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领导班子,数字经济|来了去年年底,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庞煤矿通过河北省智能煤矿验收专家组验收,成为河北省首批智能建设示范煤矿之一,这意味着河北省智能
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领导班子,数字经济|来了
去年年底,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庞煤矿通过河北省智能煤矿验收专家组验收,成为河北省首批智能建设示范煤矿之一,这意味着河北省智能煤矿建设开始发力。
智能煤矿是什么样子的?与传统采煤相比,其优势在哪里?对煤炭开采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记者在邢台市内丘县东庞矿采访。
远距离一键采煤成为现实。
“所有参数符合要求。现在启动系统。”日前,在东庞煤矿21110工作面,第一综采队司机徐睿按下“启动按钮”,远处的采煤机轰鸣,割下的煤块像水一样倾泻而下。
徐睿在煤矿工作了十多年。以前煤矿工人都要被采煤机“盯梢”,一刻也停不下来。上班后,他们经常累得满头大汗。现在,经过专业培训,他可以通过电子屏幕远程控制和观察采煤机的运行状态,工作环境大大改善。
“亲自开矿一键远程开矿,是几代煤矿人的梦想,如今在东庞矿已经成为现实。”徐睿说,通过远程智能操作系统,依次启动了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和采煤机。采煤机割完煤后,液压支架随之移动,输送机滑到位,支架自动收回或打出。“黑金”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地面,所有操作都是自动化的。
东庞矿信息中心主任魏勇勇介绍,东庞矿的智能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东庞矿大力推广机械化,成为河北省先进机械化生产矿井。2000年起,引进无线通信系统,对煤矿设备、调度室、井下环网进行信息化改造,使离线数据线升级。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2020年11月,国家提出建设智能示范煤矿,推动了煤炭开采方式从炮采、普采、综采向智能开采转变,奠定了能源领域“新基础设施”的基础。
东庞矿顺势而为,加快智能化转型升级,集中推广钻装锚固机、先进液压支架等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加快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融合”建设步伐,逐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智能化矿井格局。
去年3月,东庞矿河北省首个智能架空综采工作面——21110智能综采工作面正式投产,实现了减员增效,每个生产班减少工人11人,工作效率提高64.7%,缓解了井下人员制约问题。
新年的气氛。在吸收厚煤层智能开采经验的基础上,1月13日,东庞煤矿首次对平均厚度1.3m的薄煤层6201工作面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应用电液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沿空留巷开采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智能开采水平。
地下矿井装备了“智能大脑”
“位移传感器工作正常,齿轨轮工作正常……”在井下600米的东庞矿综采工作面集控中心,综采二队副队长徐国峰按下按钮,记录着数据。
徐国峰认为,煤矿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采煤、掘进等每台机器上都安装传感器,通过光缆、信号线将运行信息传输到井下集控中心,再汇总到地面控制室,实现井下与井下的互联互通。“集控中心就像一个人脑,远程控制着煤矿所有的智能设备。”徐国峰说。
庞煤矿大部分工作面位于井下600米至1000米,地质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影响数据传输效率。在河北联通的技术支持下,东庞矿建立了5G基站,利用5G的大带宽、高速、低时延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过去,从指令到机器响应需要数百毫秒。现在只需要20毫秒,各个作业点的画面和数据就可以实时传回地面。这就是5G网络的即时反应。”徐国峰说。
在冀中能源集团的整体规划和部署下,石煤煤机公司为东庞煤矿5G智能矿井建设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实施了掘进工作面5G网络布局方案、智能掘进控制系统关键技术、5G网络、成套设备调试等重点工作。
“智慧矿山建设的难点之一在于精准定位。”石煤机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李说,煤矿设备在井下作业时会不断地在空间移动。为了实现精确定位,他们采用了光纤惯性导航的精确定位技术,可以实时跟踪目标的位置,自动生成并记录其移动轨迹。
此外,他们还在东庞矿实施了仿形切割、自主切割、视频监控和双向语音对讲、视频识别人员接近报警、故障自诊断和信息推送等多项智能化技术,减轻了矿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真正做到了减员增效。
“煤矿生产涵盖运输、供电等30多个子系统。由于设备来自国内外各个厂家,数据端口和标准不一致。”魏勇勇说,通过数字化改造,东庞矿各类设备数据将统一整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去年,冀中能源建立了3个智能集控中心和7个智能工作面,原煤工效同比提高5.8%,采掘工效同比提高3.6%。单孔月推进量和各单位综采煤巷月产量屡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2021年5月,省发改委、省应急管理厅、河北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时序、标准要求和技术路线,确定东庞矿等4处煤矿为河北省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
专家认为河北省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建成后,将形成创新示范效应,对河北省其他煤矿的智能化发展起到引领和标杆作用。
提高安全管控的智能化水平。
出于安全考虑,许多煤矿禁止携带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下井。然而,在东庞矿,记者看到了很多拿着“手机”的井下工人。
“这是一部‘双控’系统的矿用手机,在矿上统一发放。它具有图像捕捉、数据上传、隐患审查等功能。”在东庞矿的每个工作面,安检员白延海都拿出自己的“手机”,对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拍照、录像。
它是煤矿安全的生命线。作为东庞矿“双控”信息平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庞矿配发了近200部矿用手机作为安全检查人员的“执法记录仪”,用于现场抓拍取证,确保隐患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实现了安全检查过程中的图像留存、数据集管控、信息共享。
随着矿井开采的逐步延伸,原有的瓦斯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采掘衔接的需求。为实现煤矿瓦斯精准治理,东庞煤矿在大数据和物联网支持下,在河北省21218工作面探索开展了首次“定向顺层钻孔”消突试验,改变了传统的“底板岩巷、跨层钻孔抽采瓦斯”模式,使用深孔钻机钻定向顺层孔,使瓦斯无处藏身。
“与过去相比,定向顺层钻孔可以减少545个瓦斯抽采孔,提高抽采有效时间。平均排水浓度达到8%以上,效果是普通顺层钻孔的3倍以上。”庞矿瓦斯治理科副科长郭介绍,21218工作面轨道巷施工期间,日掘进速度7.2m,巷内回风瓦斯日均浓度最高0.24%,实现了瓦斯“零预警”、“零超限”。
据计算,“定向顺层钻孔”消突试验整体成功后,可减少穿层钻孔、水文地质钻孔等一系列钻孔工程量,预计可减少底板岩巷综合投资1700多万元。
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东庞矿加大了智能安全管控建设力度,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工业互联网+中的安全生产”场景应用,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技术人员还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制造发明了泵站防跑车保护装置、巷道伸缩式喷杆、带式输送机尾部防跑偏装置、远程注浆系统等新设备、新工艺。,助力智慧煤矿和安全生产建设。2021年,冀中能源11项技术创新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3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28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河北日报记者龚先云)
关注河北新闻网,从河北获取最新消息。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领导班子、数字经济|来了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有所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