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钮文新12月15日,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而我国法定外汇储备上调2个百分点。 从人民币汇率来看,前者会增加市场上的人民币供给,后者会减少市场上的外汇供给。两者相加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预期。 对谁?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12月15日,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简称:法定存准率)下调0.5个百分点的同时,中国外汇法定存款准备金大幅上调2个百分点。站在人民币汇率的角度,前者将增大市场人民币供给,后者将减小市场外汇供给,而两者相加,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预期。对谁贬值?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相对美元贬值。
但从具体市况看,12月6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法定存准率即将下调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仅没有贬值,反而继续升值。以离岸价格来说,12月7日,人民币汇率从开盘的6.3754跌至收盘的6.3632,升值122个基点;8日更甚,开盘6.3642跌至收盘的6.3473,升值196个基点,而且盘中最低达到6.3458。更重要的是:汇价突破了10月9日以来形成横盘箱体下沿,大有继续大幅升值寻底的过程。
或许正因人民币“降准”没能撼动汇率走势。12月9日,央行宣布提升银行外汇存款法定存准率2个百分点。这着实是个不小的力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当即跳升,从当日6.3443涨至到6.3774,使汇率回到前期横盘通道。但12月10日,人民币汇率再次出现60多个点的小幅升值。当然,政策给了,但尚未实施,市场有点反复也正常,但应当明确的是:中国央行可能已经表达了不希望人民币过度升值的意图。
恐怕比中国央行更不希望看到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还有美国。因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品更贵。当美国根本找不到进口替代渠道之时,中国出口商品更贵,意味着中国输美商品涨价,意味着美国CPI面临更大的上行压力。这一点,美国人似乎已经尝够了味道。比如,美国权威智库的研究表明,特朗普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90%“因税而涨的物价”被美国人自己吞咽了,这当然相应拉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成本。
美国财长耶伦最近就多次表示:对每年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达25%的关税“确实导致美国国内物价更高”。她批评说,特朗普任内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一些关税“没有任何实质战略理由,却制造了麻烦”。耶伦的这番言论实际是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降低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以缓解美国已经难以控制的物价压力。她透露: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事情。
实际上,美国政府一直试图以非货币手段控制住物价的过快上涨。比如,拜登就多次要求OPEC+增产石油,但OPEC并不听话,从而迫使拜登不得不动用石油战略储备,以压低石油油价。同样,耶伦希望降低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也属于通过非货币手段压低美国物价的手段。试想,如果此时美国市场消费品最大来源地——中国人民币不断升值,那美国CPI是不是会更高?耶伦当然受不了,鲍威尔恐怕也会更加难受。
如果美国在不该紧缩货币时被迫紧缩,那结果会是什么?是否会引发股市暴跌?而股市暴跌之下,是否会招致远超2008年金融和经济灾难?这才是美国最为担心的问题。所以,美国必须通过非货币手段抑制物价上涨,而绝非轻率地采用货币紧缩。这同时也决定了美国现在可能根本无法接受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这真是历史的倒转:过去美国的一些政客和经济学家拼命叫喊人民币低估导致美国出口逆差,而且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现在,反过来了,认为人民币升值会拉高美国CPI。
12月3日美国财政部在其发布的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中,将中国等12个国家列入汇率操纵国“观察名单”,这是在施压中国?就在这份名单出台的前一天——12月2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应邀出席美中贸委会年度晚宴并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携手共进》的致辞。秦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美方拿出诚意,尽快取消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
的确,从抑制美国CPI的效果上说,取消对中国输美商品所加征的关税,显然要比逼迫人民币贬值要管用得多。但美国是否能够跨越这方面的政治障碍?现在还很难说。但从现实看,中国出手抑制人民币过分升值,也算是给了美国一个面子?但无论如何:中国经济也需要央行“降准”。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什么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