定点医疗机构不得拒收传染病患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指定具备传染病治疗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治疗任务,或者根据传染病治疗需求设立传染病医院。医疗机构应当为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现场抢救和会诊治疗。应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将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治疗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资料复印件移交给具备相应治疗能力的医疗机构。苦难传染病困难群体救援和疫情处置人员津贴补贴。
国家向患有特定传染病疾病的人提供医疗援助,并降低医疗费用。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和疫情现场处理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健康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津贴。总结:以上内容是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最新版的详细介绍,常识:传染病防治法。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有帮助和价值。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