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操作总监和总经理谁更老,总经理的第一个责任是什么今年,应急管理部、国资委在某石化公司开展安全生产约谈时,应急管理部副主任孙广宇深刻指出:要敢于正视,勇于刮骨疗毒、祛腐生
操作总监和总经理谁更老,总经理的第一个责任是什么
今年,应急管理部、国资委在某石化公司开展安全生产约谈时,应急管理部副主任孙广宇深刻指出:要敢于正视,勇于刮骨疗毒、祛腐生肌,坚决克服以下错误倾向:认为安全生产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三管三要”没有严格落实,业务部门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管理部门没有权威,成了背靠背的部门。全面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到位。
中石化作为国内安全生产管理的排头兵,对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很低,更不用说其他企业了。这种现象几乎是中国各行各业的通病,也是我们安全工作的主要症结之一。
现在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安全组织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企业,但为什么事故还是那么多?
“察言观色”很重要——在安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精神饱满,神清气爽;事故频发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情绪低落,士气低落。现在关注企业内部的制度生态,就是制度之间的关系。考察一个企业的安全重要性,要看安全管理组织的状况。安全管理机构地位高,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威,说话才能有人听;安全管理机构地位低下,安全管理人员是夹着尾巴做人。没人敢“得罪”,所以生产无法保证安全。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说,“一个组织是否重视某个想法,只要关注他们安排的领导团队就可以了。
”我们之所以单独拿出安全机构的地位说事,是因为,一个企业是不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不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管理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早年是中石化下属企业的经理。1987年,他升任中石化副职总经理时,安全部门只是生产部下面的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五六把枪”。他主管生产后,将安全部门升级为安全生产监督局,与生产部门处于同一级别。1992年机构精简,由于总公司高层意见不一,安监局降回五六人的安全处。结果,当年中石化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第二年,中石化重新组建了安全生产监督局。近年来,很多人都说中石化是中国最好的超大型企业,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安全组织在中石化的强大地位。
有一个关于“五官争功”的小故事——年终总结评比评选先进科室。CEO的“头”让每个部门发扬表扬和自我表扬的精神,推荐自己或别人。销售经理“寇寇”说,他们打开了市场,他们为好的利润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品控部经理“眼”说,销量好是因为质量好,品控部的功劳跑不掉;R&D部门经理“耳朵”说,产品好是因为设计好,没有R&D部门的设计好;财务经理“鼻子”说效益好是因为成本控制得好,财务人员也没少管...所有部门都加入了争创的大合唱,只有负责生命健康的安全部经理无话可说,仿佛这一年除了花钱什么都没有。
最高领袖最后说,鼻子眼睛耳朵“五官争功”,都觉得重要。两者真的都很重要,但是你知道谁最重要吗?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五官就不需要了。
这个故事是在说,安全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没有安全,所有其他工作都将是徒劳的。
再举一个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例子。中海油南海油田的施工单位中,有一家来自美国的菲利普斯公司,对安全保卫部门的态度非常明确。菲利普斯规定,生产管理的第一要义是安全,没有安全和环保就不能进行生产。公司有几个部门,其中安全管理部负责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HSE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健康、安全和环境。将安全、员工健康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是国际安全管理的大趋势。国内一些企业在引用HSE管理时加入质量管理内容,称为QHSE部。按照公司规定,HSE部门是第一部门,其他部门的负责人都可以聘用,除了HSE部门负责人必须是国内培养的有经验、有系统工程知识、擅长安全管理的人才。
我们的企业应该由此得到启发,知道企业中哪些部门最重要。
主管安全、人才、效率三个部门要处于领导地位,坐在会议的前排,发文件在最前面。国内企业的管理逐渐现代化,组织结构也逐渐科学合理。企业的职位出现的顺序是财务总监、市场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不存在的。而保安总监这个职位在国内很少见,而外企尤其是高危行业却很常见。有人觉得,“安全总监”,这名字不就好听了吗?你不能这么说。如果一个企业中总的安全管理部门的级别和各个部门的级别一样,管理安全工作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监管力度也不大。
外企越来越意识到,如果安全组织的领导只是一个普通的部门经理,很难有足够的权威,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洗衣单现象”——各部门把安全管理部门当成一个洗衣单,把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扔到安全管理部门的“洗衣单”里。
