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于次日是今天还是明天,被算法“驱赶”的外卖骑手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06 17:13:25

导读:请问次日是今天还是明天,外卖骑手哪个是算法“驱动”的?●怕加班、差评、逆行、闯红灯。●走系统“捷径”,翻墙,钻围栏,骑电动车上立交桥。新就业形式下的工人生存记录为什么骑手

请问次日是今天还是明天,外卖骑手哪个是算法“驱动”的?

●怕加班、差评、逆行、闯红灯。

●走系统“捷径”,翻墙,钻围栏,骑电动车上立交桥。

新就业形式下的工人生存记录

为什么骑手明明在送货地点却不能点击“送货”按钮?为什么计划中的最优分配方案在大雪面前会“不堪一击”?连日来,《工人日报》记者跟随北京、福州、沈阳等地的多家外卖骑手接单送餐,在系统和算法的“驱动”下,记录下他们的运行状态。

北京外卖骑手—

怕加班,差评,逆行,闯红灯

“离35号还有多久?”“32号准备好了吗?”11月12日11点,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外,10多人外卖骑手围着一家餐厅等饭。骑手眼看订单就要超时了,刘聪干脆不等了,准备先把手里的七份饭送过去。

他收到了9份订单。9单基本都在3公里以内,配送时间从30分钟到50分钟不等。

时间看似宽裕,但由于下午高峰时段订单集中,留给骑手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一次最多发了17单,最后10分钟基本靠冲刺,经常逆行,闯红灯,不然肯定超时。”刘聪说,一旦超时,骑手人将面临3元到7元不等的罚款,“基本等于白跑了。”

与此同时,负责亚运村的外卖骑手李立宁也在忙碌着。与刘聪可以在商场集中收餐不同,李立宁的订单来自位置分散的商家,这让他很头疼。

“不同的店距离远,就餐速度也不一样,但系统不会考虑这些。”李立宁说,骑手你不能拒绝订单。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把订单转给别人。你每天有三次机会。

“你也可以选择举报,说明餐厅吃饭慢。如果是加班,就不是骑手的责任了。”李立宁介绍,只有骑手到店5分钟,订单进入倒计时,才能申请注册。同时,第二次注册与第一次注册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0分钟。

记者在多款骑手手机后台看到,无论是从骑手到商家,还是从商家到客户,距离都是用一条直线来衡量的。“很明显你需要绕过路口才能到达对面,但系统只给你5分钟送餐时间。它不会考虑这里不能直接过马路。”外卖骑手王辉无奈地说,“疫情防控的时候,有些小区不让电动车进,只能走路送饭。结果,时间不够了。”

虽然骑手对系统和算法抱怨了很多,但也不得不妥协。因为他们最担心差评。

在大数据算法的逻辑下,投放时间和好评率影响着每个骑手的“人像复制”。是否优质骑手全靠数据决定。一旦被算法判定为“差生”,订单数量和订单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完成的订单越多,能接到的订单就越多,就像滚雪球一样。相反,完成度差的话,发的单会越来越少,都是千里之外,很难讨好。”王辉告诉记者,这些都和收入直接挂钩。面对体制,“适应”是唯一的出路。

