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什么意思,企业如何进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企业在以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应纳税所得额时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什么意思,企业如何进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企业在以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应纳税所得额时形成的差额,以后转回时减少。
转回
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企业在未来期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那么,企业如何进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呢?
让我们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某企业某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 2019年的账面价值(不考虑折旧)为300万元,计税依据为450万元,不考虑期初递延所得税。其会计处理方法:
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300万元2.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450万元。3.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50-300万元)* 25% = 37.5万元。4.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7.5万元。贷款:所得税费用37.5万元。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当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两者的差额(本例为150万元)确认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税率确定递延/[根据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时,企业一般应每天进行资产负债表。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该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低于税法规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金额,这将导致能够冲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所得税税的形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需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由于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不同,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当期,满足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当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该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较少,根据税法允许税前扣除后的金额。两者之间的差额可以减少企业以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应付款所得税,因此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第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实质上,该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是税法规定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的减少额。此时,如果满足条件,就可以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此外,根据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收抵免,也可以作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简言之,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当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确认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税率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进行比较,最终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
我是容止聊天管理。欢迎继续关注财经话题。2022年5月2日
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什么意思,企业如何进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帮助和参考价值。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