“安全总监”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安全管理机构的领导变成了总监,级别比各部门领导要大一级或大半级,具备较强的安全专业技能,拥有较高的资质,主要负责监督工作,独立行使安全生产监督权利,拥有很大的监督权和处罚权。目前有CEO(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运营官)、CFO(首席财务官)等。,而安全管理被称为“CSO”。美国“9·11”恐怖袭击后,安全问题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SO(首席安全官)应运而生。时代华纳在线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和其他大公司也成立了公民社会组织。CSO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含义。他们有的负责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有的负责防止企业网络被黑客攻击,还有的主要负责保证所提供产品的性能安全。CSO的评论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被称为“首席安全策略师”。职责范围要求CSO从管理角度而非技术角度预见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够指挥和处理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著名的“猎头”公司——克里斯蒂安?詹伯斯公司调查了财富1000强公司的390位首席执行官。高达95%的人表示对CSO感兴趣,25%的人表示准备雇佣CSO,8%的人已经开始招聘CSO。
国内外工厂管理者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说法很普遍。但无论是安全总监还是CSO,国内企业都很难找到相应的领导岗位。我们分管安全的副职领导也是分管生产的,不专门抓安全。这就容易在生产紧张的时候忽视安全,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花在安全管理上。
常说“有所为才有地位”,但对于安全管理来说,这句话得反过来,“有地位才有所为”。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位置重要的时候,才能做出重要的决策,发挥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机构成为企业的第一部门,有了第一部门的权威,整个企业才能形成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看看以下网友提供的真实案例:
一天下午,在XXXX,一家集团公司正在举行年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汇报年度工作。
他说:‘我们公司去年的销售业绩非常好,利润增长了近10%。该公司在一些新市场取得了许多突破。在不改变人员,不增加生产线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了20%。
他说着,声音越来越大:但是我们的安全问题相当严重。去年,我们发生了一起机械伤害事故、一起火灾事故和20多起工伤事故,比去年多了8起。我们还被政府应急管理部罚款10多万,被环保部罚款5万。要不是王总经理找人协调,公司早就停产整顿了。
这时,会上99个负责人都转到了公司的“安全总监”!
不料,保安总监张‘刷’地站了起来,大声说:‘请不要这样看着我!’
执行副总裁张问:你以为这些出事的员工是我招的?执行副总裁摇摇头。
然后他问‘我是不是要讲他们的部门级安全培训和班组级安全培训?
后来我指着主管生产的副总问:是我安排他们上班受伤的吗?
然后指着装备部的领导问:是我采购的有问题的设备吗?我安装设备了吗?我负责日常维护吗?
被问的人当然只能摇头。
既然安全部门不负责招人,也不负责安排人员操作、设备采购、安装维护,为什么出了事大家都看着我?安全总监张一连串的话惊呆了所有人。
张接着说,“这个机械伤害事故是今年发生的。我们安全部门去车间检查的时候跟我们说了多少次?机械齿轮不能外露,要么加个安全罩,要么买个机械光栅装上。有人听吗?”准备买机械光栅的时候,从设备部推给采购部,采购部推给财务部。最后你说什么?因为太贵了,还在购买中!已经购买两年了,一直没有落实。这笔钱能省下来吗?有火灾的地方就有隐患。保卫处也下发了整改通知,提出了整改方案。但是公司为了省那笔钱最后改了吗?甚至小心翼翼地储备一些灭火器。如果后来出了事,是不是安全部门的问题?
安全部门就是菩萨,也保佑不了你们整天这样麻痹和侥幸呀!还有工伤的问题。我受过多少次训练?我恨不得一天讲一次。我们安全部门在进行公司级教育时,明确了公司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要求。但是当他们被分配到岗位上的时候,各个部门和车间是怎么教育他们的呢?视而不见。为了赶进度,不要求操作规程。怎么能做的快?你在纵容他们违反规章制度。然后出了事就怪他们不小心,说他们安全意识低。
还有这个违规问题。6月14日,我们保卫科同事下去检查,发现车间小李违规。他按照公司制度拍了照片,准备给他罚款。但是他说了什么?他说车间正赶上生产,天气又这么热。与两个人做的工作相比,我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事情。你的安全部门什么都没做。为此发生了争执,差点把我们安全员打了。
刚才副总提到生产线没有增加,技术没有提高,员工数量没有增加,但是产量增加了。产量的增加是如何实现的?你觉得这跟发生了多少工伤有关系吗?
这么多工伤事故?真的是我们运气不好吗?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很幸运,没有发生任何严重的火灾事故或工业事故?但照这样下去,也不远了!
出了事就找关系攻关,花大价钱摆平,不反思事故根源。
不思考我们的管理体系有没有问题,不花钱对设备进行整改,这就是高层领导的问题,领导们在做错误的导向,这种导向只会让中层领导更加忽视安全,只会让底下的基层班组长们把心思全放在生产产量上,安全,就凭运气吧!等着出大事故吧!当那些地方领导有危险的时候,谁来处理?当时你当庭对法官说:都是公司保卫处和我的问题!一个月给我一点工资,你还想让我替你背黑锅!
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问题。我们掌握的是高层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安全管理是否系统化和落实,生产进度,员工疲劳程度,设备保护等等。如果存在安全问题,也是以上原因导致的安全问题。
生产一定要安全!查一下安全生产法,查一下应急管理部的相关文件,看看安全责任是谁的?我不会帮你搬这个锅的!
