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亿是多少钱,截瘫父亲发现自己9岁儿子偷东西玩游戏来源:潇湘晨报来源|潇湘晨报记者|曹伟半年前,湖南湘潭的王先生因工伤截瘫住院,花了60万医药费。当他还在医院的时候,他从家里
1亿是多少钱,截瘫父亲发现自己9岁儿子偷东西玩游戏
来源:潇湘晨报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曹伟
半年前,湖南湘潭的王先生因工伤截瘫住院,花了60万医药费。当他还在医院的时候,他从家里得知了一个消息。他9岁的儿子小杰(化名)最近在“233乐园”游戏平台充值2万多元,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王先生说,今年9月份左右,小杰在平台上充值了2000多元。被家人发现后,向平台投诉,平台返还一半。但他让家人签了协议,约定如果有充值,视为监护人同意,不办理任何退款。
王先生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的儿子和奶奶平时住在一起。提交第一份退款申请后,孩子奶奶收到了花呗的催款信息。查询后得知,孩子通过支付宝充值了18000多元。但联系平台退款后,平台不再受理。
潇湘晨报记者联系了233天堂游戏平台的主体公司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对方回应。经内部核实,家长第一次申请退款成功后,该账号已关闭充值功能。还有就是订单没有退款是因为家长第一次计算退款金额错误,没有申请一次性退款,属于家长缺失的部分。公司收到记者反馈后,已联系用户,客服将协助用户补充订单。
回应称,如果用户第一次以未成年充值为由要求平台退款,平台会与用户签订承诺书,约定监护人承担相应的家长责任。如果由于家长监管不力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公司将不予退款。希望家长保护好自己的手机和相应的支付密码。
父亲因工伤截瘫入院,
9岁儿子玩游戏3个月充值2万多元
王先生今年34岁,湘潭人。今年5月,他在贵州某隧道工地施工时,被工程车碾压,导致脊椎粉碎性骨折。入院诊断为截瘫,后转回长沙治疗。
王先生说,他几年前离婚了。他的儿子目前和60岁的奶奶住在娄底,他的爷爷在医院照顾他。事实上,今年10月份,儿子被发现给233乐园的游戏平台充值。
据孩子奶奶告诉王先生,她在微信上查看电费缴纳信息时,查看了微信账单,发现了异常情况,于是找人查看,才发现这个微信账号已经向233乐园游戏平台充值了好几次,共计2004元。
小杰奶奶被打了,因为担心王先生生气,没告诉他这件事。她对网络不太了解,于是找到小杰的表哥,要求平台退款。通过终审,平台同意退还1002元钱的一半,11月初到账。
但是前几天,奶奶突然收到花呗的催款短信,说她有400多块钱逾期了。奶奶问了人后得知,这笔钱也是给233游戏平台充值产生的。同时查询发现,她的支付宝账户在10月底之前,已经向游戏平台充值了18000多元。
王先生说,因为家里只有孩子的奶奶和孩子住在一起,孩子写作业需要用手机,所以就用奶奶的手机。这些充值也是用奶奶的手机操作的。因为奶奶自己有病,记性不好,手机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都一样,很容易被孩子破解。
第一次申请退款后,发现有18000多元的充值。
平台以签署承诺书为由不予退款?