福州外卖骑手—

定位系统故障,商家送餐慢导致超时。

骑手但是很难上诉。

开启飞行模式,关闭飞行模式,刷新页面,开启再关闭...11月21日11点50分,福州外卖骑手刘背着外卖在小区人行道上,一边反复刷新外卖系统页面,

5分钟后,他仍被系统误“冻结”在距离送餐地点800米外的另一个小区。这时手机里传来“您有一个订单即将超时”的语音提醒,他急了。

又是2分钟过去了,不知道刷新了多少次。刘在系统中的定位点终于“漂移”到了送餐位置。这一单,他又超时了,超时3分钟。由于系统定位延迟,这是刘在本月的第17次上榜。

在刘的手机界面上,记者看到,本该重叠的行程目的地和送货地点,却隔着两栋楼。刘把截图发给了客服。在客服没有回复的情况下,他开始了下一单的配送。

系统显示,新订单的配送距离为7公里,与他平日配送的订单平均距离相差4公里。“你看,这不是命令,这是加班‘罚单’。”刘对也是无可奈何。

刘知道当天等待客服回复的概率很大,即使有也无助于下一次送餐。

“打开客服中心,答案永远是AI客服;如果要等人工客服,最早也要等到第二天,但是24小时后票才会来。”他说即使有结果,加班单还是显示加班,不能修改,也不能起诉。

在刘看来,系统并不关心超时背后的原因。骑手能做的就是祈祷定位不要再失败了。

在背景中,刘看不到骑手分数或骑手等级。超时会带来多大影响?他不知道,“我只知道加班的订单越多,越有可能被分配到长途费时的订单。”

相比定位不准,刘更担心商家的“卡餐”会导致配送超时被差评投诉。“差评要罚300元。”

“为了避免顾客抱怨用餐慢,商家有时会在没有准备餐食的情况下点击‘已经上菜’。这样,虽然界面显示要提货,但实际上是希望没有货。这是合理的,也是不明确的。"刘告诉记者,商家可以将加班责任转嫁给骑手,但系统无法识别商家是否吃饭,骑手很难申诉。

沈阳外卖骑手—

被系统“抄近路”

翻墙,钻围栏,骑电动车上立交桥。

11月8日,沈阳出现大到暴雪,外卖站点“爆炸”。

14: 00,张剑还有8单要送。饭盒已经满了,于是他把外卖挂在车把上,夹在小腿之间,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低头看饭盒有没有损坏。即便如此,骑电动车的记者还是追不上他。

4点20分,耳机里响起熟悉的馅饼音。此时,他有12个订单。从客户下单开始,系统会根据骑手的位置和方向进行派单,规划最优的配送方案。但系统无法预测的是,一场雪就能轻松碾压这些——因为道路湿滑,骑手人不得不减速,而且由于平台“爆单”,部分订单接收较晚,留给骑手的配送时间比平时少。张健几乎每个订单都加班,这让他有点崩溃。

过了一会儿,配货站站长李勇打电话来加了两单。张健没敢抱怨。站内23 骑手人全部值班,站长也出来送单。

“你拼命派单的原因,有时候不全是为了赚钱。系统会改变方式逼你发单。”张健说,加班单多了,投诉和差评就多了,网站的评分就会下降,也就意味着网站所有工作人员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

为了抓紧时间,张健改装了最高时速70公里的电动车。通常在急着送餐的时候,“速度快到屁股都要弹起来”。但是那天小腿上没有下大雪,让他想飞又飞不起来。

“系统好像有导航,所以我们不用考虑路线。但如果全听进去,就很容易被引入歧途,不得不‘走捷径’,逆行,翻墙,钻围栏,甚至让我骑电动车上立交桥。”每次遇到这种命令,张剑只能暗暗叫苦,照做,“绕道肯定超时”。系统比某些骑手更早的知道哪里开道,哪里拆围栏,交付时间越来越短。

为了抢时间,李勇经常去接单商家“抢单”。有时候,服务员冲厨师喊几声,饭菜就能上得更快。但有些菜耗时较长,仍然占据骑手的配送时间。“炖菜和沙拉需要同样的用餐时间。算法肯定不知道怎么做菜。”李勇说。

当天18时许,张剑接到了客户投诉。第一单1公里,剩余30分钟;第二首单曲2.5km,还剩20分钟。为了避免加班,他先发了第二单。第一个顾客看了位置,路过他家但没有送餐,取消了订单。张健满腹委屈。好在由于天气不好,当天平台免除了加班订单的罚款。

20时,再次失去他的记者致电张健,但无人接听。次日凌晨1点,共享位置显示他停在一家餐厅附近。这时,记者看到,李勇在工作群里通知大家:“明天不准请假,旷工不处罚。”然后,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收到。”

(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记者|王刘旭

来源:工人日报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外卖骑手在次日是今天还是明天的时候被算法“驱动”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次日是今天还是明天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