安全部门能做什么?现在我们安全部门去车间,大家都很反感,甚至员工都很自信,如果我们不做业务,就会找茬,影响生产。所有员工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每个人、每个部门未根据业务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整天紧张有什么用?视察、培训、会议都没少组织,但是哪个领导听了?我们每个季度开一次安委会,很多领导不参加。生产线上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生产。几个领导会打电话说,我管不了那么多。机器必须启动,产量必须保证。
每当我们开会时,首先要谈的就是安全。如果我们的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如果我们发现了可以及时整改的隐患,如果我们增加一些安全投入,如果我们的下属向上级汇报工作,首先汇报的就是安全工作。我想:我们的安全问题不会成为问题!
安全不是主要工作,但安全是第一工作。
生产一定要安全管理,你这种态度迟早会惹大麻烦!别想让我帮你背锅!
我有点走样,因为我们经历了那么多意外,我们领导的观念还是没变。我很着急,经常半夜睡不着。晚上电话一响,心里咯噔一下,怕厂里再出事。怕自己成为意外案例被判刑!这些年来,我建立了相关的安全制度,但无法实施,能力有限。真不知道怎么影响你对安全的看法,怎么科学系统的管理安全。
这几年,我也很累!现在,你可以继续开车了。
我明天来公司补办手续!
安全员每天都在忙什么?
上一代人太懒了。此生平安。
上辈子不算太辛苦,但这辈子很安全。
保安人员经常拿钱去卖卷心菜,
忧国忧民。
背着责任比泰山还重!
员工眼中的安全员是这样的:
破坏别人的利益
安全官员:这里不允许吸烟。
员工:真的是你说了算!
影响别人的工作积极性。
安全员:戴安全帽和防护面罩。
雇员:你又来了。你看怪不怪
办公室同事眼中的安全员是这样的:
告发别人。
安全员:这个工具放错地方,把消防栓堵住了。拍个照片矫正一下。
同事:啧啧啧,又来了。有什么存在感?
同事:你又要打别人的小报告,有人要被罚款了。
与他人争夺资金。
安全员:今年老板终于拨了一部分钱用于安全。真的不容易。
其他部门同事:这个人争取资金是为了什么?他通常做什么工作?又是什么?
老板眼中的安全员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不呢?钱第一。
安全员:老板,你看今年能不能给点安全经费?我们能......
老板:没钱!
生产必须安全管理。
安全伴随生产而来,是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安全完成的,没有人监督。生产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安全问题。如果没有生产活动,就不会有生产安全问题。就像开车一样,不开车,自然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但是,当你开车时,你必须对你所驾驶的车辆的交通安全负责。这时你说:“我是司机,我只管开车,不管路。交通安全工作公司领导安排专职安全监督员负责。他们是安全部门,也就是专职安全监督员。我没有交通事故责任,可以随便开。”
这样的奇葩现象在国内企业中屡见不鲜,因为领导认为安全部门就是负责安全的,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当然是安全部门的责任。法官也是这么想的。
再比如,一个保安经常对同事说:“不要在河边走,会把鞋弄湿的!”甚至为了这件事,同事被罚了人民币,但是同事不听也不听他的心情。结果他不仅湿了鞋,还掉进水里淹死了。调查责任时:“专职安全员培训不到位,监管不力,风险分析不足,安全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存在漏洞和不足等。”“如果一句话还不够,还有更多的可以列举。责任要有人承担吗?
为什么责任不能实现?你为什么不听?另一个原因是,一般来说,企业中的安保人员属于弱势群体,意见轻微。资源掌握在生产管理人员手中,需要投入资源进行事故隐患的预防和整改。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财力资源,安保人员在资源权利方面基本上手里什么都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更何况责任的主体已经偏离了。安全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伴随着生产活动,由操作者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并融入到每一个工艺过程中。怎么能一个人把安全拿出来,还要靠别人监督!而我根本拿不到!这是不管生产安全造成的各种流氓行为的根本原因,没有之一。
新《安全生产法》于2021年6月10日发布,9月1日起施行。新法的发布,预示着“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时代的到来,安全不再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
新《安全生产法》第四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十九条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修改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新《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责任的定义更加明确,增加了“三个必须”原则:行业必须安全、企业必须安全、生产经营必须安全!
落实“三控三要”
除了企业要根据法规要求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编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外,还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个人安全行动计划。个人安全行动计划是指企业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把自己的安全职责、怎样管控业务安全风险和怎样发挥安全领导力转变为相应具体的行动清单,然后落实到对应的每个周期时间里。例如:高层领导可以以年度来做计划表,把这一年需要做哪些安全工作列成清单,然后再分解到对应的月份里,有哪些是每个月都要做的事,有哪些只需要个别月份做。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季度或月度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再把具体的工作行动分解到对应的某一周里。总结:以上内容是对总监和总经理谁的操作年龄大,以及总经理中第一个责任是什么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总监和总经理是谁有很大的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