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待遇,在这份质量报告里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20 13:15:36

导读: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待遇,在本质量报告中探案|三大难题,三个方向,两条出路。8月底,主播辛巴发长文重提“假燕窝”事件,指出仍有主播销售不合格燕窝产品,再次引发业界对直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待遇,在本质量报告中

探案|三大难题,三个方向,两条出路。

8月底,主播辛巴发长文重提“假燕窝”事件,指出仍有主播销售不合格燕窝产品,再次引发业界对直播电商领域商品质量的讨论。比如燕窝品牌故意提供假资质假证件,或者与MCN联合造假,平台和主播不知情怎么办?反过来,如果平台和主播知情,几方的责任如何界定?在付费消费者中,各方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是直播电商发展过于迅猛,而相关的法规、政策、规则却相对滞后。好在近年来相关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开始规范引导行业正向发展。在电商行业内部,一些头部机构已经开始制定企业标准,并参与了一些行业报告和标准的制定。

9月25日,《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蓝皮书研究成果发布。本报告主编单位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与单位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报告对直播电商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可预测的描述,更好的挖掘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方案,为行业及行业内外相关主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顺应直播电商商业模式向精细化、合规化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直播间三类商品质量问题“重灾区”

报告共分九章,从直播电商的现状和价值、总公司现状、行业监管、平台监管、标准化发展、检验检测等质量管理水平、认证发展、在促进经济内循环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挑战和对策等九个维度进行了充分调研和揭示。但出于写作和分析问题逻辑的考虑,我们从报告中关于直播电商检验检测等质量管理层面发展的章节入手。

电商质量的核心部分无疑是商品质量。根据报告内容和实际案例,商品问题分为三类:

1.不符合标准。

报道中提到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也是报道作者)在2021年受直播电商平台委托,自行进行质量调查。其以神秘买家的方式从多个直播平台购买了320批次产品,发现产品包括“三无”、“3C”、不符合强制性标准、不符合推荐。

从结果来看,服装被视为“重灾区”,有很多批次存在三无,不符合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如成人服装的耐干摩擦色牢度和pH值、儿童服装的绳索和辅料抗拉强度等。消费者很难察觉或根本不理解。

(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蓝皮书研究成果(2021-2022))

2.擦边球。

报告指出,由于政策对产品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边界,一些中小主播在产品的选择上存在“擦边球”现象,比如医美产品、电子烟等产品,在网上销售时都需要一定的准入门槛,比如需要有特许经营证。而线上的一些中小主播却在直播间几乎不受限制的销售,导致各种负面新闻不断,比如购买医美产品后在网上查店铺,或者通过直播间分流消费者到不合格的。不符合要求的医美产品太多,甚至出现医疗事故后消费者可能很难维权。

3.很难核实。

文章开头提到的燕窝,以及一些珠宝玉石制品,都是典型的非标准化、难以验证的产品。其实这些产品一直是零售业务的顽疾,只是因为直播电商成为了风口,搬到了直播间。

以燕窝为例。首先,这个范畴存在一定的错位。多年来,燕窝都是按照保健品来宣传的,消费者认知也是如此。但是燕窝是按食品卖的,不允许食品宣传功效。其次,市场上的燕窝市场高度分散,所谓的营养价值可以算是玄学,所以很多公司都采取了营销带动高毛利产品的策略。比如,某公司招股书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1%,营销费用占营收的30%左右。这样的公司自然受到了一些主播的热烈欢迎。

至于翡翠直播,也是直播电商领域的重灾区。不仅涉及产品虚假宣传,还涉及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各种消息已经很详细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直播电商的商品品控纠纷,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外界对大主播直播间的品控和售后事件更加关注,但腰主播的商品质量问题其实更应该被关注。

报告中提到,“2020年直播电商主播指数榜”显示,中国十大主播(除品牌自播外)总销售额约为903亿元,仅占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份额的7.5%。黑猫投诉数据显示,2020年平台直播发货有效投诉超过12000起,涉及94%的腰底中小主播,主要是

三条腿走路,规范和促进直播电商发展。

毋庸置疑,产品质量问题的背后一定有管理问题。直播间出现虚假问题产品的直接原因,一般是相关责任方的产品选择问题,但背后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系统性的问题,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

如果“假”燕窝在其他渠道正常销售,提供的资质齐全,是否应该要求直播间花费巨额成本做产品研究?

在产品选择和质量控制的成本上,直播平台和直播间应该如何“分成”?

明星在直播间“推销”是广告行为还是交易服务行为?

直播电商行业的准入门槛应该如何在“宽”与“严”之间选择?中小主播如果不能像头部主播一样建立专业的品控团队,难道没有资格参与直播电商的大潮吗?

