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多少钱一个月?加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近期多地陆续上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强化底部支撑能力。青海11月下发通知,2021年增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中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多少钱一个月?加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近期多地陆续上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强化底部支撑能力。
青海11月下发通知,2021年增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中,市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人均每月640元提高到每月672元,在人均32元的基础上提高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人均每年4800元增加到5184元,人均增加384元,增长8%。这是青海连续第十三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标准。
此前,为缓解灾害疫情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双重影响,河南9月份下发通知,将全省城乡低保标准标准由人均每月355元提高到590元每月377元,增幅分别为3.5%和6.2%。
重庆也从9月份开始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人均低保标准标准涨至每月636元,农村标准涨至每月515元。
不仅是以上三个地方,很多地方都宣布增加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例如,北京宣布从2021年7月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户每月1170元调整为1245元;上海宣布,自2021年7月1日起,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24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330元,每月增加90元,增幅为7.26%。
同样是调整,但是各地低保标准的上调幅度不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告诉记者,这主要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财力雄厚,低保标准会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但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虽然低保标准相对较低,但物价通常也较低。”
从全国情况看,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城乡居民4242.4万人,其中城镇居民753.2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706.6元/人/月;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3489.2万人,平均标准6298.8元/人·年。
“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救助对象是社会最弱势群体。其初衷是为了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冯介绍,低保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在维护许多遇到突发情况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专家认为,在此背景下,多地陆续上调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目的是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照顾到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
“从低保制度建立之初到现在,低保标准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未来各地低保标准有望进一步提高。”专家表示,在居民生活困难的特殊时期,低保制度是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好托底保障的同时,也要注意多措并举,努力培养困难群众逐步形成自身“造血”能力,通过个人努力谋求发展。(记者申会)
来源:经济日报
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多少一个月以及很多地方养了多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大家了解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