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待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张强律师 法律咨询 2022-03-18 16:57:02

导读: 效力待定是指在行为成立时效力是由他人(第三人)的意思表示所决定的,在他人意思表示之前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民事法律行为。 现将《民法典》中关于这种情况的规定进行梳理和总结,做简要解读,并附上相关典型案例,以供参考。 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效力待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待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效力有待于他人(第三人)意思表示来确定,在他人意思表示前,其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民事法律行为。现将《民法典》中涉及该情形的条文规定梳理汇总,作简要解读,并附上相关典型案例,供参考。

效力待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 典 条 款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一百六十八条【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第一百七十一条【无权代理】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第五百零三条【被代理人以默示方式对无权代理合同的追认】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接受相对人履行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第五百五十一条【债务转移】

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

效力待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实 务 要 点

1.

第145条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包括

有效

效力待定

两种情况。若行为属纯获利益的行为,或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则有效;其他的则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才有效。所谓“纯获利益”,一般指只享有利益不承担义务。此外需注意,本条第2款不仅规定了

相对人的催告权

,还规定了

相对人的撤销权

。但撤销权行使主体限定为善意相对人。

2.

关于第168条规定的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行为的效力,存在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等不同观点,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效力待定说在逻辑上更为可取。根据条文,

在被代理人追认或者同意的情况下,该代理行为应当属于有效,故在其未作追认的情况下,该行为应处于效力待定状态

,如果该行为在未追认或者同意前认定为无效,同意或者追认后变成有效,有悖逻辑。

3.

第171条是关于无权代理的规定,需注意三点:(1)对

善意相对人的救济范围

,以“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为限,即按照代理行为给相对人应当带来的应然利益为限度。这在本质上也是符合损害赔偿的可预见性规则。(2)关于

相对人非善意的情形

,即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人无权代理的,第4款明确规定了“相对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该内容改变了民法通则的做法,在适用范围上既包括了给包括被代理人在内的他人损害的赔偿,也包括了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责任的确定的情形。(3)在

相对人恶意的情况下,无权代理的法律行为是否有效,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被代理人追认的,这时在被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发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后果,但在符合本条第4款规定情形的,相对人和代理人仍要依据本款规定承担过错责任。如果被代理人未追认的,按照本条第1款的理解,这时应理解为该行为仍在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在他们的外部责任上,仍按照本条第4款规定确定责任承担规则,只是在他们内部责任承担上则实际上转化为了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

4.

第503条的规定,本质上仍是第171条

无权代理的延伸

。对于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被代理人追认前属效力待定状态。第503条规定的系

被代理人以默示方式进行的追认

5.

第551条规定的债务转移,是指债务人将债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债务转移中,若债务人不经债权人同意就将债务转让给了第三人,不利于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对债权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为此,法律规定债务转移需经债权人同意。

未经债权人同意,该转移行为对债权人不发生效力。在债权人未作表示的合理期限内,该转移行为本质上应处于效力待定状态。

效力待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典 型 案 例

1.刘某林诉海港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纠纷案

案例要点:代表农村信用合作社保管存款人存款的工作人员不能同时接受存款人的委托,代理其处理存款事宜。如果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存款人由损害行为的,应由信用社负责。

2.李某娇诉张某辉委托代理纠纷案

案例要点: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超越代理权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3.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车站支行与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案例要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因此,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承诺书,表示将所负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而债权人对此未予接受,亦未在债务人与第三人签订的债务转移协议书上加盖公章的,应当认定债权人不同意债务转让,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债务转让协议对债权人不发生法律效力。

民法典实用速查手册:词条归类释义与典型案例 ¥63.56 购买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效力待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效力待定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