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往往忽视或忽略了对更细分税种的合理筹划,导致企业失去了许多既能降本增效,又能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更积极的企业形象的机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剩余保费)就是其中之一,有些企业对正在支付的剩余保费不够重视,更是雪上加霜。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怎么申报
大多数企业对经营过程中增值税以及企业所得税较为关注,常会忽略或不重视更为细分税种的合理筹划,导致企业丧失较多既能降本增效,又能很好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更为正面形象的机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便是其中一种,有些企业对正在缴纳的残保金没有足够的重视,更甚者浑然不觉,导致需要缴纳不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税额。那么对于如何利用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更好的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将其转化为企业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在这里为大家做个分享。

什么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是我们国家专门为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一笔专项资金,用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鼓励并引导用人单位聘用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来,残保金是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向主管机关申报缴纳的资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要求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保障金全年缴纳额=(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1.5%-上年实际安排残疾人数)×上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残保金实行分档减缴政策,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1%(含)以上,但低于1.5%(不含)比例的,减按应缴费额50%征收;1%以下的,减按应缴费额90%征收。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含)以下的企业,暂免征收残保金。
比如,有一家100名员工的企业,员工平均年收入为12万,未录入残疾人员工,那么需缴纳的残保金额为:100*1.5%*120000=180000。如果未按规定按时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企业,税务机关会进行催缴,如还未缴纳,除了补缴欠缴以外,还应当以自欠缴之日起加收千分之5的滞纳金。再不缴纳法院会强制执行,并依法进行罚款。
如何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可根据残疾人残疾类别和等级因人设岗,并按照政策要求招聘相应比例残疾员工,合法合规安置残疾人就业,就能免缴残保金,达到降低经营成本的效果,同时残疾人作为特殊的人力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专注、稳定、细致等多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发展创造人力价值。企业扶残助残,关注弱势群体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品牌宣传点和社会好感度,有利于持续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另外,对于按比例和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企业,还可享受政府采购项目的竞标优势以及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
企业如何为残疾人设置合适的岗位?哪些渠道可以快速招聘到理想的残疾员工?企业通常会遇到哪些残疾员工招聘和管理问题?如何能够有效的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不被征收残保金的目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大家可以进入中国残联官方平台-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www.cdpee.org.cn),进行详细了解。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怎么申报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