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官网,攻坚前沿课题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30 11:56:38

导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官网,前沿学科。湖北是法学大省,也是法学强省,法学研究基础好,人才储备大。全省法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官网,前沿学科。

湖北是法学大省,也是法学强省,法学研究基础好,人才储备大。

全省法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聚焦新的发展格局中的国际国内法律问题,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围绕中央重大部署、省委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开展法学研究。

他们不断向法律研究的前沿领域前进,解决重大问题。

他们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法律人才。

他们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湖北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推荐公示10名代表,敬请关注。

吴·

吴·

第一本知识产权法教科书的合著者

寄语:读书,教书,写书,不卖书,以书为伴;学习、研究、立法法律,不违法,与法律齐头并进。

人物名片

温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时,作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建设”的讲座。

1977年,高考恢复,27岁的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他继续当老师。1986年,他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我的硕士论文是新中国第一篇关于知识产权的论文."吴的学术活动从罗马法到民法都有,但大部分时间专攻知识产权,其中与合著的《知识产权法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教材。

40多年来,他一直在知识产权园教学、写作和辛勤工作,著有七卷本的《当代中国法学家图书馆吴法律研究丛书》。2020年,吴被授予“中国版权终身成就奖”。

“有了书,书陪伴人生;与法同行,法为天下;释放知识产权制度的‘正能量’,发出知识产权事业的‘好声音’,是我这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和梦想。”吴对说:

刘茂林

刘茂林

倡导法学硕士专业学位改革。

寄语:不忘立德庶人的初心,牢记为党和国家育人的使命。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师要培养修养和悟性;学生要德才兼备,才能出实效。

人物名片

湖北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茂林的研究领域是宪法学和立法学。在《中国法学》、《法律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当代中国地方制度》等7部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8项。主持起草了《湖北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专家草案)》,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主编的《宪法教程》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独树一帜的《中国宪法概论》为“十一五”教材,获司法部全国法学研究和教材二等奖。

从教34年来,刘茂林不断推进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理论人才和实践工作者。是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改革的倡导者和见证者,多年来积极参与司法考试大纲的制定、考试指南的编写和命题工作。

郭峰

郭峰

提出金融法“三条腿法”。

寄语:“践行问题导向,回应时代命题”——荆楚法学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人物名片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1992年以来,郭峰一直在经济法和商法领域努力工作,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10多部个人学术专著。主持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省级以上重大项目10余项。多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代表作《现代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公司资本制度的学术专著。《社会变迁视野中的金融理论与实践》一书,阐释了从纯商法时代到经济法时代再到社会法时代的金融法三段论,提出了金融法的“三条腿法”。

在郭峰等人的带领下,武大法学院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2017年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

积极参与《公司法》、《证券法》的起草和修订,为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献计献策。

刘大洪

刘大洪

科研成果广泛应用。

寄语:虽然今天要往前走,但我们决心不后悔。希望我们能乘风破浪,在未来继续书写我们的篇章。

人物名片

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大洪出生于湖南邵阳武冈市。1981年,他被湘潭大学录取,并因成绩优异成为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批免试推荐研究生。

他致力于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多年来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其中,中国法学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科研成果被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广泛使用。其个人专著《法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法研究》是法学界将法经济学理论融入部门法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生活中,他严于律己,踏踏实实做事,每天坚持“三个一”:一小时学术前沿学习,一小时关注新闻时事,一小时强身健体,持续数十年。

刘大洪经常教导学生,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有“家”的风采。在法学理论和实践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刘大洪教授从教30余年,培养了17位博士、24位硕士,许多学生在各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寄语:法治中国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人物名片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经济法与合同法、企业(公司)法、住房保障制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曾撰写和合著学术著作4部,主编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多年来,李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传道授业解惑,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作为研究生导师,他注重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每月组织一次师生读书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坐下来谈心。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独立成立,李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在他的带领下,法学院在几年内迅速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他积极为政府和社会贡献智慧,每年参与数十件立法、司法论证和决策咨询。

周业忠

周业忠

他在全国宣讲了2500多次法治。

寄语:培养法治人才,培养法治信仰,为谱写法治中国的精彩篇章贡献力量!

人物名片

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2月26日,他在中南海为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作了宪法讲座。

周中在武汉大学任教33年,以学术研究和教学为己任。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40余项,撰写、主编或合著学术专著、教材5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60余篇。

代表著作《代议制比较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学术翻译”项目,学术成果两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40余项;立德庶人已经指导了近200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教育部主编周中主编的《宪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主编的《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主编的《宪法》,教育部主编的《宪法》,成人高等教育主编的《宪法》。

周长期致力于法治宣传,3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宣讲法治2500余次,其中湖北90多个县市。

姚莉

姚莉

多部法学核心教材主编。

寄语:为全面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

人物名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走上了讲台。从教30余年,为国家培养了300多名硕士、博士毕业生。她的博士生连续三次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姚力专攻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社会治理法。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求是》、《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她主编的《刑事诉讼法》教材,2006年入选“十一五”规划教材,多次再版。编写普通高等教育法学核心教材《刑事诉讼法》,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事诉讼法》,21世纪规划教材《律师法》等。

姚力在刑事诉讼法教学研究和法学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省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艮

王艮

领导人权白皮书的起草工作

寄语:为法治强国不懈探索。

人物名片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育部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长江学者。

王根主持了中央专项委托的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20余项研究课题。在《求是》、《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200余篇。《新华文摘》、《学习强国》等转载论文数十篇。,并出版了近30本中、英、日三种文字的书籍。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20余项奖励。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图书馆,讲座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优秀网络资源共享课程。

受委托牵头起草中国人权白皮书三稿。应邀到联合国参与重要国际文件的起草,相关建议被列入联合国正式文件。

教书育人,桃李芬芳。王根教授培养的学生,有的已经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法学院校长、法院院长。

李牧

李牧

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和决策咨询。

寄语:着力培养一流法治人才,助力法治建设行稳致远。

人物名片

武汉理工大学法律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教20多年来,李牧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李牧作为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名师、法学专业责任教授,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推动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曾获湖北省教研项目一等奖。

发挥其在行政法领域的研究专长,聚焦全省法治与平安建设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李牧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近年来,李牧和他的团队积极参与湖北、武汉等市州的立法工作,平均每年参加30多次立法咨询论证。五年来,参与省市决策咨询20余次,向省直部门、市政府作法律咨询报告30余次,为全面依法治省、建设平安湖北贡献了智慧。

郑全新

郑全新

主持起草了长江汉江湖北段禁捕的相关文件。

寄语:发挥湖北法学教育优势,大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法律人才,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

人物名片

湖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新主要从事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教学和研究。他在相关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出版了12本书和教材。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等项目20余项。

从教30多年,他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大的乐趣,对三尺讲台始终心存敬畏。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司法动态,郑泉新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引导学生辩论;把教室搬到法庭上,带领学生旁听庭审,与法官对话;组织学生到档案室、律师事务所、社区,鼓励学生为公务员提供咨询、指导、调解。

把法律服务作为重大使命,在社会治理中始终保持真诚。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立法咨询、论证、评估、法律修改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2020年,受省农业农村厅委托,主持起草了《关于长江汉江湖北段禁渔的决定(草案)》。

来源:湖北日报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官网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了解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