所以,这里其实涉及到方方面面。根据报告内容,如何让直播电商规范化、精细化、可持续发展,我们也梳理出三条应该并行的路径:

1、国家政策导向。

2020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和厘清参与直播电商的各类主体的法律责任。比如2021年国家网信办等七部委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细化了直播营销平台、直播工作室经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等参与主体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同时,广电电子商务标准化已写入电子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多领域标准制定全面铺开。例如,2021年2月,国家标准委(SAC/TC563,全国电子商务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起草了《电子商务直播销售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2022)》蓝皮书研究成果中的部分政策)

基于顶层设计,各个地方政府也在进行直播电商的质量监督管理。以上都在报告中有详细论述,所以没有太多摘录。在这里,我希望强调一点:

早在2021年5月1日,《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首次明确了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网络直播等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作为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的义务。所以,其实不管是大的直播工作室,还是中小的主播从业者,都应该被定义为网络交易的经营者,而不是广告渠道,在产品选择、品控、宣传、售后等方面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

2.行业自律。

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出台文件和政策,但显然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一方面会耗费大量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会制约行业的发展。所以,面对一些法律法规无法覆盖的“灰色地带”,行政无法覆盖的地方,直播电商行业有必要自律,鼓励大平台、大机构建立平台标准,加强质量管理。

比如2021年5月,美腕发布了直播电商行业首个企业标准,即《直播电商商品质量与合规管理规范》,从产品选择、质量控制、售后等方面对企业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范,还建立了企业禁止销售清单。

但对于头部机构来说,“自律”其实是一个动力、资金、能力的问题,但对于大平台来说,面临的问题就更复杂了。在这方面,大平台其实都有自己的相关管理规范、负面清单、处罚规定等。,也不乏相关的管理方法。但在实际执行中,需要考虑自身与其他平台的竞争关系,并兼顾多种。

但另一方面,如果平台倾向于照顾商家,那么消费者的体验可能会受到伤害,甚至会发生纠纷。这样的问题其实不仅仅发生在直播电商行业,而是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利益的长期博弈和平衡,涉及到平台内部的措施能否从上到下有效执行而不走样。所以这里的行业自律可能涉及价值观、组织管理模式、市场竞争等问题。对于大平台来说,则不然。

3.发展第三方服务。

前面说了,虽然大家在直播间遇到问题都喜欢把聚光灯对准头部主播,但是腰部以下区域的主播其实占了绝大多数,产品质量问题和纠纷占了很大比例。一方面,建立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很重要,但另一方面,让所有中小主播都建立完整的选品团队和售后团队,坦白说也不现实。

报告中还提到了一些解决办法。简单来说,在建立完整的品质供应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引入第三方服务,比如在直播电商基地和直播电商聚集区提供标准、检测、认证等品质技术和合规咨询。大力培育直播电子商务认证服务机构。

报告还提到了平台的一些创新实践案例。以前面提到的玉石生意为例。2019年,Tik Tok成立了针对性直播基地和翡翠原产地质检物流一体化运营中心。简单来说,商家销售玉器产品后,每件产品都要经过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珠宝玉石检测单位等质检机构的检测验证,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不会回流到商家手中。

简单来说,这个思路就是把品控环节放在后面,和商家分开,做集约化处理,摊薄检验成本。侧面逼着商家做好选品,对于玉石这种非标准化、高毛利的生意可以作为参考。

(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蓝皮书研究成果(2021-2022))

直播电商的未来:在新国货和乡村振兴中寻找增量

从上一篇文章可以看出,近年来直播电商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其实并不是直播电商发展后诞生的新问题,而是传统组织和销售中的老问题,已经随着营销渠道的迁移而转移。

对于直播电商本身来说,确实需要解决假燕窝、非法医疗美容、玉石盲盒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但需要做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将传统渠道销售的传统商品适当的运送到直播间进行销售,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一些新的方式,比如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减少“生产-销售-消费”环节的中间环节,与消费者的强互动,数字化的生产关系。

报告专门用了一章(第八章:直播电商在促进经济内循环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来描述直播电商最大的价值可以发挥在哪里:助力乡村振兴和国产新品牌。

关于乡村振兴,之前有过完整的案例调查讨论。报告中还列举了JD.COM、Aauto Quicker、李佳琪等多个直播间帮助农民的案例,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国货新品方面,我们想用逸仙电商(完美日记)和李佳琪直播工作室合作的案例来说明。

电商一般被认为是伴随头部主播成长起来的,善于利用新营销时代红利的代表性企业。他们在招股书中坦承自己是国内最早在各大社交平台大规模使用KOL的美妆公司之一,并特别提到与李佳琪等一大批KOL进行了深度合作。某种意义上,这也成为了品牌的无形资产。但与此同时,易县电商也被认为是营销驱动,缺乏基础,业内争议较大。

在这里,我们不敢断言易县电商的这条路会不会成功,但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如果不走这条路,一定不会成功。

过去我们都知道,化妆品领域是一个绝对的寡头垄断市场,国内线下渠道几乎都被国际巨头控制,而化妆品巨头往往以集团军作战的形式进行竞争。比如欧莱雅集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旗下子公司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知名品牌,在各个档口都拿着产品。如果按照常规的竞争发展方式,国产化妆品品牌等不起,也不可能有捣乱的机会。

电子商务的做法是果断抓住直播电子商务的机会,尤其是在李佳琪直播工作室。一是从门槛低、迭代快、年轻受众多的彩妆品类入手,在直播间打造爆款。基于电子商务的大众销售,直接与消费者连接,用数据驱动R&D和新产品的生产。当企业的资本积累到足够程度,就会开始孵化新品牌,建立自研生产基地,反向购买海外大牌,更高的进入门槛和利润。

如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播间的爆款策略就是提供一些“先上车再补课”的机会。

结论:

如前所述,《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报告(2021-2022)》的研究成果对直播电商在合规化、精细化运营趋势下的危机和机遇做了深刻的洞察,对直播电商行业发展中如何建立质量管理的基础设施也有非常详细和实用的见解。限于这里的篇幅,我们无法一一介绍。报告内容应结合本行业的实践探索案例。

总结:以上内容是本质量报告中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待遇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有所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