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民法典关于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楼上扔东西没砸到人也要负刑责近日,在四川泸州某小区,一个未点燃的烟头从天而降,烧穿了楼下一辆婴儿车的车顶。幸运的是,没有伤到宝宝。高空抛物行
民法典关于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楼上扔东西没砸到人也要负刑责
近日,在四川泸州某小区,一个未点燃的烟头从天而降,烧穿了楼下一辆婴儿车的车顶。幸运的是,没有伤到宝宝。高空抛物行为的潜在危害性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高空安全”再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空抛物体涉及哪些法律责任?如果没有对他人造成身体或者财产上的损害,投掷者是否可以免除责任?相关物业需要承担责任吗?
1.造成损害的,投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为了根治高空抛物这一“顽疾”,我国专门制定了民事处罚交织的综合治理规则。通过对高空抛物给予负面的法律评价,引导公众养成杜绝高空抛物的行为意识。民法典在原《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高空抛物的责任承担规则,既明确表明了“禁止从建筑物上抛掷物体”的立法态度,又明确指出从建筑物上抛掷物体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1254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上抛掷物体。从建筑物上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高空抛掷物体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即无论抛掷者对实际损害是否有过错,都应当对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投掷者通过高空投掷物体故意伤害他人人身健康或财产安全的情况并不常见。他们的行为多是因为醉酒、愤怒,或者“省事”或者“求方便”。但无论动机如何,只要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投掷者就应对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
高空抛掷物体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抛掷者应当赔偿贬值财产的损失据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介绍,如果受损物是具有人身意义的特殊物体,投掷者可能还需要支付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金。
高空抛掷物体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抛掷人应当向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支付相应的赔偿金。赔偿主要包括受害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支出。治疗和康复费用,以及因失业而减少的收入。
除上述费用外,因高空抛掷物体造成受害人残疾的,抛掷者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用和残疾赔偿金;受害人不幸死亡的,投掷者应当赔偿其近亲属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此外,在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的情况下,投掷者还要支付受害人父母、子女被抚养人的生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
如赵女士的儿子在家玩耍时,将一瓶矿泉水扔到楼下,恰巧撞到正在小区花园散步的郑某,致其身上多处骨折,构成十级伤残。法院经审理,判决赵女士赔偿郑某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交通费等十万余元。
此外,
即使没有主动抛掷物体的行为,但物体从高处坠落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坠落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也要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比如,放在窗台上的花盆因风而掉落,伤及路人,花盆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根据民法典第1253条,推定其未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应当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首先承担责任,发现了真正的侵权人,比如花盆确实是因为被第三人撞倒而掉落的,那么他们就有权利向第三人追偿。
2.也要熊刑责未造成损害但情节严重。
高空抛掷物体未造成他人生命健康或财产损害时,抛掷人能否免除法律责任?答案是否定的,为了防治高空抛物行为,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特别增设了高空抛物行为罪,对高空抛物行为情节严重但未造成实际损害的行为进行了打击。因此,即使没有造成实际损害,投掷者也可能以高空抛物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的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处抛掷物体,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此,
高空抛物罪的认定不要求已经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只要高空抛掷物体对他人的生命、财产权利乃至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行为人就有可能受到刑事处罚。
至于情节是否严重,可以从多方面判断,比如抛物时间正好在出行高峰期,扔剪刀、菜刀等危险品。
去年,租住在通州某小区5楼的居民王为了图方便,直接从阳台扔下了11块重9.3kg的木板。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的行为对小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情节严重。故以高空抛物罪判处王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此案是“高空抛物处罚”后北京首例高空抛物案。王的高空抛掷行为虽未造成实际人员伤亡,但从5楼抛掷如此重的木板,极易造成损害,其行为严重威胁他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表示,高空抛物罪虽然有其法定最高刑,但并不意味着高空抛物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时,只处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高空抛物致人严重损害罪难以处罚的,可以以刑罚较高的其他罪名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实施高空抛物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高空抛物行为严重,造成不特定多数人伤亡。比如高空投掷煤气罐引起爆炸,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高空抛掷物体,不以造成特定物体死亡为目的,但实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的,可以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罪追究刑事责任。
3.在无法确定抛物人的情况下,由潜在加害人共同赔偿。
高空抛物行为具有隐蔽性和瞬时性,往往难以确定具体行为人。那么,在行为人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受害人的损失如何弥补呢?
