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晚婚晚育的婚假为三天。现在不存在晚婚晚育假期的说法。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夫妇,可享受3天婚假,即便是晚婚也只有3天婚假。只要符合政策内生育的,不论早晚生
晚婚晚育的婚假为三天。现在不存在晚婚晚育假期的说法。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夫妇,可享受3天婚假,即便是晚婚也只有3天婚假。只要符合政策内生育的,不论早晚生育,都可享受当地最新规定的产假及陪产假待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
第一条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第二条
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晚婚晚育婚假多少天
一、晚婚晚育假期规定最新规定
修改后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删除了“晚婚”字眼,有人认为这意味着晚婚假的取消。对此,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回应称,目前我国的初婚年龄约为25岁,初育年龄则约为26岁,针对这种新的生育行为的情况,国家也不再专门鼓励晚婚晚育。因此,晚婚假是否取消,还需看今后各地立法机关是否修订计生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在地方法未做明确修改之前,均应执行此前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应随意改变。
二、产假的工资的算法
1、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2、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3、产假,领生育津贴
产假包括: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
一方面, 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好,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
另一方面,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
4、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工资按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以上是律图小编整理的最新各地计生条例、产婚假的变动情况以及产假工资的具体算法,但是由于各省份和地区计生条例修订和实施时间上存在差异,存在时间上的更新,以上数据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晚婚晚育婚假,晚婚晚育婚假多少天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晚婚晚育婚假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