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

张强律师 法律咨询 2022-03-27 23:37:15

导读: 近日,司马南连续发布多段视频,炮轰某控股公司在2009年股权转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疑点。 视频发布后,可以说立刻成为网络热点。 作者注意到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个认为当时交易中肯定有“国有资产流失”。支持这一观点的网民更多的是基于情绪和他们对联想的仇恨。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

最近,司马南连续发布多条视频炮轰某想控股2009年的股权转让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疑点。视频发布后,可以说立即在互联网上形成了热点。笔者注意到有两种非常对立的观点,一派认为,当时的交易一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支持这一观点的网友,更多的是立足于情绪,以及对联想的恨铁不成钢;另一派则认为,应该理性看待,还举了很多数据出来说明当时交易聘请了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交易价格比评估价格高,评估价格比联想控股的账面净资产高,这样就可以判定当时的交易没有“国有资产流失”。

秉持以上第二种观点的人,更多的是一些网络大V,甚至财经名人。对于大多数网友来说,资产评估是一个专业领域,很难理解里面的道道。但是笔者从事投融资领域十几年,对资产评估还是很了解的。我想请问一下那些大V,仅凭交易价格高于评估价能判定没有“国有资产流失”吗?

在此我想说明一下,资产评估是怎么回事。资产评估是指由专业的中介机构(一般是资产评估公司),对所要交易的企业资产进行价值的评估,出具资产评估报告,用以交易双方对交易价格的参考,以及相关的监管部门进行参考。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国有资产进行转让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而且交易价格不得低于资产评估价格。

这里面还有一个更为专业的概念,对一个企业的整体资产评估,一般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叫成本法,一种叫资产基础法,就是对企业的各项资产和负债以重置成本进行估价,然后再进行合并,简单点说,就是企业的现有机器、厂房等等所有资产,在市场上重新买需要多少钱,然后再考虑折旧,算一个评估结果出来;另一种叫“收益法”,是把企业在未来的现金流入进行折现,计算现在企业的价值。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规定,国有资产进行转让的,必须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进行评估,取两种方法中比较高的评估价值进行交易的参考,这也是国家为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所做出的规定。

根据当时的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2008年某想控股29%股份对应归母净资产为22.38亿元,对应评估价值为26.86亿元,评估增值4.48亿元。而最终转让给泛海控股的价格是27.55亿元,高于评估价0.69亿元,比账面值增值5.17亿元。(此段引自网络)

因无法看到评估报告原文,但是笔者以多年经验判断,某想控股29%股份的评估价值26.86亿元,仅比账面净资产多出4.48亿元,非常大的概率是仅仅使用了成本法进行评估的。而某想控股作为一个正常经营的,年营业额平均在2000亿-3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仅仅使用成本法评估本身就有严重的问题。笔者查阅了某想控股2012年至2020年的财务数据(公开资料缺乏2009年到2011年的财务数据),某想控股这些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

而某想控股的厂房、不动产、无形资产则高达500-1000亿元,按惯常的折旧摊销政策平均来算,这一块折旧摊销所覆盖的现金流入也有30到40亿元每年,也就是说,某想控股这些年的归母现金流入在60-90亿元之间,如果按照收益法评估的基本原理估算,某想控股的总股份价值应该在800亿元左右,而某想控股29%股份的价值也应该在200亿元以上。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非评估专业人士的非专业估算。那么我们退一万步讲,就按老百姓做生意最简单的原理来算。我们仅仅把某想控股过去9年的归母净利润简单加总,也有376.89亿元,其中的29%也有109.3亿元,何况一个永续经营的企业,我们还不能仅仅算其9年的收益。

我就想问这些说当年这一场交易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的所谓网络大V、财经名人们,你们这个账到底是怎么算的?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