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详细介绍一下,每日谣言|酒驾必喝了酒“我一直有喝藿香正气水止痛的习惯。虽然说明书上注明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但我没注意,以为就没事了。”据3月13日《法治日报》报道,广东广州
详细介绍一下,每日谣言|酒驾必喝了酒
“我一直有喝藿香正气水止痛的习惯。虽然说明书上注明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但我没注意,以为就没事了。”据3月13日《法治日报》报道,广东广州一男子服用藿香正气水后驾车,在某国道上行驶时撞上防护墙,后被执勤交警查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该男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经鉴定,其血液中检出酒精,含量为167.7 mg /100 ml。据此,认定其犯醉酒驾驶罪,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事实上,当人们因为吃了东西而醉驾时,通常会等休息一会儿或用水漱口后再测量,相关数值会正常。而且更准确的验血也能确定酒精含量不会达到酒驾标准。开车当天,上面报道的男子喝了六片藿香正气水,一共180毫升。药品说明书显示酒精含量为40%至50%。所以大量服用后,会出现像喝酒一样的动作迟缓、反应迟缓等生理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开车显然是危险的。
所以,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对“酒”的识别和理解问题。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酒精”的认定不分主动或被动摄入,也不限于白酒、啤酒等通常理解的“饮料”。在饮酒并服用大量含酒精的药物和食物后,如果达到生理醉酒后驾车,也可能被定罪。
同时,危险驾驶罪的认定不以实际危害后果为依据。因为危险驾驶行为一旦实施,就会对公共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只要相关行为造成公共安全风险,就符合相关犯罪的构成条件。
当然,酒驾是有科学严格的标准的。如口腔呼吸、验血等检测结果要相互印证,生理和身体标准要相互支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共安全,同时维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酒驾,“毒驾”的危害性也不容小觑。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抗过敏、抗抑郁、抗高血压等7类药物,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认为服用这些药物后应禁止驾驶,因为从药理学角度看,这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比酒精更强。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毒驾”的规定,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
酒驾、“毒驾”等行为的危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和普法,让公众走出认知误区,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更准确、更全面的了解,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共同维护出行安全和公共安全。
(工人日报)
总结:以上内容是详细介绍一下的介绍,每日谣言|酒驾必喝了酒。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藿香正气水是否含酒精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