王先生说,其实第一次退款后,奶奶以为微信账户没钱就没事了,但没想到孩子用支付宝账户和绑定的银行卡充值了,一共18000多元。包括支付宝余额4000多元,绑定银行卡14000多元,花呗400多元。
王先生的奶奶说,这18000元大部分是小杰第一次申请退款前的账号充值的,小部分是申请退款后支付宝充值的。
王先生说,孩子奶奶平时不用支付宝。银行卡之前是他绑定的,没有短信提醒功能。银行卡里的一万多块钱是前妻给孩子转的生活费,因为他和前妻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了。生活费都是孩子前妻直接转给孩子奶奶的,但这笔钱不是前妻告诉奶奶的,所以奶奶其实并不知情。
得知此事后,王先生让小杰的表弟立即联系233游戏平台。但在对方回复之前,孩子家长在申请退款时已经签署了承诺书。承诺书约定,如有充值,视为监护人同意,不再申请退款。
根据沟通记录,对方客服回复“承诺书写的很清楚,不能接受二次退款”。
第五条写道,“自本承诺书签署之日起,父母应发挥监护作用,引导其健康、科学地使用互联网和游戏。同时,我会妥善保管手机、支付账户等社交和支付工具的密码,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如果我的孩子再次使用其他账号在游戏中消费,则视为已取得本人及我孩子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我孩子其他监护人,也无论是支付宝/微信/QQ钱包中显示的充值主体,都不会向贵公司要求任何退款或赔偿。”
孩子打印并签署了这份文件后,小杰的表弟将他的镜头上传到了平台上。
小杰的表哥说,他在给小杰申请退款时,发现小杰的账户没有经过实名认证。但记者查看了11月15日游戏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认证信息属于小杰奶奶本人。
潇湘晨报记者下载233游戏平台后发现,进入平台界面后,会弹出一个实名认证的提示框,但记者随机输入了一个测试者的身份证号,通过了实名认证。这也让王先生质疑,这种实名认证其实很容易被规避。只需要找一个身份证号就可以通过认证,而不需要像某些游戏那样需要人脸识别。
平台:承诺书约定父母负责监护,
之前退款已经省略,已经安排人处理了。
根据33乐园官网的信息,该平台隶属于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发者和数百万游戏爱好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11月15日,陈怡帮助记者联系了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回应称,该公司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进行防沉迷实名登记系统,他们是首批接入国家实名认证系统的公司之一。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网络游戏和平台都使用这种方式,公司并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回应称,该分部的用户协议中还写明,未成年人使用该App需征得监护人同意。而且平台账号必须实名,不实名不能充值。
回应称,经内部核实,家长第一次申请退款成功后,该账号已关闭充值功能。还有一个订单因为家长第一次计算退款金额错误,没有申请一次性退款,没有退款,属于家长缺失的部分。公司已经联系用户,客服会协助用户补充订单。
如果用户第一次以未成年人充值为由要求平台退款,平台会与用户签订承诺书,承诺书中约定监护人承担相应的家长责任。如果由于家长监管不力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公司将不予退款。希望家长保护好自己的手机和相应的支付密码。
作为回应,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机构、任何人、任何地方都无法替代的。我们需要做到“六位一体”,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的共同努力。对家庭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希望能客观看待家长监管、平台责任等问题。
既然第一次退款申请后充值功能已经关闭,为什么还会发生后续的充值?该公司补充说,父母第一次申请退款。钱按原方式退回后,申请退款的账户已关闭充值功能。充值功能关闭后,账户无法再次充值。对于用户漏单对应的充值账号,需要等待用户补单,工作人员才能确认用户之前同一账号提交的订单是漏单还是新账号充值。
湖南瑞邦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明表示,根据《民法典》第145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单纯取得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其他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生效。9岁的小杰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用手机大量充值游戏,是与其年龄和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事后也没有得到其监护人的同意。这个民事行为无效,他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可以要求游戏公司退款。
如果协商不成,家长可以起诉到法院。全额退款能否成功,取决于他们能否提供充值行为是小杰独立行为的证据。至于平台要求签订承诺书,协商退款,并对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如何处理做出约定,具有法律效力,家长签字后应认真保管。
刘明说,如果第一次申请退款时有部分充值记录缺失,且承诺书中没有约定,家长可以再次索赔。如果孩子第一次申请退款后用其他账户充值,应认为家长未尽到监管责任,退款很难得到支持。
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1亿元是多少钱,截瘫父亲发现自己9岁的儿子偷东西玩游戏。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1亿是多少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