民法典第1254条延续了原《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从建筑物上抛掷物体造成他人损害的,在难以查明责任人的情况下,“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以外,可能造成损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应当予以赔偿”。也就是说,在警方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下,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楼上所有业主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其他不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业主共同赔偿受害人的损害赔偿。
谢在经过某大厦巷道时,被楼上扔来的砖头砸伤,造成开放性颅脑损伤、脊髓挫伤等。,被鉴定为五级伤残。经警方多次检查,仍无法确定具体投掷者。于是,谢某将该楼所有住户起诉至法院,要求其共同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失费等。共计123万余元。法院经审理认为,谢某系不明抛掷物所致损害,在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由可能对其造成损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进行赔偿。排除陈某等5人案发当日不在家,不能构成侵权后,确定其他10名业主共同赔偿谢某;考虑到加害人的赔偿责任是基于公平原则而非权责明确的赔偿,扣除精神损失费等款项后,判决10名业主分别赔偿谢4万余元。
“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加害人的赔偿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即不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这是立法上分散风险、公平救济受害人的制度设计所要求的。”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解释,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从建筑物上抛掷物体、坠物有时会对他人造成损害,有时甚至会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如果不能认定加害人,可能加害人可以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可以分散损失,对被害人进行及时救济。这种赔偿责任更多的是基于道德和公平的理念,其本质是“利益均衡的赔偿责任”而非补偿责任,体现了法律对个人尤其是弱者的人文关怀。因此,即使法院判决对可能的加害人进行赔偿,也并不意味着司法判决对楼内所有被告的行为做出了否定的判决。
此外,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从建筑物上抛掷物体造成他人损害的,一般原则是由特定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潜在侵权人赔偿除外。因此,在认定具体侵权人时,已支付赔偿金的潜在侵权人有权向实际侵权人追偿。
4.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物业承担补充责任。
对于居民来说,如果在小区损坏了,总是习惯找物业公司进行赔偿。高空抛物事件中,非直接侵权人的物业服务企业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1254条第二款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高空抛物或者落物事故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物业公司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的侵权责任是一种补充责任,即在投掷者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情况下,物业公司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或法律规定及相关行业规范约定的维修、养护、管理、维修义务时,应当承担与其安全保障能力和过错程度相匹配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补充赔偿责任。此时,如果投掷者的财产不足以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受害人可以要求物业公司在赔偿责任范围内支付相应的赔偿金。补充责任是有法律规定依据的,物业服务企业不能以物业服务合同中没有约定为由要求免责。
10岁男孩林将放置在公共走廊窗台上的窗户把手从10楼扔下,砸伤楼下路过的曹。法院经审理认为,物业公司负有防止高空抛物的安全保障义务。曹某的伤情虽然是林某高空抛掷所致,但涉案拉手在事发前是放在公共楼道窗台上的,属于物业公司的管理维护。物业公司作为居民楼的管理人,未及时对小区公共区域破损的窗户进行检查和验收,未及时清理公共区域窗台上放置的拉手,事发前未设置“禁止高空抛掷物体”等安全警示标志。应该认识到,安全管理存在疏漏,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因此,物业公司应当依法在其过错范围内对未履行的安全保障义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最终,法院判决林某的监护人赔偿曹某各项损失16000余元,物业公司承担20%的损害赔偿责任,即赔偿3500余元。
事实上,物业服务公司在减少高空抛物事件、追查实际肇事者、还原案件真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业公司可以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警示标志、宣讲高空抛物防护知识等方式,履行监管义务和安全责任。,以防止高空抛物事件的发生。高空抛物事件发生后,物业公司也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提供相关信息,帮助认定具体侵权人。
安全无小事,“架空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维护。高空抛物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法律、技术和道德的共治。作为城市的一员,一方面要遵纪守法,加强道德自律,养成文明习惯,不随意乱扔东西;另一方面,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高楼行走,尤其是大风天气,要注意高空坠物,确保自身安全。如遇高空抛物行为,市民应第一时间报警,向公安机关求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景源
编辑蔡
流程编辑吴越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民法典高空坠物法律责任的详细介绍,对楼上扔东西是也要的负刑责。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有所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